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
评分最高历史片
敦刻尔克 Dunkirk (2017)
敦刻尔克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提名)
- 艾玛·托马斯 / 克里斯托弗·诺兰
- 第75届金球奖
-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提名)
-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 电影奖 最佳影片(提名)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敦刻尔克的影评 · · · · · · ( 全部 4835 条 )

《敦刻尔克》观影外挂包,你知道或不知道但必须要知道的细节们
文/旺财 1940年5月26日,海风呼啸,大雾弥漫,铅灰色的汹涌海浪拍打着海滩,留下棉絮一样堆积如山的泡沫。夏天还没有任何到来的痕迹。40多万英法远征军被困在8英里长的敦刻尔克海滩,一边是茫茫大海,另一边,距离他们最近的德军坦克已在十英里外。元首拿出了几乎全部家当(两个...
(展开)

所有的《敦刻尔克》花絮(still keep on updating...)
1. 依照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惯例,他决定采用真的海军驱逐舰而不是利用电脑三维动画技术(CGI)来打造海战的场景。他也把用硬纸板裁剪出的士兵和军用车辆放置在镜头的远背景中,以此来营造出大批军队的效果。在拍摄时,现场一度出现了62只船。 2. 因为执导《敦刻尔克》,导演诺...
(展开)

汤姆·哈迪扮演的飞行员为何选择迫降被俘,而不是提前跳伞?
首先,之前哈迪追击轰炸机时就已经做了选择,已经不打算返航战斗到底了。他知道自己是仅有的英国战机了。这是大前提。; 其次,空油滑翔的时候击落敌机,得到绝望士兵们的欢呼,此刻他的继续飞行给沙滩上撤退的英军的是希望和精神上的安全感。试想击落以后直接跳伞会影响士气。...
(展开)

如果你一定要在战场上寻找光亮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部优秀的战争电影不该是一部战争动员片。 先上一段敦刻尔克亲历者、二战老兵 Ken Sturdy 的观后感,觉得电影与历史不符、影响您观感的键盘历史学家可以参考一下—— It’s so well done. It’s like in every detail it told the story just the way it was. -电影拍得太好... (展开)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单纯从电影比较敦刻尔克和战狼2? | 来自Christoph | 46 回应 | 2025-08-15 23:27:13 |
敦刻尔克大溃败,美其名曰撤退。 | 来自黑鲨 | 24 回应 | 2025-08-15 23:18:15 |
敦刻尔克涉及40万人。这片子看着只有400人。 | 来自异邦骑士 | 2025-08-13 15:44:01 | |
最后不跳伞是因为高度不够吗 | 来自blue | 9 回应 | 2025-08-03 01:34:14 |
如今英法国人恨德国人吗?是不是像我们对日本的感... | 来自阿吉妈 | 31 回应 | 2025-07-31 23:43:01 |
关于《敦刻尔克》的问题 · · · · · · ( 全部165个 )
本片原声正在播放 · · · · · ·
去豆瓣音乐收听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北美电影票房总排行} (荔枝超人)
- ★豆瓣高分电影榜★ (中)8.5-8.3分 (影志)
- 豆瓣电影【口碑榜】2023-09-11 更新 (影志)
- 英国历史剧 (funny_vee)
- 评价人数超过十万的电影 (依然饭特稀)
订阅敦刻尔克的评论:
feed: rss 2.0
敦刻尔克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97929 条 )
4480 有用 Velox 看过 2017-07-19 23:22:59
的确是尊重了史实,这也导致主线只是了无新意的流水账,拯救观感全靠一手诺兰式“伪震撼”:用夸张极端的音效+BGM+运镜堵塞观众的大脑,只留下眼睛和耳朵,强行把20分的剧力在感官上虚高到90分。同时本片在表达上又极度匮乏,对人与战争的思考几乎完全没有,可以说是外强中干到了极致。
2795 有用 五色全味 看过 2017-07-21 00:16:04
哇竟然整部戲鋪滿音樂,是從頭到尾舖滿!!根本沒有東西看,一直靠配樂強行製造緊張感,強行煽情,配樂聽到想吐。這部戲充分暴露了諾蘭一直以來想兩邊討好,一方面想扮大師(去戲劇化),一方面又想追求極致通俗效果來討好觀眾(猛加音樂)的矛盾。不可否認視覺和執行力依舊一流,但卻僅此而已
16897 有用 高高高 看过 2017-07-20 22:25:44
用最贵的演员,露最少的脸。——《诺兰哈迪传》
2524 有用 小安 看过 2017-07-23 02:22:33
英国人真喜欢排队啊。。。
6500 有用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看过 2017-07-19 17:08:22
喜欢这个抛弃了繁复叙事、投身极简主义的诺兰。没有背景没有铺垫,第一个镜头就将观众拖入战场。一周、一天、一小时,三条故事线反复绞杀心灵,不用血腥暴力也能呈现战争带来的压迫感。IMAX+70mm=最佳观影方式,轰得想喊救命...(推开眼花缭乱的小鲜肉为汤老湿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