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为什么触摸文物的时候都不戴手套呢?

Phlypig 2016-12-21 22:56:49

从开片就在想这个问题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最赞回应

    棹歌
    2016-12-22 01:19:12 棹歌

    记得马未都在他的节目里提到过,瓷器都是要赤手拿的,戴手套容易砸。书画个人认为需要皮肤直接接触才能感受到纹路,别的不了解,或许道理是相同的吧?

    赞(53)
    >
    yh
    2017-12-04 11:23:35 yh

    不带就说明不需要,他们是最专业的修复师,肯定懂得怎么去操作

    赞(47)
    >
    影院里的多多
    2016-12-26 00:16:25 影院里的多多

    别以为文物真那么金贵,今天看到的文物没几个是原貌,都经过无数次修补的

    赞(31) 来自 豆瓣App
    >
    流转世间风景
    2016-12-27 01:55:17 流转世间风景

    既然他们是巧夺天工的修复者,自然也知道怎么防止损坏。所以他们的“拿”和常人的“拿”应该也是不同的吧,只是片子碍于篇幅没法来诠释这一点。

    赞(28)
    >
    lolo
    2017-12-10 00:44:30 lolo
    也在问同一个问题,不仅瓷器,拿很多东西都没戴手套。
    也在问同一个问题,不仅瓷器,拿很多东西都没戴手套。
    绿萝热

    瓷器容易打滑,而且戴手套的话在力量方面会变得迟钝,很多精细文物修复需要手感,我看过一篇文章说手套会破坏纺织文物的纤维,所以不能带手套(容易出手汗的肯定不能被选拔上的啦)。我看过层主的讨论,只想多说一句,可能形式上和严谨性不算一流。但是那些师傅们的态度绝对是一流的。请相信他们吧!

    赞(25) 来自 豆瓣App
    >
棹歌
2016-12-22 01:19:12 棹歌

记得马未都在他的节目里提到过,瓷器都是要赤手拿的,戴手套容易砸。书画个人认为需要皮肤直接接触才能感受到纹路,别的不了解,或许道理是相同的吧?

赞(53)
>
影院里的多多
2016-12-26 00:16:25 影院里的多多

别以为文物真那么金贵,今天看到的文物没几个是原貌,都经过无数次修补的

赞(31) 来自 豆瓣App
>
流转世间风景
2016-12-27 01:55:17 流转世间风景

既然他们是巧夺天工的修复者,自然也知道怎么防止损坏。所以他们的“拿”和常人的“拿”应该也是不同的吧,只是片子碍于篇幅没法来诠释这一点。

赞(28)
>
绿萝热
2017-02-04 15:38:06 绿萝热 (命随性 性随行 行随言 言随心)

也在问同一个问题,不仅瓷器,拿很多东西都没戴手套。

赞(3)
>
yh
2017-12-04 11:23:35 yh

不带就说明不需要,他们是最专业的修复师,肯定懂得怎么去操作

赞(47)
>
lolo
2017-12-10 00:44:30 lolo
也在问同一个问题,不仅瓷器,拿很多东西都没戴手套。
也在问同一个问题,不仅瓷器,拿很多东西都没戴手套。
绿萝热

瓷器容易打滑,而且戴手套的话在力量方面会变得迟钝,很多精细文物修复需要手感,我看过一篇文章说手套会破坏纺织文物的纤维,所以不能带手套(容易出手汗的肯定不能被选拔上的啦)。我看过层主的讨论,只想多说一句,可能形式上和严谨性不算一流。但是那些师傅们的态度绝对是一流的。请相信他们吧!

赞(25) 来自 豆瓣App
>
老街
2018-01-16 16:09:41 老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老街)

这些修复工作者手触文物,跟海量的参观游客手触,你觉得哪个恐怖?想想那些石雕像被磨得光滑的脸。。。而修复者,只在修复的时候有专业态度的小心翼翼,平时你猜他们没事会摸来摸去吗?

赞(6)
>
岸芷汀兰
2018-02-04 16:11:35 岸芷汀兰 (不约,挽尊)

首先还是要承认文物修复师不可替代的高超技术。这份工作虽然看起来枯燥,但是很值得尊重
但是纵观连续3集,有一点小感官就是大家技术很高超,但是专业精神不够,比如说工作室杂乱无序,文物上来就按照既往的经验来修。没有分析和设计方案的过程(至少影片没有表现出这个过程)。感觉是靠经验来工作,而不是靠科学。那么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是不是会有文物就此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损坏呢?心中总会留有这样的疑问。
这很像中国古代有很多先进的技术,而没有形成科学的感觉。

赞(6) 来自 豆瓣App
>
杀手
2018-03-07 20:45:01 杀手

带手套怎么干活

赞 来自 豆瓣App
>
南凝
2018-05-21 18:05:28 南凝 (用沉默面對质疑)
首先还是要承认文物修复师不可替代的高超技术。这份工作虽然看起来枯燥,但是很值得尊重 但是纵
首先还是要承认文物修复师不可替代的高超技术。这份工作虽然看起来枯燥,但是很值得尊重 但是纵观连续3集,有一点小感官就是大家技术很高超,但是专业精神不够,比如说工作室杂乱无序,文物上来就按照既往的经验来修。没有分析和设计方案的过程(至少影片没有表现出这个过程)。感觉是靠经验来工作,而不是靠科学。那么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是不是会有文物就此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损坏呢?心中总会留有这样的疑问。 这很像中国古代有很多先进的技术,而没有形成科学的感觉。
... 岸芷汀兰

有吧,我估计是篇幅短没弄出来,修复三彩马那块儿很明显看得出来他们是研究讨论画图找资料然后才做得…

赞(2) 来自 豆瓣App
>
雨虫
2018-09-19 16:12:34 雨虫 (浑厚 深远 包容 委婉)

说的直接点,手套是保护手的,怎么能指望它保护文物呢?

赞
>
AYAYO
2018-10-12 20:36:24 AYAYO
首先还是要承认文物修复师不可替代的高超技术。这份工作虽然看起来枯燥,但是很值得尊重 但是纵
首先还是要承认文物修复师不可替代的高超技术。这份工作虽然看起来枯燥,但是很值得尊重 但是纵观连续3集,有一点小感官就是大家技术很高超,但是专业精神不够,比如说工作室杂乱无序,文物上来就按照既往的经验来修。没有分析和设计方案的过程(至少影片没有表现出这个过程)。感觉是靠经验来工作,而不是靠科学。那么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是不是会有文物就此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损坏呢?心中总会留有这样的疑问。 这很像中国古代有很多先进的技术,而没有形成科学的感觉。
... 岸芷汀兰

很多实际工作室并非像电视剧或者摆拍照片那样一尘不染,整洁美观,因为考虑现实工作效率,为了随时能继续开展工作,很多无需在意的小地方就不需要耗时耗力了,比如下班后文物肯定要放好或锁好等,但桌子上的工具,相关器械道具大概收拾下就行了,工作室毕竟不是办公室只要把文件收收好就行,大部分工作都在电脑里。而工作室工具很多,有些工作做了一半,相关工具就放旁边,明天来了拿起来继续干,但要是全部收拢擦干净,再放回箱子里,下次再用再拿很不方便,自己的工作室就这么两三人,只要方便就行,又不在乎别人参观。看了完整纪录片就知道,毕竟是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平时注意到的细节远比刚入行的专业人士懂得多的多,相信他们的工作态度足以称得上工匠精神了。就好像你买房子看的样板房看起来无比干净整洁舒适,而自己买了住进去之后,无论怎么打扫爱护,都感觉没有样板房美观一样。样板房没有天天做饭洗衣小孩玩耍,而你的家摆满了家具玩具衣服橱柜各种生活用品。自己的家一切以舒适为主。

赞(11)
>
素食主义大白鲨
2019-08-02 12:55:37 素食主义大白鲨

戴手套拿瓷器,不是外行就是骗子,这句话不就是马未都自己说的?容易打滑,他是专业修复师……看起来像是各位按着他的思路说话了,京东上就有卖防滑手套的,还是给洗碗用的。那可又是水又是洗洁精……要手感可以脱下手套感受,非得一直用手拿着才行?万一是汗手呢……我觉得马未都说过头了

赞(1)
>
!!!!!!!!
2020-01-12 23:44:50 !!!!!!!! (白日梦患者)

说手套打滑的人,,,,不知道听没听过医用乳胶手套。。。。。。。。。

赞(1)
>
海邊的卡夫卡
2020-06-29 13:21:33 海邊的卡夫卡 (自由,真的不可怕。)
记得马未都在他的节目里提到过,瓷器都是要赤手拿的,戴手套容易砸。书画个人认为需要皮肤直接接
记得马未都在他的节目里提到过,瓷器都是要赤手拿的,戴手套容易砸。书画个人认为需要皮肤直接接触才能感受到纹路,别的不了解,或许道理是相同的吧?
... 棹歌

既然触摸才能感受纹路,那为什么展览时要眼看手勿动......

赞(1)
>
海邊的卡夫卡
2020-06-29 13:22:50 海邊的卡夫卡 (自由,真的不可怕。)
说的直接点,手套是保护手的,怎么能指望它保护文物呢?
说的直接点,手套是保护手的,怎么能指望它保护文物呢?
雨虫

神比喻。医生做手术戴手套,是为了保护自己手呢,还是保护病人呢?您觉得?

赞
>
雨虫
2020-07-07 16:54:37 雨虫 (浑厚 深远 包容 委婉)
神比喻。医生做手术戴手套,是为了保护自己手呢,还是保护病人呢?您觉得?
神比喻。医生做手术戴手套,是为了保护自己手呢,还是保护病人呢?您觉得?
海邊的卡夫卡

真能东拉西扯,最烦抬杠的了,谁也别回他。已关闭提醒。

赞 来自 豆瓣App
>
海邊的卡夫卡
2020-07-07 16:55:40 海邊的卡夫卡 (自由,真的不可怕。)
真能东拉西扯,最烦抬杠的了,谁也别回他。已关闭提醒。
真能东拉西扯,最烦抬杠的了,谁也别回他。已关闭提醒。
雨虫

关吧,你觉得啊中听的话全是抬杠

赞 来自 豆瓣App
>
你说什么都对
2023-02-15 11:38:20 你说什么都对 (胸有雷霆、面如平湖)
说的直接点,手套是保护手的,怎么能指望它保护文物呢?
说的直接点,手套是保护手的,怎么能指望它保护文物呢?
雨虫

安全套是保护jb的吗?……(不知道怎么就联想了……)

赞 来自 豆瓣App
>
Emma
2023-02-18 17:51:08 Emma (Live lives of immersion)
首先还是要承认文物修复师不可替代的高超技术。这份工作虽然看起来枯燥,但是很值得尊重 但是纵
首先还是要承认文物修复师不可替代的高超技术。这份工作虽然看起来枯燥,但是很值得尊重 但是纵观连续3集,有一点小感官就是大家技术很高超,但是专业精神不够,比如说工作室杂乱无序,文物上来就按照既往的经验来修。没有分析和设计方案的过程(至少影片没有表现出这个过程)。感觉是靠经验来工作,而不是靠科学。那么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是不是会有文物就此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损坏呢?心中总会留有这样的疑问。 这很像中国古代有很多先进的技术,而没有形成科学的感觉。
... 岸芷汀兰

推荐你再看看 失落的北斋,会发现中国的文物修复工作中有多粗糙……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里面 一大群人不戴口罩围着文物高谈阔论,拿着木棍直接在画上指点,制作仿品的工作台乱七八糟 而旁边摆着真的文物.....然后你还可以看看 去年和今年三星堆的一部纪录片,里面的三足陶器怎么修复的😂看这些国产文物纪录片,感觉时至今日都没有科学、系统、完善的修复流程,都还是靠手艺人的经验和极其不规范的修复环境

赞 来自 豆瓣App
>
Emma
2023-02-18 17:54:28 Emma (Live lives of immersion)
首先还是要承认文物修复师不可替代的高超技术。这份工作虽然看起来枯燥,但是很值得尊重 但是纵
首先还是要承认文物修复师不可替代的高超技术。这份工作虽然看起来枯燥,但是很值得尊重 但是纵观连续3集,有一点小感官就是大家技术很高超,但是专业精神不够,比如说工作室杂乱无序,文物上来就按照既往的经验来修。没有分析和设计方案的过程(至少影片没有表现出这个过程)。感觉是靠经验来工作,而不是靠科学。那么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是不是会有文物就此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损坏呢?心中总会留有这样的疑问。 这很像中国古代有很多先进的技术,而没有形成科学的感觉。
... 岸芷汀兰

尤其是 失落的北斋 里面 日本人是仿制的一副赝品画作,戴着手套 跟个宝贝似的 而这部故宫里面的,一群人拿着木棍在真画上指指戳戳、近距离高谈论阔....6666

赞 来自 豆瓣App
>
没温度的开水
2023-03-24 13:45:05 没温度的开水
既然触摸才能感受纹路,那为什么展览时要眼看手勿动......
既然触摸才能感受纹路,那为什么展览时要眼看手勿动......
海邊的卡夫卡

感受纹路是修复文物用的 你一个参观者感受个JB纹路

赞(5)
>
本来老六
2023-04-10 17:21:28 本来老六
感受纹路是修复文物用的 你一个参观者感受个JB纹路
感受纹路是修复文物用的 你一个参观者感受个JB纹路
没温度的开水

说得在理

赞
>

> 我来回应

> 去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名不符实!(TANSOM)

日本修文物的纪录片叫什么名字?(畔字)

简直多此一举(索索索索索萌)

为什么因为宣纸韧性好就用来接杏子?(清然)

日本文物修复什么样?(小扁)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