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 短评

热门

22 胤祥 看过 2019-08-04 08:04:09

#年度十佳候选#。巴黎蓬皮杜中心曹斐个展。第二次看曹斐老师的长片,科幻哦!完成度相当高,是“HX”项目的影院装置中上映的电影(每天5场),非常有意思的“东愁”表述,从苏联专家一直写到未来,又以国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空间,迷影为特征之一(影院空间,[永不消逝的电波],以及与苏联科幻的呼应关系),这个关于时间和父子关系及整个共和国寓言的故事可阐释的点实在太多了。红蓝混合色光是否受到火焰宣言派美学的影响?总而言之在“科幻元年”里,这部作品(不必须包含整个“HX”项目,可以独立成篇!)的重要性绝对不应亚于[流浪地球]!!!!!!

16 仲夏之门 看过 2020-03-11 04:15:52

@伦敦蛇形画廊个展,堆符号玩造型,模仿拼贴痕迹重,能看出对特殊年代的追忆,与软科幻结合后不乏趣味,但落到执行层面上实在糙得有些尴尬…

1 momo 看过 2024-08-28 19:31:06 江苏

在MAP 刷完展,没想到还有这样一部电影放映…不过时间赶不及…只看了一半。

9 shiriwusu 看过 2019-11-15 21:58:25

后人类时代站在社会主义废墟上瞭望!当代艺术家的电影不一定好看,概念总是好玩。

3 feifeiRun 看过 2020-10-10 20:28:30

学术放映场,像电影的部分都不太好,不像电影的部分其实是准确的,从人民币城寨到电子化红色沙漠,近当代历史遗迹一种。

16 晚不安 看过 2021-04-06 16:22:57

矫揉造作到了极点,和我所理解的科幻那种凌冽的温情相距甚远。曹斐在UCCA建造了怀旧的红霞电影院,而《新星》不过是对这个大型美术馆装置的影像延伸,是艺术家对审美偏好的自我满足,如同张大磊在《蓝色列车》里对苏联美学的复原一般。把所谓未来感的元素,跟上世纪的景观做了非常粗暴生硬的拼贴,混搭所带来的新鲜感很快就变质了,只剩下男演员精致的旁白和空洞的眼泪。搭了好大一个台子,唱了好小一出戏。尽管这个比较并不恰当和公平:但既已领略过诺兰的《星际穿越》,何必再去扮演二手的时间流浪者?

2 张劳动 看过 2020-07-27 23:13:35

曹斐导演利用一位时空穿梭旅人的视角,串联起了四十年之间多个故事。模糊了现实和幻觉的界限。代表时间的时钟,电子表不断出现。剧中反复出现了苏联歌曲《小路》,预示着时间就是一条通往迷雾远方的曲径通幽之路。

14 四方禁行 看过 2020-07-27 13:54:06

#FIRST 14#作为个展作品和先锋影像还行,拍成一百多分钟的电影实在太令人昏昏欲睡了,什么时候能摆脱红蓝光污染和蒸汽波的视觉风格就能代表科幻的印象?最后的演职表实在让我很怀疑导演有没有把《新星》当成一部电影在拍,开幕片有点失望。

4 slowlycatcher 看过 2021-04-14 10:05:08

不是电影,只能作为展览的一部分影像资料来看。那个说重要意义不亚于《流浪地球》的影评人,红蓝光打光这么流俗的手法都能扯上美学运动,不禁让人想起彼得布鲁克的说法:有时候,观众会把自己不懂的东西视为文化。

25 布洛芬岛 看过 2020-08-02 17:22:43

作为科幻电影是不合格的,但作为舞台秀或者装置艺术倒是效果惊人。对于部分和星际穿越相似的地方挺无感的,但是那种后社会主义时代的迷茫性与感伤倒是击中了我,主角困在虚空中度过了四十年,我们在失去信仰的时代也持续了四十年。

7 O莙 看过 2020-08-03 03:07:15

#2020 FIRST 以影像为载体的装置艺术

4 疈䴻 看过 2021-06-05 02:30:20

为数不多的亮点是在剧情上将子一辈设定为时光机项目的试验品并对这一事实不断重复——儿子因政治与科技上的试验失败而被困囿于一个永远无法回到现实中的维度里,无法留下存在的痕迹,而仅仅化作一串数字与代码——其中的隐喻不言自明。除此之外,全片沦为一场60年代/80年代+后人类美学元素的生硬堆积秀(而在意旨上与后人类缺乏真正的关联),并在剧情上雷同《星际穿越》。曹斐的作品在实验艺术、叙事电影、纪录片、MV、游戏、商业广告中游移,却也难以被任何一种形式定义,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则类似电商广告或国内时尚杂志的电影。坚持认为其大部分作品在粗粝的外表下是精致的计算,而这部电影倒也算得上是文质合一——初看类似贾樟柯,但是似乎越来越像村上隆。展览现场的VR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反而比冗长的电影效果更好些。

0 U 兔 看过 2023-05-04 14:07:50 山东

补遗,当时从UCCA曹斐个展上看的,非常棒,那种怀旧的、潦草但科幻的浪漫气息和一种虚弱的时间被放慢的感觉至今很清晰。影院本身也被布置成八九十年代的样子,却有一片“沙滩”。没有什么观众,我和浃淇早早等待。开场后好像只有很少的人陆续看了看又走掉,有两个女生坐在沙滩上,一起看了一阵,我们四个好像戏里戏外的映像。反正很好的体验。氛围和装置也看得出用心了,很喜欢曹斐的美感。

2 FeiY 看过 2020-08-03 03:57:27

#FIRST2020#对于策展来说,用它作为FIRST的开幕片非常契合。实际上,架空一个时代依然有种重组时间的用意,未来和上世纪60、70年代之间,假如场景不变,在未来的人类面对着的是一种去时间的空漠感,还是依然无法摒弃庸常的情感。装置是载体,也在构建一种可能性。

8 phoebe 看过 2019-08-04 17:06:02

不乏感人之处,尤其是看过曹斐收集的关于红霞电子厂的素材,无法不受触动。但导演似乎还不能驾驭有复杂故事的长片,整体效果远不如《谁的乌托邦》和《雾与霾》。

1 墓岛GRAVELAND 看过 2021-03-12 16:42:13

虚构的新星市是间性与倒计时的时间,通往死亡本身的晶体区域,曹斐以一种高度视觉化的方式根据重新将后集体主义景观以及对于俄罗斯(苏联)的文化/原子朋克想象以及自身的回忆重新装配为潜在的俄式科幻空间,而走向当下的空间则是一种死亡,或者如同那个看似乐观的结尾所暗示:新生。 虽然我们大可以相信这部电影之于曹斐是真诚的,798的观看空间也提供了一种微妙的幽灵感。但它就像影片中的时间中心地带,卡在电影和影像装置之间。并不同意很多豆友所谓的“Gallery Film”,它是电影的,太过于主流电影的,甚至是宇宙主义,技术加速主义的反面,遵循着一种俄狄浦斯的家庭罗曼史,与《星际穿越》,《流浪地球》的内核如出一辙,甚至没能为评论留出一定的读解空间。

2 張抽空 看过 2020-08-02 16:03:07

结尾咋那么像tv版eva

0 小易甫 看过 2023-11-10 12:38:49 德国

中国在过去数十年间的快速城市化是曹斐持续的灵感来源,她往往将北京近郊设置为背景来探索人类与数字时代的交叉。《新星》展现了一个伴随着严峻后果的科技发达的未来。影片聚焦于一个企图通过将人类转变成数字媒介的秘密项目。科学家的亲儿子在实验中被意外地困在了另一种时空连续体中。为探寻返乡之路,这位身穿太空服的无意的时间旅行者穿过一系列复古未来主义背景和不稳定维度,试图再度从人类层面上取得连结。这部弥漫着乌托邦气氛的影片以非线性叙事打破多重时间框架,在现实和奇幻中游移,最终讲述了一段为进步而作出的跨越空牺牲的故事。作为“红霞”项目之一,影片首先受到酒仙桥地区昔日居民个人往事的启发。其灵感也源自苏联科幻小说。但最关键的参考也许是同样深受俄国同时代作品影响的中国早期科幻电影,尤其是黄建新执导的《错位》。

3 GA 看过 2021-04-30 17:34:20

在“美术馆电影”这个维度来说 还行

0 andarta 看过 2021-04-05 19:56:07

我好像在蓬皮杜看过~………

> 去 新星 的页面

新星 Nova

导演: 曹斐

主演: 安娜伊思·马田 / 王加一

类型: 剧情, 科幻

地区: 中国大陆, 法国

片长: 110分钟

上映: 2019-06-05(巴黎蓬皮杜中心)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