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影评 (21)

私享史 2018-08-26 16:22:45

公共的图书馆,多元的纽约城

在看过《国家美术馆》之后,我就被怀斯曼那不介入和非线性的纪录片风格给迷住了,进而无比期待他的新作《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和图书馆,是我每到一个城市必访的公共机构,更何况对于NYPL,我还有着个人“情感”记忆:在纽约的第一顿早饭就是等待图书馆总馆开馆时,...  (展开)
Han 2018-06-17 16:07:15

图书馆除了书,还有什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有一种书的形式叫做索引,索引本身不传递任何内容,索引提供一个场所让人们找到自己想要找寻的内容。怀斯曼的纪录片就是一种索引,他不加引导地呈现了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影像片段,仅仅是把观众和NYPL连接起来。难怪观众会觉得这部纪录片枯燥乏味,的确,谁会评价一本索引是引人...  (展开)
sophianews2010 2020-01-05 00:31:05

关于图书馆的一些记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不算影评,只是随笔】 在腾讯视频上看完了三段纪录片,也翻了一些豆瓣的短评,发现是上海电影节播放过的片子,大家褒贬不一。 电影院有时候并非是一个看纪录片的好地方,我清晰的记得我上一次在电影院看纪录片是北京电影节or欧盟电影节的一个做吉他的店铺的纪录片,确实大...  (展开)
2020-08-11 04:44:54

Index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没到过纽约,更没去过纽约公共图书馆。不过这片看着看着,突然想起来原来就是灾难片《后天》里的那座图书馆——末日降临,气温低至零下几十度,被困的人们烧书取暖,而其馆藏取之不尽,烧之不竭,可谓避难天堂了。 出现在《后天》里的是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总馆,Stephen A. Schwa...  (展开)
落地麦子 2019-10-03 16:09:32

人民的宫殿

今年4月,我在《纽约书评》上读到美国女作家苏·哈尔彭的文章”In Praise of Public Libraries”,才知道怀斯曼这部史诗纪录片。怀着对图书馆的热爱与激情,用了一周左右时间,完成了翻译工作,并定名为《公共图书馆那些事儿》,刊发在了今年《读库1904》上。 翻译完成后,我在...  (展开)
astute 2018-06-17 00:37:25

图书馆不是藏书之地,是连接人的场所。

#不一样的纽约# 《纽约公立图书馆》,整座城市有92个分馆,分盲文、黑人文化、华人图书,表演艺术、图片收藏等不同侧重。我们以为图书馆是藏书之地,其实它是充满热情和好奇心的人连接器。城市图书馆更是为都市居民服务:就业、学习、研究、分享文学诗歌、感受艺术;图书馆如此...  (展开)
courageousgoo 2018-06-16 20:04:49

NYPL说明书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Pros:比较全面地展示了NYPL的各个方面。 既有管理者角度(筹款与款项的使用,图书与activity、program的选择,与社区的关系,对社会的影响), 也有不同分馆(teenage center, 盲人馆,古旧picture主题馆,etc) 不同activity的呈现(关于非宗教,种族,音乐,政治,诗歌的spe...  (展开)
Hellenes 2021-08-05 13:43:38

funnier libraries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work for culture,this really makes us feel proud. in fact libraries are very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that is very pity if a person never been in a library or a museum. the point is libraries taught us a lot of things such like ...  (展开)
Ordinary 2020-04-18 22:48:39

一个好的公共空间的样子

在国内我们总是很少关注到我们的物理公共空间,纽约公共图书馆出色的解释了优秀的公共空间的样子,这离不开出色的管理层,当他们在讨论中「如果问我们想生活在一个可以利用 所有这些伟大科技机遇的社会,我们就有责任帮助那些因为现代科技变革而处于困境中的人」这段时,非常让...  (展开)
Zorina 2020-03-12 21:11:19

三集综合小记

这部纪录片是我本科毕业憋论文时发现的,腾讯要会员就一直拖到了现在才看。 共分3集,简单写一些我看到的新东西吧。 第一集有咨询热线和咨询台的工作人员,他们面对各种要求真是使出浑身解数,(*/∇\*);还有能看到缩微胶片资源的读取和制作过程。是否有制作过程我不清楚...  (展开)
朴儿 2019-06-20 13:37:29

信息需要自由流动,纽约人需要免于digital darkness

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节迷上了《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Ex Libris: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3小时,2017),尽管影片长达3小时,还是觉得一遍不过瘾,二刷。2019在怀斯曼的专题里我选择了最想看的《在伯克利》(4小时,2013)。 两部片子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书缘...  (展开)
Katherine 2019-04-26 11:43:42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对公共议题产生兴趣大概最早来自自己对社会非常肤浅的理解,一方面对公众抱有理想和希望,另一方面觉得对实际很不满,不满于公众的狭隘和短浅。现在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态度,轻视别人的视域、见识说到底和种族歧视没有区别。前段时间还和L老师谈到一种开放平台建立的可能性,...  (展开)
november1-2 2018-06-22 20:06:05

图书馆——人类精神活动的容器

图书馆不再仅仅是承载书籍的容器,同时也是承载人类精神活动的容器。 看这部纪录片的动机是探索“人”与“空间”的关系,“书”又是我感兴趣的信息媒介。但实际上影片讲述“外部空间”的镜头太少了,却倒是影片中的人们通过重重又叠叠的“语言”勾勒出人的“精神空间”,在这里...  (展开)
吖吖 2018-06-22 12:59:44

图书馆功能差距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就内容而言,不错;纯纪实,容易看得犯困。 美国的图书馆承担了更多的功能,个性化书籍推荐、档案整理查询、艺术馆、音乐会、阅读分享、作者见面会、社区居民服务、幼教、青少年教育、盲人阅读、戏剧字幕手语翻译、职业教育、黑人中心(没有歧视,一方净土)。形式多样的活动和...  (展开)
seamouse 2017-11-01 08:14:40

怀斯曼以“墙上苍蝇“视角观察人类文化圣殿

197分钟长的纪录片《纽约公立图书馆》,由面向公众的讲座和演出、不同社区分馆的日常运作、读者或游客在馆内的不同状态、图书归还分拣系统的机械化流程,以及馆内高层开会讨论资金来源和图书数字化未来等部分组成。这些全面立体化还原公立图书馆社会职能和内部运转的素材,分散...  (展开)
Zagadka 2018-06-25 17:27:03

一个政治童话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只能说一流的题材遇到了末流的摄影和叙事,让我在上影节迎来了一个翻车的收场。题材选的很好,一开始我很期待。但是这是个什么样的片子啊,只有拍摄,可以说是一个record而不是documentary。30秒的广告都要有一条主线,而这部三个多小时的片子全都是素材拼接,而且素材良莠不齐...  (展开)
MICA 2018-06-17 01:11:43

小白对此片的些许感想

此片作为今年上影节我的开场片,我对它的观感是复杂的。 1.超乎我对纪录片均有旁白的既定理解; 2.超乎了我对博物馆功能的既定理解; 3.通过这部片子作为载体,看到了西方第一帝国的民生、设施条件、优秀的表达欲、各行各业的常规工作; 4.非常喜欢博物馆建造理念以满足功能多...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佳时扬帆 2020-03-29 17:51:52

P-P-P

趴草地上读Artémisia女性漫画奖作品。封面透露了主人公,即便我用NYPL挡住了书名。想法致敬怀斯曼。他的纪录片《书缘》是讲NYPL的故事,影片从各个视角旁观了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和社会意义。全片没有演员的表演,没有导演的叙事或提问。记录客观到出镜的馆长、作家、艺术家、捐...  (展开)
YiningS 2018-06-25 22:11:44

真实记录的纪录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影像片段 没有旁白 客观影像展示NYPL的日常 感受自己的感受 我喜欢这样的方式 图书馆不仅是书的储藏室 还有讲座 书的分享会 工作(消防员 边境士兵。。。)的分享和招募 儿童教育 阅读盲文的学习 竟然还可以租借热点!太多太多。。。管理者也是会会不断 讨论最多的都是围绕钱的...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1条)

订阅书缘: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