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雪莱 Mary Shelley (2017)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玛丽·雪莱的影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这位不到20岁的少女创作了《弗兰克斯坦》
能以科幻文学之母而不是大诗人雪莱妻子的身份闻名于世,对玛丽来说已经足够幸运,就像李清照是以自己的才学闻名,而不是赵明诚妻子的身份。玛丽雪莱天生就是女性主义题材会青睐的人物,复杂而独特的原生家庭,极为高超的才华,跌宕起伏的感情生活,名满天下的丈夫。艾丽范宁五...
(展开)

玛丽不是女权斗士,我们也不该恐弱
没想到看完电影看影评,竟然一片批评之声,说丑化玛丽雪莱和她的丈夫以及拜伦等等。问题是,难道只有玛丽和珀西是灵魂伴侣,才让她配的上自己的文学成就吗? 当然影片不是完全每个细节尊重史实(特别是结局),叙事手法也有待提高,但是对于玛丽雪莱人生中很多方面是大体相符的...
(展开)

怎么可以看不到坦博拉火山爆发后的末世景象?!
第一部科幻小说的灵感来自火山爆发。 从思维模式看,历史思维的特质是“证据压倒合理性”。 公众号岳识界主笔岳晶艳女士说,《石头记》是由乾隆皇帝牵头、由五皇子永琪主笔创作的。一百二十回版本《石头记》的刊行时间,是乾隆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他用《洪范五行》预测...
(展开)

虽然我觉得评价传记的电影有一点点那个什么,但是我又觉得既然都拍成电影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说到玛丽雪莱,人们立马给她戴上个帽子:“英国诗人珀西雪莱的老婆”。但她可是有“科幻小说之母”的称号,写了文学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怪人》(就是《弗兰肯斯坦》啦)。这部电影讲了她的成长故事,遇见珀西雪莱后的生活,还有写出经典之作《弗兰肯斯坦》的过程。看完... (展开)
女孩子到底怎么走出受害者角色?
电影本身谈不上特别好,但剧情让我反思,玛丽逐渐走下坡路的处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虽然讲的是19世纪的事,但玛丽这样的女生仍然存在于我们身边,而且并不陌生。我不能指责她恋爱脑,不自强,不对自己负责什么的。因为社会环境和从小的教育就是告诉所有女孩子要向往家庭,要当...
(展开)

里面的台词确实是不错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当年写给女友的誓言,而女友早已成为他的前妻。显然,誓言总是苍白的,往往更适合被用来打脸。 今天要讲述的撕奔故事,发生在著名诗人雪莱和美少女玛丽之间。雪莱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就是那个写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被称为与拜伦齐名的伟大诗人。而玛丽呢?她的父... (展开)> 更多影评 25篇
玛丽·雪莱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177 条 )
61 有用 , 看过 2018-06-07 00:44:21
怎么说呢,虽然 在母亲墓前看哥特小说、踩着钢琴声奔跑什么的 满足了我一部分幻想,但真的就是标准三星传记片,不带一点激情和作者气息的。这类电影太多了,拍玛丽这样,拍雪莱可能也这样。选角也失败,非我看不起演员,但俩主演气质真不太像有文化的人…唯一喜欢的是那个呼应了开头的结尾吧,像流水
53 有用 金格格-Sophia 看过 2018-06-03 23:16:40
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传记片,看后才明白那个科学怪人其实是玛丽自己,不被理解,被最爱的人漠视,对自己怀疑和否认,多少反映当时女性悲惨命运。里面对我国推崇的诗人雪莱和拜伦的刻画充满讽刺。浪漫主义名不符实,浪漫的背后是滥交和不负责任。玛丽十八岁著成佳作,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值得敬佩。
61 有用 毛小惺 看过 2017-09-12 10:38:58
看完很好奇雪莱真的那么渣吗?查了资料徐志摩和郭沫若都奉他做男神也就没啥奇怪了。剧本有点散,高潮太多也就没有高潮。
43 有用 柯里昂 看过 2018-06-02 10:25:49
艾丽·范宁年纪轻轻就敢挑战玛丽·雪莱这等大女主戏份,虽然年龄上是符合的...说点什么好呢,勇气可嘉吧。
11 有用 查理的天使 看过 2019-05-07 13:48:04
一个女性的成长,就是面对孤独、绝望还有背叛,又不断走过的过程。在玛丽的人生中,父亲、丈夫、出版商,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男人们,不断将她抛入一个又一个深渊,“你将被海浪卷走,迷失在黑暗和远方”。出现过的女人,看似不怀好意,却最终都是她的同类,物伤其类。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中,所谓的科幻大作倒不是源于对科学的热忱,而是人性深处最深刻的悲悯。写作是一种拯救,解脱自己,启迪他人。科学带给我们契机,但不要努力让它... 一个女性的成长,就是面对孤独、绝望还有背叛,又不断走过的过程。在玛丽的人生中,父亲、丈夫、出版商,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男人们,不断将她抛入一个又一个深渊,“你将被海浪卷走,迷失在黑暗和远方”。出现过的女人,看似不怀好意,却最终都是她的同类,物伤其类。在这样的人生境遇中,所谓的科幻大作倒不是源于对科学的热忱,而是人性深处最深刻的悲悯。写作是一种拯救,解脱自己,启迪他人。科学带给我们契机,但不要努力让它成为另一道枷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