波士顿市政厅 短评
27 有用 十二辰子 看过 2020-09-09 09:35:57
某种程度上Wiseman和Godard都到了一种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地位,比如他们的片都已经到了只出现片名就赢得掌声的地步。我这么说还是因为《影像之书》和《市政厅》共享的是一套逻辑——他们都在利用自己的话术给既有的无序做总结和下定义。观众仍然可以绞尽脑汁为他们的逻辑拼盘整理出一套合理的解读,但他们却并没有想要为观众敞开大门。更加严重的是市政厅比起图书馆所牵涉的范围要大得多,用五个小时来呈现一个城市市政建设的方方面面,以怀斯曼的风格习惯是不可能的。这让我想到那张经典的在书上划重点的贴图——如果你什么都拍,那你拍的什么就都没有意义了。
29 有用 基瑞尔 看过 2020-10-11 15:19:39
如果将这部电影放给Leslie Knope女士看的话,她会异常激动地把她所有的女朋友和同事叫过来,并人手制作一份大圣代;最后却只剩她写着笔记,周围的人全部昏昏欲睡(开玩笑,扯远了)。如同Wiseman的好几部一样,它在技巧上的展现无甚新意,也同样靠时长“压”人,但内容上的迷人让人无从忽视:它展示着一种不断运行着的规整和规则之内满不甘心的对抗,亦是对底层政务最美丽却又诚挚的画像。料理交流、商业论坛、严肃的辩论还有独属于这里的体育文化,小小的市政厅承载着比想象中更多的事务;爆炸之后,民主、创伤、融合如何自处,又该如何巩固,是提给每个波士顿人的问题,也同样是对这个国家的。
2 有用 Virgil 看过 2020-12-13 18:39:37
金红棉影展 @ SZBC|期望大银幕看怀斯曼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四个半小时毫不沉闷,杜比厅观看体验绝佳。特意挑了能伸开腿的位置,也感谢缺席的邻座。波士顿市长的形象十分务实。很多议题相对国内过于progressive。意识到正在被拍摄多少影响了被摄者的状态|虽然还是有不少错误、和谐和待改善的时间轴,字幕质量好过预期。因为最近也在翻怀斯曼的片,所以对翻译难度还是有认识的:要在相对缺失context的情况下准确判断一个完整体系或专业/专门事件的片段内容,很多细节都难以确定。迅速拿到国内放映加上长时长和大量文本,字幕做到这样值得肯定。还有一点可能是影院座位设计的锅:字幕处于画面最底端,会被前方观众的头挡住,比较影响观看体验
1 有用 Vincent Lan 看过 2020-12-21 01:45:01
应该叫《开会与讲话》。换在其它任何时间点都会对这种喊空口号的官僚主义翻白眼,但在2020年却居然有一种亲切感和“这就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的归属感。电影结束后回想开场的同性伴侣领证,似乎体制内西西弗斯式的琐屑努力也是有意义的。
1 有用 宇宙超芙 看过 2021-01-16 06:52:03
Marty Walsh拍完这片儿回去当拜登的劳工部长了,这片儿可以看作Walsh本人的真人秀,但是不同于卡戴珊家族娱乐大众的真人秀,每一次行政会议普通人看起来那都要了亲命了,日理万机日理万机啊。尤其2020让Walsh看起来老了5岁,2020每天围观Walsh的电视演讲,从来没有看过他笑过,这个纪录片他也没有任何笑容。可能美国东北太冷了吧!这个爱尔兰移民后代、曾经的建筑工人、失业、酗酒矫正、然后从稀烂的泥潭里又爬起来继续生活,最后还从政了,这说说都是“新美国梦”啊!片子航拍了波士顿市政厅,这个混凝土野兽派建筑代表,我想柯布西耶的昌迪加尔就想是这个样子的吧,一座真正被使用充满着生命力的地方,有些镜头细节参观考察时并不能直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