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若无伤痛,ted应该只是个痛苦、扭曲又孤独的天才!

人生如戏唱 2018-02-21 23:33:43

一口气看完8集,真的太精彩了!姑且谈谈感想,不强求赞同,仅说说看法。

我想ted认罪有3大原因:

第一,他不想被认为有精神疾病。投放炸弹不是他最终目的,他真正渴望的是有人能倾听他的想法。如果以患有精神病为由给自己辩护,那么听见庭审的全国人民都不会再去相信一个疯子的风言风语。那么他引以为傲的《工业社会及其未来》就变成了一个笑话。

第二,他不想被送到精神病院遭受非人的折磨。从他的回忆和自白中不难看出,在哈佛遭受到的电击一类的精神攻击,是他一生悲剧的起源。每次他想起那段经历,心里面就痛苦不堪,就会制作炸弹。如果让他再去精神病院,他宁愿终生监禁或者死。

第三,他也不想变成一个“正常人”。从头到尾他就反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崇尚原始的生活状态。他害怕从精神病院出来之后,他会变成和所有人一样被束缚在笼子里的“正常人”。他其实是自命不凡的,认为自己看透了社会进步的本质,比世界上大多数浑浑噩噩的人都要清醒。要他接受这样的自己变成一个他最看不起的正常人,他宁愿思想永存。

我姑且猜一想他的想法吧,他觉得自己死了或者终身监禁了,只要不是被认为有精神问题,那么还是会有人去仔细思考《工业社会及其未来》,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思想的作品,赞同和理解他的想法。但如果写这个东西的人是个公认的疯子的话,这种几率就少之又少了。

再来说说ted这个人吧。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在哈佛被当实验品,没有这段经历造就他的愤怒,他可能永远只是一个痛苦、扭曲的社会边缘者,不会做出害人的举动,即时他渴望被听见。

为什么痛苦和扭曲呢?因为他智商太高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剧集里面提到ted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全世界只有四五个人能看懂。然而渴望与人亲近和交流是人的天性。他一直渴望着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却找不到真正理解他的人。

就像最后ted选择信任他的律师,结果一直伪装得很好的律师,不小心把真实想法说漏了:她说《工业社会及其未来》是一些肤浅的言论,并且认为ted的想法和言论是幼稚可笑的。这里就跟他在哈佛里被教授背叛一样。

这里真的很讽刺,ted想要的思想永存,然而律师在现代生活方式下形成的道德体系的影响下,只想保护他的身躯完整,并认为这就是她工作甚至生活的意义。律师甚至觉得这是件神圣的事,而这在ted看来是愚昧的。

渴望与人亲近,和与所有人想法相悖,这两者之间注定矛盾。所谓的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没有童年、少年那些悲惨经历,也许他还能寻找到正确的方法调整自己。

菲兹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智商不及ted那么高,拥有正常的社会关系。但他的生活也面临了和ted相似的矛盾,不过是缩小版的。他的妻子并不能理解他的想法,真正和他有更多共同语言的是一直帮他分析ted的语言教授。

你所结婚的人,不一定就是懂你到灵魂深处的人。但你要找个方式来平衡,让自己体会到爱与被爱,也找到人分享你的想法和观念。

其实女教授也不是真正懂菲兹,她顶多只能与分享菲兹破案急于找出凶手的心情并一路提供帮助。很可能到下一个案子,她帮不上菲兹什么忙,菲兹与她的联系就断了。所以菲兹在女教授吻他的时候推开了她,因为菲兹知道自己要去付出爱的人已经找到了,他早已有了家庭。当然,如果他先遇到的是女教授,那么一切可能都不一样。

菲兹比起ted来是幸运的,他早就尝过了家庭的味道。正如ted的自白和倾诉中,他最后还是回归了家庭,他想要一个家,一个有妻子和孩子的家。然而注定不能,从小的经历造就了他的心理缺陷。

对,他有心理缺陷,只是没到被判定为疾病的地步。

如果他心理足够强大,那么小男孩生日的时候,他会很骄傲地把亲手做的音乐盒送给小男孩。而不是看到小男孩玩耍电子琴,就以为他会不喜欢简陋的音乐盒,连带着也不期待自己的到来。

他没有过正常的社会关系,也很多年未收到过别人给他的礼物。自然体会不了什么叫礼轻情意重,只能凭自己扭曲的理解来判定礼物的价值。他感受不到自己对他人的重要性,感受不到自我价值,也感受不到归属。

如果没有在哈佛被当试验品的之类的悲惨经历,我想他应该只是一个孤独的人,可能最后会因孤独而疯,但不至于造出炸弹伤害人。

庭审现场,ted听到受害人以及家属的发言,他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一个人在屡遭背叛、没有朋友、当了18个月精神试验品、长年不能与人建立正常联系之后。听到有人说起因他所遭受的惨痛,他还是哭了。真正灭绝人性的连环杀手,对受害人的悲痛是没什么感觉的。

在他和第一个朋友的友谊中,是对方先用石头砸他,他再回敬了一个“炸弹”。然而那个炸弹并炸伤对方,而且是众目睽睽之下光明正大地回敬过去的。就像小孩打架的小男孩被人打了,会打回去一样。只是ted更擅长的方式不是直接动粗。

ted雨中跳舞那一段证明了他是个热爱自然的人。然而真正参透了自然的话,它会教人心存慈悲,海纳万物。就如同贝多芬最后在自然里找到了解脱一样。

但很可惜,对自然的爱不足以冲淡那些痛苦的过去。

ted一直在扎挣和痛苦之中摇摆不定。他无法稳定自己的情绪,也找不到解脱的办法。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最赞回应

    菲妮
    2018-03-06 00:41:26 菲妮 (当下无梦,只有什么是什么)

    相当同意,我觉得Ted是一个很有才华极为聪明的人,但因天生性格内向而不为大众(包括家人)所了解。
    内向的人有个特质是不易与人建立关系,情绪上比较敏感。换言之就是智商高但情商低。
    但我倒觉得哈佛那段经历只是一个导火线。
    当时的他因为与众不同感到极为寂寞,把童年没有得到过的认同价值感及情感认同投射到教授身上,不然当时他第一次被设计之后就不用再回去,但他又回去接受实验两年,只为了证明自己不会崩溃。
    为什么呢?因为那位教授虽然设计了他,但还是一付需要及认同他的样子,他还是需要这样的认同感。

    虽然这出剧没有深入探讨他童年的议题,但我看到的是他的母亲跟弟弟都非常不了解他。
    他的母亲知道他可能就是炸弹客时,并没有为他开解,不像一个保护自己孩子有正常私心的母亲。她还问我做错什么了?童年时他不是很快乐吗?我不觉得一个孩子童年若快乐,会在少年青年时期那么容易完全失去自我价值感。若我是母亲,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也不会只因为他聪明就让他跳级。我若是这位母亲就会看出我的孩子个性内向不善交际,会询问及尊重他的感受问他想要的是什么。

    再看看这位弟弟,一付充满罪恶感告发自己哥哥之后,说无论如何都要让他活下去。他没有去体会哥哥的感受-- 他更想要的是存在价值感。
    让哥哥活下去只是让他不用面对告发自己哥哥的罪恶感,让自己好受。
    当初弟弟失恋乱贴纸条,那只是内向不善表达的他唯一能发泄的方式。但这位弟弟却是去否定他的表达还开除他。 Ted的情绪与表达都找不到出口,也没有任何一个能理解他的人。独居及偏激走向极端也是难免的。

    难怪Ted到最后只愿跟费兹谈话,费兹是一个唯一理解他想法的人。
    但也仅仅只是理解他的想法,而非感受。
    Ted的声明与理想很好也很先进,但为何一定要别人听见别人认同?那正是存在价值感啊!他一直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始终从未得到过的认同感啊,他在家人朋友社会中都无法得到认同。他还能怎么呢?

    对自然的爱很棒,他也展现出来了。但身为人还是会有与其他人接触亲近的需求。
    这样一个先天与后天都缺乏与人建立关系能力与机会的人。这个社会也无能为力,只能以法律与监禁来阻止进一步的伤害。

    不过这出戏看来是要提出问题,而非解决方案。或许这便是呈现了当代社会的问题以及人的思索吧




    赞(4)
    >
菲妮
2018-03-06 00:41:26 菲妮 (当下无梦,只有什么是什么)

相当同意,我觉得Ted是一个很有才华极为聪明的人,但因天生性格内向而不为大众(包括家人)所了解。
内向的人有个特质是不易与人建立关系,情绪上比较敏感。换言之就是智商高但情商低。
但我倒觉得哈佛那段经历只是一个导火线。
当时的他因为与众不同感到极为寂寞,把童年没有得到过的认同价值感及情感认同投射到教授身上,不然当时他第一次被设计之后就不用再回去,但他又回去接受实验两年,只为了证明自己不会崩溃。
为什么呢?因为那位教授虽然设计了他,但还是一付需要及认同他的样子,他还是需要这样的认同感。

虽然这出剧没有深入探讨他童年的议题,但我看到的是他的母亲跟弟弟都非常不了解他。
他的母亲知道他可能就是炸弹客时,并没有为他开解,不像一个保护自己孩子有正常私心的母亲。她还问我做错什么了?童年时他不是很快乐吗?我不觉得一个孩子童年若快乐,会在少年青年时期那么容易完全失去自我价值感。若我是母亲,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也不会只因为他聪明就让他跳级。我若是这位母亲就会看出我的孩子个性内向不善交际,会询问及尊重他的感受问他想要的是什么。

再看看这位弟弟,一付充满罪恶感告发自己哥哥之后,说无论如何都要让他活下去。他没有去体会哥哥的感受-- 他更想要的是存在价值感。
让哥哥活下去只是让他不用面对告发自己哥哥的罪恶感,让自己好受。
当初弟弟失恋乱贴纸条,那只是内向不善表达的他唯一能发泄的方式。但这位弟弟却是去否定他的表达还开除他。 Ted的情绪与表达都找不到出口,也没有任何一个能理解他的人。独居及偏激走向极端也是难免的。

难怪Ted到最后只愿跟费兹谈话,费兹是一个唯一理解他想法的人。
但也仅仅只是理解他的想法,而非感受。
Ted的声明与理想很好也很先进,但为何一定要别人听见别人认同?那正是存在价值感啊!他一直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始终从未得到过的认同感啊,他在家人朋友社会中都无法得到认同。他还能怎么呢?

对自然的爱很棒,他也展现出来了。但身为人还是会有与其他人接触亲近的需求。
这样一个先天与后天都缺乏与人建立关系能力与机会的人。这个社会也无能为力,只能以法律与监禁来阻止进一步的伤害。

不过这出戏看来是要提出问题,而非解决方案。或许这便是呈现了当代社会的问题以及人的思索吧




赞(4)
>
人生如戏唱
2018-06-12 16:17:20 人生如戏唱
相当同意,我觉得Ted是一个很有才华极为聪明的人,但因天生性格内向而不为大众(包括家人)所了
相当同意,我觉得Ted是一个很有才华极为聪明的人,但因天生性格内向而不为大众(包括家人)所了解。 内向的人有个特质是不易与人建立关系,情绪上比较敏感。换言之就是智商高但情商低。 但我倒觉得哈佛那段经历只是一个导火线。 当时的他因为与众不同感到极为寂寞,把童年没有得到过的认同价值感及情感认同投射到教授身上,不然当时他第一次被设计之后就不用再回去,但他又回去接受实验两年,只为了证明自己不会崩溃。 为什么呢?因为那位教授虽然设计了他,但还是一付需要及认同他的样子,他还是需要这样的认同感。 虽然这出剧没有深入探讨他童年的议题,但我看到的是他的母亲跟弟弟都非常不了解他。 他的母亲知道他可能就是炸弹客时,并没有为他开解,不像一个保护自己孩子有正常私心的母亲。她还问我做错什么了?童年时他不是很快乐吗?我不觉得一个孩子童年若快乐,会在少年青年时期那么容易完全失去自我价值感。若我是母亲,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也不会只因为他聪明就让他跳级。我若是这位母亲就会看出我的孩子个性内向不善交际,会询问及尊重他的感受问他想要的是什么。 再看看这位弟弟,一付充满罪恶感告发自己哥哥之后,说无论如何都要让他活下去。他没有去体会哥哥的感受-- 他更想要的是存在价值感。 让哥哥活下去只是让他不用面对告发自己哥哥的罪恶感,让自己好受。 当初弟弟失恋乱贴纸条,那只是内向不善表达的他唯一能发泄的方式。但这位弟弟却是去否定他的表达还开除他。 Ted的情绪与表达都找不到出口,也没有任何一个能理解他的人。独居及偏激走向极端也是难免的。 难怪Ted到最后只愿跟费兹谈话,费兹是一个唯一理解他想法的人。 但也仅仅只是理解他的想法,而非感受。 Ted的声明与理想很好也很先进,但为何一定要别人听见别人认同?那正是存在价值感啊!他一直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始终从未得到过的认同感啊,他在家人朋友社会中都无法得到认同。他还能怎么呢? 对自然的爱很棒,他也展现出来了。但身为人还是会有与其他人接触亲近的需求。 这样一个先天与后天都缺乏与人建立关系能力与机会的人。这个社会也无能为力,只能以法律与监禁来阻止进一步的伤害。 不过这出戏看来是要提出问题,而非解决方案。或许这便是呈现了当代社会的问题以及人的思索吧
... 菲妮

最后说的真对,确实只提出了问题,没有解决方案。这个议题太大了,放在心理学上也是个尚未攻破的难题。这也是这部片子的魅力所在。

赞 来自 豆瓣App
>
菲妮
2018-06-13 19:03:10 菲妮 (当下无梦,只有什么是什么)
最后说的真对,确实只提出了问题,没有解决方案。这个议题太大了,放在心理学上也是个尚未攻破的
最后说的真对,确实只提出了问题,没有解决方案。这个议题太大了,放在心理学上也是个尚未攻破的难题。这也是这部片子的魅力所在。
... 人生如戏唱

心理學上的確沒有答案。但生活上有 :)

赞
>
a云乐
2018-06-19 03:08:17 a云乐

看了楼主分析 的时光机器 我和楼主想法一样

而且我这人特别奇怪,这部电影 是我最近突然在脑海里想到的,并不是外界因素导致的,十几年前我只是听说过这部电影,但我对这部电影并没有多感兴趣。也就是说 我不感兴趣的事物,而且还相隔了十几年居然会突然出现在我脑海里,我就是 刚刚想想找部值得看的电影来看,然后就想到了十几年前,我还不感兴趣的 时光机器,太神奇了

赞
>
人生如戏唱
2018-06-19 09:55:50 人生如戏唱
看了楼主分析 的时光机器 我和楼主想法一样 而且我这人特别奇怪,这部电影 是我最近突然在脑
看了楼主分析 的时光机器 我和楼主想法一样 而且我这人特别奇怪,这部电影 是我最近突然在脑海里想到的,并不是外界因素导致的,十几年前我只是听说过这部电影,但我对这部电影并没有多感兴趣。也就是说 我不感兴趣的事物,而且还相隔了十几年居然会突然出现在我脑海里,我就是 刚刚想想找部值得看的电影来看,然后就想到了十几年前,我还不感兴趣的 时光机器,太神奇了
... a云乐

这两篇分析放在豆瓣很久了,特别是时光机器,一直无人问津,而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和我想法一样的人。也是过了很久很久,才收到了你的回复。

赞 来自 豆瓣App
>

> 我来回应

> 去追缉:炸弹客 第一季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洗脑试验好震撼(哪吒)

他哥哥最后是被律师骗去念台词的还是真的把弟弟卖了?(quin)

法官串通被告律师一起把当事人卖了?(quin)

新闻制作人权力这么大么(Werido℡)

心疼tabby(你跺你也麻)

Ted的爸妈就没有爱他吗?(童淇读书)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