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市场:破碎的体制 Broken (2019)

导演: Sarah Holm Johansen / Steve Rivo
编剧: Chris Cechin-De La Rosa / Sarah Holm Johansen / David Mettler / Steve Rivo / Victoria Toth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19-11-27(美国)
集数: 4
单集片长: 60分钟
又名: 消费市场:当心买(台) / 消费陷阱大解构(港)
IMDb: tt11168226
5星
18.9%
4星
36.4%
3星
32.6%
2星
8.4%
1星
3.6%
好于 2% 纪录片

消费品市场:破碎的体制的分集短评 · · · · · ·

讨论区 · · · · · · ( 全部 )

(还没有讨论, )
(还没有讨论, )

消费品市场:破碎的体制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78 条 )

热门 /   / 

12 豆咪 看过 2019-11-28 19:28:27

成分害人的冒牌化妆品,对人健康影响未知的电子烟,一边使儿童致命另一边侵蚀着宝贵森林的宜家“杀手”抽屉柜,污染着世界的塑料产品。看了这个,为人父母的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已经对我们的后代要继续生活下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悲观的情绪?我反正是看宜家那集一直在哭,看电子烟那集满脑子都在想到底怎样才能让我孩子以后多点判断力不去人云亦云人为亦为。人类算不算是地球的肿瘤?良性还是恶性,不知道。

9 涤生 看过 2019-12-23 11:34:22

四集的通病都是太有雄心壮志,每个话题涉及的领域太多,导致有些观影人觉得是东拉西扯,但是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这些互相关联但又各自为王的因素导致的,我觉得这个纪录片系列对于意识的提升还是有很大帮助,将一个问题的产生根据消费链从源头到最终消费者都略有涉及。真受不了评论里一群因为提到中国就被冒犯到的人,中国在这些问题里本身就确实就涉及很深,塑料垃圾那一集难道就说的是美国好中国不好?中国为了环保拒收其... 四集的通病都是太有雄心壮志,每个话题涉及的领域太多,导致有些观影人觉得是东拉西扯,但是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就是由于这些互相关联但又各自为王的因素导致的,我觉得这个纪录片系列对于意识的提升还是有很大帮助,将一个问题的产生根据消费链从源头到最终消费者都略有涉及。真受不了评论里一群因为提到中国就被冒犯到的人,中国在这些问题里本身就确实就涉及很深,塑料垃圾那一集难道就说的是美国好中国不好?中国为了环保拒收其他国家塑料垃圾是好事也被解读成给中国抹黑了?最高法院否决限塑的合法性就是说美国的好?这纪录片怕是白看了。 (展开)

3 Brooklyn 看过 2019-12-03 06:19:06

才看第一集,说实话,我不是很懂那些不看牌子瞎买一堆东西的女生....批判生产线和市场的同时,无脑的消费者真的是太多了。

4 柘予 看过 2020-01-06 10:33:26

每集想讲的内容太多让故事线有点分散,信息量不够集中。但议题都非常有意思。最后一集关于塑料的让我改变了很多想法,原来推广塑料瓶回收这个概念的是塑料厂商,他们发明了回收标志,让大家以为通过回收就可以解决塑料问题来提升消费者对塑料的接受程度。但他们标注的七种有可回收标志的塑料其实只有两三种是真的可以回收的,工厂也在生产大量的一次性无法回收的塑料。至今全球只有7%的塑料被回收了,回收产业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 每集想讲的内容太多让故事线有点分散,信息量不够集中。但议题都非常有意思。最后一集关于塑料的让我改变了很多想法,原来推广塑料瓶回收这个概念的是塑料厂商,他们发明了回收标志,让大家以为通过回收就可以解决塑料问题来提升消费者对塑料的接受程度。但他们标注的七种有可回收标志的塑料其实只有两三种是真的可以回收的,工厂也在生产大量的一次性无法回收的塑料。至今全球只有7%的塑料被回收了,回收产业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大量的污染和危害。 环保主义者对政府和大企业施压,觉得他们利润那么丰厚却每年只花一点点钱来关注塑料问题是短视的,但企业怎么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才是Pareto improvement。希望有更多的解决塑料问题的创新推动我们前进。 (展开)

0 Sakura 看过 2020-10-14 23:34:44

IKEA 脱粉

> 更多短评 178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剧评

消费品市场:破碎的体制的剧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铁锈皮囊玻璃心 2020-04-01 21:28:07

刷新一点认知

Netflix的切入点,能提供一些新鲜视角吧!某些外表光鲜的品牌形象,也许根本经不起深究。习惯性思维和偏见,很可能导致一叶障目。偶尔多看看纪录片,有助于刷新认知。更能锻炼强大的内心,看清身处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不建议带着一颗玻璃心看第一集,制假售假这个问题始终是绕...  (展开)
啦啦 2021-12-30 19:30:35

笔记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E01: Makeup Mayhem 美妆市场巨大并将在未来更加扩大,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美妆博主的影响。美妆博主比传统广告更能直接反馈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有了一定实力的美妆博主就开始创建自己的品牌,而且很经常用的营销手法就是饥饿营销(scarcity marketing)。 因为需求巨大,购买...  (展开)
vanessa 2023-03-04 23:54:03

Informative yet not refreshing

随便在Netflix上找的纪录片,就是普通的该网站的纪录片风格,不过选题还是很有意思的,几个案例都是企业方不作为,把灾难或者责任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也不禁question,消费者本来就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啊,这种二元对立的思路过于偏颇) 开篇第一个是彩妆的案例,个人很感兴趣...  (展开)
迟迟拙夏 2020-11-26 13:16:00

带有预设立场的揭露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感觉纪录片完全是站在美国立场的,所以虽然肯定不止中国有人造假,但就是处处只提中国。 我已经尽量结构化的记录了,但还是会出现很多单独一句话,可见结构很混乱。笔记如下,里面有自己的理解。 刻意抹黑中国 只有中国造假吗?我不信。但却只点名中国,这立场很明显了 我能理...  (展开)
头大伞小雨不愁 2020-08-17 22:47:51

商业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NO.1 - 化妆品,女人的必备武器。对于我这样从来不用化妆品的男性来说,往自己脸上涂上一层厚厚的化学合成品,细想或许不可思议。爱美似乎总是和虚荣一起被关联,前者本身没错是人性共通,被人赞美和高看带来的内心满足和愉悦想必每个人都有过的类似带着甜味的体验。商业却在这...  (展开)
Sarah 2020-04-04 12:20:55

破碎的体制,破碎的信用

从一个侧面看出来中国是真的密切参与了世界经济的每一个产业链——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有最大的造假市场,最大的世界垃圾回收站。 在这样一个拥有巨大复杂性的消费市场,我们无法刻画一个精确的消费者肖像,正如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明知是假货却还在购买。 资本主导的消费产业...  (展开)
阿强relax 2020-03-10 21:22:34

Mark

消费陷阱 伪造化妆品,美妆网红,带动独立品牌销量。 假货的下线是不要危及人的健康。在中国可以看到正版化妆品冰山之下的假货生态链。 香烟曾与独立、女权相关联。电子烟起源于中国,在美国流行。juul 电子烟对青少年产生危害,年纪越小接触尼古丁,越有可能对尼古丁成瘾。其...  (展开)
江湖宵小 2019-12-06 17:57:03

旧金山禁烟之谜

本文完全出自由电子烟一集生发的联想。是我的数个美国不解之谜其中之一: 1. 纪录片中已经解释了JUUL为何流行。外观、口味、营销等等不一而足。不过缺少了价格比较:烟草重税之下,在三番,一包(四个JUUL烟弹)比两包万宝路便宜一点。按照一个烟弹二百口来说,估计能顶大半包...  (展开)

> 更多剧评 8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剧集 · · · · · ·


订阅消费品市场:破碎的体制的影评: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