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分子的孩子 短评

热门 最新

131 seamouse 看过 2019-01-16 11:48:18

单是题材,就绝对值得高分!相比白盔那些假大空的戏子和骗子,这个导演真正深入进联合国认定的恐怖组织努斯拉阵线,以同情和支持他们的圣战事业为借口,拍摄到了父业子承的可怕现实,也揭示出中东永无安宁的悲观内核。安拉胡阿克巴总是挂在父亲和8个男孩嘴边,而女性可以想象并能理解的,在这个纪录片中完全缺失。认为自己才是正统世袭基地组织的努斯拉阵线,与政府军、苏俄、美国乃至ISIS统统为敌,哪怕排雷的父亲被炸没了腿,孩子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到训练营,一个个成为圣战勇士。“他们杀我们一个人,我们涌现100个,这场战争不会结束。”

134 有寂 看过 2019-05-28 01:45:27

把评论里张口闭口消灭穆斯林的人都送到叙利亚大概比片子里的人恐怖十倍

25 猪头妖怪 看过 2019-02-05 23:23:49

很可能是受现实环境的限制,这个题材的纪录片通常都缺乏一个明晰的叙事线索,而流于素材的堆积。但这一部至少采集到了一些非常难得的好素材。

90 🐠 看过 2019-02-24 16:22:36

心情非常沉重,能够深入恐怖分子家中取得其信任并与他们生活两年本身已经不易,无论排雷拆弹还是射击都近距离拍摄记录,导演的勇气令人肃然起敬。可能在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眼中,恐怖分子只是一个单薄的符号,代表着杀戮仇恨极端,但导演向我们展现了恐怖分子的复杂性,他们可以因为价值理念杀人不眨眼,也可以像普通父亲一样亲吻孩子,也会因为打架教训孩子。有样学样砍小鸟的头,做土制炸弹取乐的孩子,也会因为父亲受伤痛哭。在镜头里,女性是缺失的,没有妻子,没有女儿,在男人眼里妻子是会争风吃醋的生育工具,拿儿子用枪指着不戴头巾的女孩当笑话讲,即使她只有两岁。那个曾经出言冒犯神被父亲痛打的孩子,最终入选圣战训练营,等待着为信仰而战。他们总说the war will go on forever,真的希望有结束的那一天。

19 朝阳区妻夫木聪 看过 2019-02-12 22:30:00

完全缺位的女性形象,真正的“如父如子”。

80 SELVEN 看过 2019-02-24 11:54:40

宗教、爱国、民族,在这些孩子的生活面前能抬起头说自己绝对伟岸光正吗?

59 GradualPleasan 看过 2018-02-06 14:00:04

Sundance'18看的首映,导演历时3年数次深入叙利亚拍摄的一户Al-Nusra Front排雷专家兼TNT制造者家庭里父亲和几个适龄儿子的生活轨迹,信仰的传承和命运的安排让人看完非常震撼。当生活是个单选题,而怎么选择都可能是死路一条的时候,谁还管得上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差的时代是希望之春还是失望之冬

27 枫影 看过 2019-02-24 23:45:01

在孩子运动和学习战斗的生活,不断在他们身边近处开枪。这是一种精神催眠,和强制麻木。对死亡的恐惧麻木后,会更容易被捏造精神。我们影视中危险的剧情,仅是他们的日常,命运何其无常。

33 haik 看过 2019-03-16 21:29:18

信仰并不是错误所在,而是战争与动荡。正如父亲所说,他们参与战争,只不过是想建立属于自己的和平国度。而即使人民不参与战争,他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农作从商?当一个炮弹从天而降,当你眼看自己的国家正在被毁灭,除了战斗,其他都是扯谈。长期战争,缺乏文化教育,只会让愤怒积聚,而信仰只不过是一个工具。加上最近的新西兰枪击案更是引证了这一点。真正可怕的不是恐怖分子,而是人面兽心的政客和肮脏的军火交易。看到老大踏进军营实在忍不住流泪,这些小孩在还没开始认知世界的时候就被灌以暴力的思想,然后在长大之年被扣以恐怖主义的帽子,即使假以时日能被纠正,发现自己大半生追求着地狱会是怎样一种感受。或许只有死亡是最好的解脱。

17 Die Katze 看过 2019-02-09 12:39:39

小孩子很容易被洗腦。這種童軍脫離組織後往往可以免責。

16 香槟塔 看过 2018-11-26 14:51:53

深入骨髓的恐惧。导演冷静的镜头很公平的展现了圣战起源的复杂性。萨拉菲本身是场宗教解放运动,与欧洲的宗教改革一样把解读宗教的权力交给普通人。而自由解读的权力又不可避免的滋生极端思想。相信萨拉菲的人很多,但把political islam推上圣战的是统治阶级。军事独裁的暴政一日存在,与之相对的极端主义也会存在。另一方面,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的未来就或多或少的被父母决定了,但其中人性在闪光,Osama何尝没有一颗温柔的心,Ayman读课本的时提到的学习爱与和平。只是被命运裹挟着向前走,作为观众真是只有眼睁睁的绝望。

5 优游卒岁 看过 2019-06-08 22:35:47

能看到这样纪录片,实在是幸运,来自于战乱中的叙利亚,且是对一个恐怖分子一家贴身拍摄,这样近距离地了解,实在是难得。而镜头所展现的一切,也确实让人震惊。在那样环境中出生与成长的孩子,会与其父亲一样充满仇恨,而且必然会走其父所走之路。好在影片最后给人以希望,八个孩子中总算有一个愿意去读书,愿意融入现代文明之中。

133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看过 2018-06-02 14:58:35

恐怖分子的孩子也是恐怖分子,从出生就注定的死循环,而且因为孩子们纯真,所以能更快学会残忍。电影没有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但旁观者视角已经足够揪心。这样的故乡确实让人再也不想回头……

90 康报虹 看过 2019-03-21 22:01:01

牙牙学语的孩子最先听到的不是童话故事,而是《古兰经》中“神的教诲”;最先学会的不是算数和写字,而是搏斗和射击。在这片埋着无数枚地雷的贫瘠土地上,自制的炸药不过是他们的玩具;在这所名为“圣战训练营”的特殊学校里,真枪实弹的考验不过是日常事件——似乎他们从小就缺失了名为“恐惧”与“死亡”的教育,似乎从出生之日起,他们就开始为那场不知怎么开始、又不知如何结束的圣战做准备了。他们是恐怖分子的孩子,而最令人难过的是,没有任何一个成年人告诉孩子:“你被我们培养成了一个恐怖分子。”

54 徐若风 看过 2019-01-21 00:21:20

4.5 在枪林弹雨下捕捉日常的拍法,已经让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而选题的挑战性更是可怕,被全程吓懵:编导不顾自身安危,进入叙利亚前线的一个恐怖分子家庭贴着拍他们几年,父亲通过拆地雷收集材料做炸弹、小孩则朝着下一代圣战者的目标努力着。 不过,叫人无力、惊恐之余,其实又能感受到他们极端思想背后的人性所在,让观众感同身受甚至是产生理解,真正地拍出了人物的复杂性。 纪录片全程布满了恐怖画面(如通过对孩子进行机枪扫射来训练他们的速度、各色爆炸枪击等)。父亲教育孩子对四岁没戴头巾就外出的侄女“射击”之类的,都已算是片子里程度比较轻的了。诸如以上,很容易引发脑补或生理不适,大写的“慎看”送给大家😑。

6 东北偏北 看过 2019-03-01 18:07:54

为仇恨而生,为仇恨而死。

8 柯里昂 看过 2019-02-13 11:24:21

虽然...但怎么看都像是为了体现奥斯卡“多样性”和“兼容并包”而硬收进来的。

4 赴路都 看过 2019-03-06 23:13:40

每個政权都声称代表真主,都从他的信徒手里夺走了解释这个世界的权利,他告诉信徒苦难生活的根源都来自敌人,唯一的出路就是用死亡来换取,并告诉他这光荣无比!一定不是信仰和宗教先出的問題,是人先出了問題,我说的是那些人,你懂。恨比爱要持久深刻的多,我对什叶派波斯的未来是悲观的。世界上每一个第三世界民族集体维系政权的手段都大同小异。所以我对他们的未来也是悲观的。〔唯一能带走的是家乡的回忆,那里有我再也回不去的乡土〕

2 泥巴 看过 2019-03-08 15:10:16

不寒而栗。

10 西风独自凉 看过 2019-03-01 06:22:07

被诅咒的土地,怎样把人变成畜牲

> 去 恐怖分子的孩子 的页面

恐怖分子的孩子 Of Fathers and Sons

导演: 塔拉勒·德尔基

主演: 阿布·乌萨马 / 艾曼·乌萨马 / 乌萨马·乌萨马

类型: 战争, 纪录片

地区: 德国, 美国, 叙利亚, 黎巴嫩, 荷兰, 卡塔尔

片长: 99分钟

上映: 2017-11-15(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 2018-11-16(美国)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