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之子》 别人不是说他没有儿子吗? - 豆瓣电影

别人不是说他没有儿子吗?

来自: Laisses tomber   2015-11-12 05:16:27

难道我听力有问题,真的是他儿子?整部片子就讲他发现了他儿子快死了不能救于是就想安葬他最后大家全死了?影片最后的小男孩什么情况?是象征自由么?

8 个回答

红刺猬先生    红刺猬先生 2016-03-03 13:03:41

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个孩子不是他的儿子。


这个孩子是在毒气室中的幸存者,在毒气室中幸存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个孩子活下来简直是神的奇迹,通俗的说索尔第一次目睹这不可能发生的一切犹如亲眼目睹“神显灵”,对于一个濒处决的万念俱灰的人来说就是燃起的信仰之焰。


于是索尔要不惜一切代价安葬这个“儿子”,只要神于我同在,我就有活下去的理由。


索尔不是救世主,他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一个每天目睹那么多同胞被杀、仅仅想要寻求那么一丝丝不怕死亡勇气的普通人。这个孩子是他仅存的信念的唯一寄托。

当然我反对楼上说的“因为犹太教传统的执念所以才安葬陌生孩子来代替”,如果这个是索尔最主要的动机的话,这个电影格局会小一大圈,就成了一个讲亲情、人性的电影了,索尔弄了一大圈只是为了怀念亲儿子而已。
其次这也不成立,因为索尔根本就没有儿子,电影了他的同伴说过他没有儿子,并且质问过:既然你有儿子那你最后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索尔根本就回答不了。原本就没有儿子何来的找陌生人安葬来代替?

另外我对楼主问的最后镜头里小男孩的解读是,索尔犹如第二次目睹了在严酷环境下的幸存者的奇迹,于是他的信念依然没死,信仰同在,所以他微笑了。

11回应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15-11-14 19:50:41

根据英文字幕理解的:他有一个儿子,但不是和妻子生的,而且儿子可能已经死了。他把集中营里死掉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儿子安葬,其实是基于内心的执念(也是犹太教的一个传统:若他出席你的葬礼,他便是你的亲人)。


最后索尔看到的小男孩象征了希望,让他知道即使儿子死了,但在匈牙利的土地上仍有更多的孩子活了下来,所以他露出微笑。这也解释了片名为什么叫“索尔之子”,父爱是通过虚写体现的。

10回应

brennteiskalt    brennteiskalt 2016-04-01 21:10:19

同意楼上红刺猬童鞋的说法,那个孩子不是索尔的。

或者说,这孩子是不是他的并不是影片的重点。这个动机是被人为加进来的,好给影片对奥斯维辛的展现加上一个结构、给索尔的行为加上一个目的、给剧情加一个方向。这个技巧不算新鲜也并不完美,但也不至于给影片的力度打折扣。
影片真正重要的一句话是别人说给索尔听的:你为了死人放弃了活人。整片展现的就是他怎么死马当活马医,你可以说他是在拯救自己的灵魂、也可以说是在为自己的存在重新找意义(也就所谓的"SInnstiftung"),也可是说是把犹太传统传递下去云云,怎么说可以,这也是这部电影比较俗套的地方,因为孩子自然是象征未来和希望,拯救孩子自然也是拯救未来。最后,在他的理解中,他看到了已死的孩子的复活,那么对于他自然是圆满了。

爱看电影的猫    爱看电影的猫 2018-01-19 03:03:38

不是他儿子。他只是想把那个小孩子按犹太人的风俗安葬,为此,对医生与周边的人说是他儿子,以至我怀疑到后来他真把他当成儿子了,这事一定得成,为了一个形式,而不顾实质性的别人的生命和整个暴动大局。至于最后那个小孩,应该不是犹太人,只是当地的小孩,可能是那座木屋的主人家的孩子。

SARS虫虫    SARS虫虫 2016-07-20 00:52:21

不是他儿子,理由同@红刺猬先生。
整部电影最大的硬伤就在于索尔的动机无法给观众一个合理的交待,这可以毁掉一部分观众对影片的整体评价;但是一旦接受了这个动机之后,整部电影其他方面的素质都极高。
因为主角的动机硬伤,叙事上出现什么吊诡的事情都变得可以接受了,同时想通过故事来传达理念也就变得不可接受了;那么分析影片最后那个小男孩的出现,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Euler in Mad    Euler in Mad 2016-03-06 12:26:22

我觉得索尔根本没有儿子。

如果曾经感受过绝望可能会有所理解吧。
电影的第一场戏是将索尔描绘成一个苟且等死的家伙(但仍带着恐惧,是的),但在见到毒气室幸存男孩后他至少找到活下去的目标,完成上帝给予他的神迹。
老实说我将这部电影看着一部由死向生的电影,死是整部电影的背景,而生却是导演试图表现的主题。
所以在电影结尾,虽然在肉体上索尔与其他人走向了终结。但事实精神上他却是活过来了——在他弄丢尸体万念俱灰之际,又一个小男孩的出现(从森林的角落走出,阳光撒满他金黄的头发,如天使一般)这是上帝对索尔的奖赏,一种如同,为其之前的努力赋予了意义。
加缪说,对抗荒诞有三种基本反应:一自杀,人生没意义,百无一用,留它何用?二像克尔凯郭尔一样,迈出信仰上帝那步(既然跟别的一样都缺乏理性,那何不追求点更大的试试),三接受一切荒诞之处,但仍然继续生活。
其他具体和楼上(红刺猬先生)同

J.    J. 2016-03-03 17:38:29

没有儿子。

牵强点说是希望。因为人难免一死,留下的只是后代。所以说这一代死去,下一代站起来。懂?
不过我觉得这电影拍得牵强,自己不争取而将希望留到下一代,就好像每个所谓的开明独裁者都把问题留到下一代,结果一代不如一代,还美其名曰已经做了能做的最好的,可笑之极!
如果把大屠杀拍得更加透明一点会更好。虚实影响加意识画面在这种严肃题材并不可取。

梅万博    梅万博 2016-04-19 22:43:38

还有人说电影里的那个女人是他妻子,我倒觉得这里面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子,而是男主单纯的基于人道而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