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 短评

热门 最新

243 littledepp 看过 2019-01-30 08:21:23

最喜欢维叔给妻子写信的那句话 “you remind of a house a house with beautiful full lights on it where everyone happy inside” “有时候你让我想起一栋房子 一个闪着美丽光芒每个人都欢声笑语的房子” 糙汉的温柔情书莫过于此了

2402 亵渎电影 看过 2019-01-14 16:20:07

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就是剧本扎实,在人物塑造和细节上非常出彩。这趟一路向南的旅程到最后也不能让Dr. Don Shirley证明自己在白人心中的地位,他身陷孤独境地也没人帮得了他,除非他自己跟自己和解,自己去完成一场关于自我的救赎。它并没有刻意说教的去讲什么,但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不同时代某些群体的遭遇,不仅仅是黑人和白人这么简单。这部电影的主题正如片中那句点睛的台词所说的,因为天才还不够,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而这就是一部关于勇气和改变的电影。虽然是非常套路化的公路片,拍的却是异常的温暖,剧本非常加分,应该会拿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原创剧本吧。★★★★

175 JoshuaLi 看过 2018-12-04 15:34:46

Viggo Mortensen对Tony这个角色的诠释是极为讨喜的幽默风趣、粗俗却带有真情实感的意大利裔工人阶级形象,而Mahershala Ali对Don Shirley这个角色的诠释是谨慎悲观却又优雅文明受过高等教育与天赋异常的非裔艺术家形象,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在一段旅途中在种族以及价值观的冲突中取得相互谅解并建立起互助的朋友关系,而两个角色身份的反差在深南部的州这样的设定里得到了更加微妙与具有对比性的挖掘,这部有着优秀表演的公路电影有着中规中矩的叙事与摄影,但影片在一个没有野心的层面对这个题材的诠释已经足够优秀,这是一部有着良好用心没有过度剥削题材价值的暖人心肠的公路电影。

2022 内陆飞鱼 看过 2019-01-23 13:32:34

四平八稳的片子,精致的套路,一路都是能想到的通俗剧情,基本没有什么大的起伏,主要看演员,明知道是屡试不爽的美式套路,你还会微微感动,也许这就是好莱坞厉害的地方之一。

221 邓安庆 看过 2019-02-25 10:24:46

好久没有看到过这么舒服的片子了。内核当然是老生常谈的,可是在这个既定套路下,能够这样细腻自然的多方位呈现,却是相当不错的。两位演员真不错。

240 冰红深蓝 看过 2019-03-01 21:49:57

大银幕看观感尚可,但正好属于那种“看片一时爽,散场了无痕”的电影。剧作工整但平庸,套路满满,先刻意强化二元对立,再各种和稀泥。视听语言上几乎没有出彩之处,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黑人钢琴家与黑人农民对视的镜头组合,他和他们恍若隔着万重深渊。(6.5/10)

192 科林 看过 2019-02-07 16:02:15

取材非常妙,Dr. Shirley这个人物是黑人皮、白人心,他不够“黑” 不够“白” 也不够“Man”,他是孤独而又坚定的;Tony虽是白人,但骨子里却有一种市井圆滑。这个剧本巧妙就巧妙在这里:两方均脱离原本族系 身份地位对调,一路上又放置在最种族歧视的南方来制造戏剧冲突。非常精巧、十分学院派的作品。那些美籍华裔ABC应该是最能理解这片的,他们“黄人皮、白人心”,既不够“黄”也不够“白”还不够“自信”。

187 幽灵不会哭 看过 2019-02-26 11:19:50

知道斯派克李为啥这么讨厌这部电影了,完全就是《黑色党徒》的对立面嘛,同样是白人和黑人组合的“好兄弟”模式,《绿皮书》讲的是两人互相影响被改变的温情故事,当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黑人钢琴家的改变,意大利白人的转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黑色党徒》同样是一个想要融入白人阶层的黑人,他却没有一点的身份迷茫,反而从头到尾用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得到了尊重,《绿皮书》中对歧视的表现呆板又直接,而《黑色党徒》却戏谑又反讽,高下立判,《绿皮书》是好莱坞流水线作业的成功作品,而《黑色党徒》是斯派克李借由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的作者化的反转,它的反高潮、它的“致敬”、它的“套路”都是极其深刻的,但《绿皮书》中的身份探讨却始终给人隔靴搔痒之感,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公路电影罢了

141 willamette 看过 2018-12-07 12:04:57

商业喜剧片的处理方式,看得挺轻松,但情节的反复很严重,人物形象也比较浮于表面,片名的Green Book存在感太低

2530 米粒 看过 2018-12-04 06:59:05

表面种族平权,内核白人救赎

1066 谢飞导演 看过 2019-02-07 09:43:20

完成度很高的公路喜剧片,亮点在于人物塑造完整和细节使用精彩,剧作与表演堪称杰出。创造灵感来自于真人真事,为表达主题做了艺术虚构与夸张,听说真人的后代对此有意见及争论。艺术作品不是历史,我以为无可厚非。

150 没有弹走鱼尾纹 看过 2021-06-14 14:52:39

“如果政治正确电影都长这样的话,请多来点”

82 lowdive 看过 2019-02-10 14:37:59

从中国大陆来美的新移民们,在美国的政治谱系上,很多都属于右派,他们特别不能理解的是所谓“白左”。而我一直猜想的一个心理层面的原因是:他们特别厌恶他们的父辈虚伪的做派和傲慢的腔调,一如我们厌恶自己在文革中成长的父辈们的专横与戾气一样。这部电影印证了我的猜想。而世界总会在更多的相互了解中变得更好,它只是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慢而已。

105 R 看过 2023-08-23 14:57:20 新疆

如果我不够白,如果我不够黑,如果我不够男人,那我是什么。太感动了。

770 桃桃林林 看过 2019-02-20 13:52:16

属于那种轻松又好看的电影,故事也比较简单感人。整体还是公路片的方式,借旅途,将这两个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联系到一起,从固有的印象到逐渐和解。我们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是因为,我们希望人和人之间真的能保有起码的善良、理解和平等,这是种美好愿望。包括为黛西小姐开车、触不可及等片子也都是如此。

417 熊阿姨 看过 2018-12-31 01:37:57

塑造男主角形象的每个例子都很精妙,每个拳头,每块炸鸡,每个跟妻子交往的瞬间都派上用场了,用的办法都超出了常规套路,并且也有桥段展示他不是万能的。相比之下黑人男二试图建立的复杂性不算完全成功,这就让片子的层次止步于此了。PS.美国电影里的意大利人是不是相当于中国正剧里的东北人?主要贡献凶悍、幽默、底层、虎、且带口音的人物形象。

44 心生 看过 2019-01-13 18:09:57

太棒了。虽然路数是大体能想到的,从歧视到尊重到拥抱,但片子在这种简单框架里,讲了一出抓人的故事,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过程里满是酸楚、有爱与欢乐,结尾又满是温馨与善意。看完会感觉真是好,故事好,表演好,讲述得也好。

133 CharlesChou 看过 2018-12-30 17:58:50

非常非常的crowd-pleaser,但又没有《为黛西小姐开车》那样的精气神。Viggo的意大利口音很可以。

372 frozenmoon 看过 2019-03-15 13:47:23

从某个角度去看,种族题材是皮,身份认同的探讨却是瓤,或者,换句话说,身份认同是另一种内化的、更加深层的种族疑惑。这种疑惑也被分担在了司机身上,那个白人司机也是移民,来自于意大利,他与黑人成为了一种怪异的镜像,他爱吃“黑人的食物”,对电台中所有黑人歌手和流派如数家珍。音乐家是被家人和环境要求努力成为一个内在的白人,他是被外力篡改的,而司机却是随性的,自我的。有人从粗俗变得文明,而有人从文明的桎梏中解脱重获自由。原本的主仆变成了彼此的师生。矫正是意外降临的,润物无声解放彼此。

1457 红蓝色的风雨夕 看过 2018-11-29 14:54:25

感觉看了个假的绿皮书,为什么大家全都五星好评?🙈Viggo叔很棒,Ali一般,剧本烂俗至极,有如种族歧视101,老套剧情一个接一个,黑人坐车后一定要被南方警察拦下,哦对了还要加个北方警察送温暖来对比衬托,真是恶心死了。最后结局当然要在白人消除种族歧视的良好自我感觉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