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之作的影评 (423)

远方阿怪 2019-05-11 12:25:16

《无主之作》,把现代艺术讲清楚了,难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无主之作》争议很大。比如,电影原型——里希特(德国仍在世的最富盛名的现代艺术家,中国一半现代艺术家的模仿对象)对电影不满,原话是:“这部电影侮辱并歪曲了我的经历。” 改编传记被原型吐槽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但矛盾不止这些。此片在德国也被一部分公民强烈抵制,德...  (展开)
Lizard 2019-03-10 00:41:56

正視生命中的不協調音《無主之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zard(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709705145/ 影院好读版 人們很容易將傷亡歸咎於時代悲劇,卻不願去思考時代悲劇是如何產生的,不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太愚笨,也不是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太懶惰,更不是大部...  (展开)
xiaoxiongdi 2019-04-01 14:48:43

那些不断失去又不断争取的自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的开场设定在德累斯顿的堕落艺术展览上,Elizabeth带着小外甥Kurt参观这些被第三帝国斥为“无用,疯狂,放纵”的现代艺术,电影里那位趾高气昂的官僚指着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作得出了诸如此类的结论:“这些高价画作是对税收资源的浪费”,荒谬的是,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本人...  (展开)
Kriky 2019-06-06 12:00:01

格哈德. 里希特与《无主之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继成名作《窃听风暴》十二年后,弗洛里安. 亨克尔. 冯. 多纳斯马克再度回归历史政治题材,自编自导长达三小时的人物传记剧情片《无主之作》,该片于去年代表德国电影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并成功入围候选九强。不同于一般传记影片,主人公原型格哈德. 里希特的艺术家身份与其...  (展开)
海鸥马步 2019-04-21 22:41:57

金羊观影团||一部影像与一种艺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vol.5,《无主之作》。这部电影在三个选择中脱颖而出,想必也不是因为三个多小时的片长。而且即便抛开金球奖与奥斯卡提名带来的荣誉,这片在卡司阵容也会让人有些侧目。因为部分内容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所以想改变一下方式来做观影团这起内容惹~~~ 本期共有十八人评分 十四则...  (展开)
竹影横阶 2019-04-08 16:53:49

关于乐透彩号码的隐喻

关于乐透彩号码,我理解这是导演关于艺术品意义所设置的一个隐喻,一组随机的数字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当它成为中奖号码的时候,随机的数字就因为中奖这件事,以及奖金数目对应的大笔金钱而变得意义非凡。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有什么意义?在作品不被社会认可,作品不能与欣赏者...  (展开)
啊渊 2019-04-26 01:46:23

消解那些目的性太强的宏大作品,让企图心太强的观众心怀不满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无主之作是以消解为乐趣的作者和观者的乐园之地。他所涉及的二战中的死亡,柏林墙的建造,和艺术创作的宏大主题会让读者轻而易举的进入寻求宏大之后的严肃这个老套的陷阱。就像他在电影中所讽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样,所有在电影中寻求现实主义和严肃历史的人都会大失所望。...  (展开)
我的画笔哪去了 2019-04-14 23:40:03

Gerhard Richter(Kurt Barnert原型人物)原画作欣赏

电影中的男主人公Kurt Barnert的原型,即是被称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Gerhard Richter。 Gerhard Richter,(1932—) 作为德国最受敬重的艺术家,早在2011年就有其个人传记电影,电影用实录的手法拍摄了其晚年创作的过程。 [格哈德·里希特的画作] 本电影中着重描述的...  (展开)
把噗 2019-04-05 15:01:44

年度十佳,必有它一个名额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去年12月18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九强短名单公布。 不乏一整年最受欢迎的电影,比如《小偷家族》《罗马》《冷战》《燃烧》。 其他如《迦百农》 《小家伙》《候鸟》《罪人》,时有耳闻。 这些电影入围最佳外语片,在意料之中。 唯有一部作品,片名没能唤起任何印象,导演名字也是...  (展开)
Owl 2019-05-06 00:37:40

【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周限定观影之——《无主之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现在他们真的建了一道墙。你有料到吗?——《无主之作》 绝不要选择一个政党..选择艺术..它们是鱼和熊掌..只有在艺术中..自由才不是幻想..只有艺术家才能在这场灾难之后让人们重新获得他们追寻自由的感觉...每个人..不管他是收垃圾的.或是农夫..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那时他能...  (展开)
店长 2019-04-09 13:26:37

《无主之作》:自身真理和所有人的相似性

艺术或许就是不同形式的自传。 比如《Zima Blue》中那位AI艺术家Zima,在宇宙星云与广袤天地间探索过艺术与表达的边界,最终在一池蓝色中分解成最初的那个小小的清洁机器人,回归最纯粹的自身真理。 《无主之作》,也同样讲述了一个艺术家探索与成长的故事。用三个小时跨越三十...  (展开)
酒仙桥14号 2019-04-25 12:09:38

全场鼓掌三分钟,“德国李安”又出大尺度新片

2006年,一部名叫《窃听风暴》的电影横空出世。 它几乎横扫当年的欧洲电影节,并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荣誉。 在豆瓣上,超过30万人评出9.1的高分,在TOP250榜单里排名第44。 在IMDb的TOP250榜单里,也以8.4的分数排名第57。 众多外媒不吝盛赞:《窃听风暴》是本世纪最好的...  (展开)
雪风 2020-09-13 13:10:44

首艺联×欢喜首映的德国电影展上的播放版本被减了30分钟

没人说我就来说一下吧 在开票时选座页面标的时长是189分钟,实际放映时间是18:00-20:41,不知这算不算欺骗消费者? 开场时厅里基本坐满了,但这播放质量实在太差,所有有火出现、树叶晃动的镜头都有马赛克,所有文字和片尾字幕都能看到明显像素点,这码率是不是太低了? 看完出...  (展开)
阿莱夫橘🍊 2020-01-11 00:21:02

无主之作 无主之作!

1️⃣不需要任何的刻意,整部电影就是陈述事实,与名称是完完全全的高度契合啊!!无主之作:后现代艺术家对照片的临摹,对“外行的”构图、生活的抓拍的临摹,直接地反映真实,解构绘画的叙事性、解构意义,和整部电影平铺直叙的手法没有区别啊?!没有起承转合深刻挖掘没...  (展开)
知其贰 2019-05-14 14:32:09

从《无主之作》里的“我”到现代美术史

1 十年前,一部叫做《巴德尔与迈因霍夫集团》的电影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这部影片讲述了70年代西德的恐怖组织“红军支队”的兴衰史。影片中,激进的年轻人通过暴力手段向社会“发声”,通过抢劫银行、爆炸、暗杀等手段对“堕落的资本主义”展开报复。“红...  (展开)
S. 2019-09-07 19:17:28

最有主的“无主之作”

每一个周五晚上注定都是身心俱疲的,于是随便翻了一部不算太有名的片子来看,看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这片子有189分钟,甚至都不知道这是哪国哪个导演说什么的片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一般看不出什么名堂,谁料无意间竟发现了宝藏,作为今年看的第49部片子,我给出排名第一的评分,和《...  (展开)
女娲之子郑天 2019-04-01 23:55:20

有自由才有艺术

论德国电影《无主之作》: 什么是艺术,能自由才能有艺术,什么又是自由,不受束缚,胁迫的就是自由,这就是电影《无主之作》。主人公童年经历了德国希特勒的法西斯时代,当德国战败后,苏联又控制了东德,思想被束缚,想象被阉割,否决。法西斯走了,苏联又来继承了。所有人都...  (展开)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21-04-01 16:24:15

艺术、原创性与螺丝钉

画框本身就是景框,用在这部电影中是非常恰当的。如何展现冷战中逃遁到对岸的艺术家们心灵世界的紊乱?似乎文字并非最好的媒介、绘画也不是,因为画往往是日复一日站在画框前沉思的结果,但是相对而言,其所呈现的直观图像内涵了一定的视觉信息。在这部以绘画为主体的电影中,...  (展开)
两头烧蜡烛🌕 2019-12-27 00:32:44

跷跷板的形而上反思:“无主之作”与真相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2018年的德国电影《无主之作》花三个多小时讲了一个“偶合”故事: 小姨伊丽莎白是男主艺术之路的启蒙者,这个热情跳脱的女孩子因为举止怪异被怀疑患有精神疾病,在纳粹德国,她作为劣质基因携带者被实施了绝育手术并被遭到国家的“清理”。 男主长大后,在追求自我艺术表达的...  (展开)
柳三行 2019-04-20 02:31:31

真实、自由、自我、世界

对比《窃听风暴》(又译《别人的生活》),本片在色彩,低调光,高调光的运用上都更具美感,尤其是大量对影的运用,赏心悦目。但从现今电影审美来讲,大众对电影的欣赏或探索,重点仍聚焦于电影中的人物,能打动观众的电影必然存在打动观众的人物。而人物显然是本片的不足之处...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1 22 后页> (共423条)

订阅无主之作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