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地狱 短评

热门 最新

3 苏黎世的列车 看过 2023-04-25 20:08:20 北京

风格很像德国的“柏林学院派”导演夏娜莱克。通过一些很静止的人物日常生活状态的描写,来捕捉欧盟中心的一些政治危机。【BJIFF13th/Day6/Scene19·卢米埃常营】(比较惊讶的是,如此沉闷如此催眠的电影竟然没有一个玩手机的,观众安静地可怕,难道是都睡着了?)

1 寒枝雀静 看过 2023-04-22 23:20:44 北京

B+/ 声音从何而来?它远不是这个世界与生俱来的东西;又或者说,它总是依靠着空间里的褶皱极其受限地隐伏着。所以需要打开一扇门或凝视一个转角,搭建一条视觉的轨道,画出环状的或陡折的速度之线,从而不断去将它从每个可能流散出来的角落里提取出来。黑屏时呼啸的晦暗之音因而可能并不驶向地狱,而成为一种视觉被削减而听觉重新肇始的零度。

1 胤祥 看过 2023-04-30 03:33:26 北京

2019柏林全景。13届北影节焦点影人巴斯·德沃斯三部连看之二。其实这个题目(恐怖袭击后的布鲁塞尔社会心态)做一个罗伊·安德森式的或者《浮生一日》式的更多人物的去中心化叙述可能更好,选的这三个人吧,虽然挺有代表性但是真不免顺拐,他们跟其他也具备一定代表性的族群在影片里的接触也不够多。当然巴斯·德沃斯的片子重点还是在视听上了,摄影机开始脱离人物就非常好看了,有几处以建筑为中心的大环移还真是相当之有意思。

4 Mr. Infamous 看过 2023-04-22 20:10:16 北京

用了港地译名,有种马上抵达的迫切。地狱离我们多近呢?反正总比想象要近。他们说着战争,说着炸弹袭击,说着今天与明天,说着未婚夫、50欧与溃烂的脚,阴影笼罩久了,就成了实体的皮层,枪支也是寻常,黯淡也是寻常,Alba问医生,你看着我,看到了什么?电影停在这里也挺好。《单车少年之死》有突然的夜场,这里有突然的拍桌子,一记惊醒,哦,我们如此快乐,不得不快乐……这几天在大银幕上看到古今中外男女老少许多裸体,有极其浑然的自在。三星半。#北影节13#9,保利

14 一颗苹果 看过 2023-04-22 16:34:11 北京

2023BJIFF 拍桌子那下真的给我吓了一跳;看着看着座椅突然给我按摩……;以及旁边一人吃东西袋子一直响吵死了,吃了四十多分钟!最后袋子掉地上了,我心里狂喜🙂

1 黑骨精 看过 2023-04-25 13:55:04 北京

北影节打卡。实在是有些过于乏味了,创伤之后的平淡生活几乎被演绎到了极致,整个厅里恐怕有一多半的人都昏昏欲睡吧。

3 大貓騎士🦁️ 看过 2019-03-28 20:57:36

有几处地方很奇怪,比如最后突然拍战机…(HKIFF竟然没有中文字幕!虽然也都是很简单的英文...)

14 JamesYue1998 看过 2023-04-22 16:48:25 北京

谁能告诉我,为啥要绕着一个墙角转着拍了180°、绕着一架飞机转着拍了360°??拍桌子那下大家都惊了。冷静克制的长镜头和表演。真的很催眠……0422@保利天安门

2 michaelchao_cc 看过 2023-04-25 23:54:13 北京

#北影节07# 真想进入片中的故事,但导演一个切口也没给我留。。。卢米埃的观众稀稀落落,还有几个中途退场的,真的… 除了环摇房子镜头中的调度和声音处理,片中亮点也没啥了。。。 叙事效率极低,情绪也铺陈不够

0 神仙鱼 看过 2023-05-09 13:43:43 北京

声音设计[230422]

0 罗宾汉 看过 2022-05-04 16:30:58

和处女作一样,导演仍然在描绘暴力创伤后遗症,只是从单独个体转向整座城市,并选用了三个人物来完成这种探讨。叙事在几乎毫无交集的人物之间静静流淌,隐秘地触及了当下欧洲的社会话题:穆斯林移民、战争、恐怖袭击。与其说叙事,倒不如说是混合着惶恐与愤怒的情绪,在布鲁塞尔这个欧洲的中心蔓延。频繁出现的空镜头,在影像中嵌入“幽灵视角”,这是那些恐袭中丧生的灵魂吗?两个360度回旋的长镜头似乎留下了暧昧的答案。

2 吃查3000 看过 2020-08-19 22:59:01

声音系统太好了,镜头有NWR或者兰斯莫斯那种感觉。所有暴力都在镜头之外,镜头里面是沉静的黑和现实的无奈。摄影机不动也就罢了,一动起来吓一跳。是某种女人、男人、孩子。

1 Monaghan 看过 2023-04-29 16:39:11 北京

得在布鲁塞尔生活过才能大概理解其中所呈现的孤独。主要是女演员真的蛮脸盲,我实在分不出来哪个是哪个。

1 阿勒曼尼亚酋长 看过 2023-04-29 15:35:20 北京

导演偏爱创伤后电影,但自己的表现能力不够,只能泛泛而谈。失望。没有让人震撼的画面和视听效果,只有技巧

0 莱克尔博德 看过 2023-04-25 20:03:01 北京

满怀心事地走进影院,看到一半就开始游离,结果电影结束了,心事也没理清逻辑,找到解决方法,然后肚子又饿了,还是先吃饭去吧。

1 甲🎹 看过 2023-04-25 20:05:44 北京

背景:政治精神萦绕在日益脆弱的欧盟的中心。主打一个剧情不知所云+运镜匪夷所思,有好多长时间没有必要的空镜,每次出现我都被动触发3个哈欠,最后附赠一个肥胖老头正面全裸洗澡镜头。运用了一些意志力才没睡着。抱看!!!

0 多次元咸鱼 看过 2023-04-22 17:38:52 北京

叙事比重相较前作多了不少,加入了大量的对白。话里话外突出恐怖主义的创伤氛围。声画对位是这作的重点。三个角色,三种地狱。围绕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社会议题也参与其中。其中墙角的旋转镜头,把事件和城市糅合在一起。 P.S.形式还是有特点,对白必须要代入到当时的语境中,相对陌生的对象和环境,让我更容易犯困。

0 Prolovad 看过 2023-04-22 16:40:12 北京

缺乏发展人物状态的能力,只能依靠视听的单调重复和叙事上的刻意切分制造出凝滞的效果,感受的生成方式太过直接了。

5 杨小槑 看过 2023-04-23 00:17:34 北京

7.“布鲁塞尔三部曲”,走出乡村,走进成人世界。为什么本片特别注重集体情绪,导演解答背景为2016布鲁塞尔遭遇恐袭,高度紧张的氛围笼罩所有人。这才恍然大悟尾镜环绕中东战机360度的含义,以及倒计时、课堂等设计。影片在视听上继承前作,又以新技巧的加入去关联这个看似各自独立,实则多族裔共情的人物群。通过对生活的展开,环境镜头不再以自然作为唯一对象,其注意力开始转向人物共处的布鲁塞尔城市空间。其次在声音的处理上,声画对位的频密有着同样的效果。|前两部影片有个有趣的共性,在于对人物捕捉的方式,1.专注主角(特写或焦点),外物只做画外音帮衬。2.呈现日常路人,主人公却不具有清晰旁白。一种人人互为叙事主体的辩证统一。

0 voiwereni 看过 2023-04-22 18:48:08 美国

果不其然迷糊了,没好好看下来,有点可惜。还是艺术气息挺重的。看完《热带离魂》之后感觉更懂了一点儿该怎么看这个导演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