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树的影评 (393)

小雪花 2017-10-04 11:32:24

《生命之树》——那么美,那么萌

1、 思念用进废退,所以挪用当下,变成自己的触角胡须。 回忆轻描淡写带过,思考轻描淡写重复,其实悲伤结局提前,反而让和解产生无意义的美。 妈妈在树下像只鸟,我常这样注视她;我也从水箱一样的卧室游出,想摆脱任何注视——但水草却同时将我们栓住。 2、 对后代的爱...  (展开)
四月普贤 2017-06-03 00:00:49

给5分的理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果然,这部电影测试出绝大多数观众和点评者选择的是 Way of Nature 而不是 Way of Grace的视角, 所以只认同自己习惯的电影叙事方式和手法,所以打分明显偏低。然而,抛开所有的 Way of Nature,我看到的是创作者叙述生命真义的真诚,试图用 Way of Grace的方式,唤醒观众心中的...  (展开)
barrett 2017-06-01 22:13:50

精神不好的时候不该看

终于看了这部电影。要说清楚可能比较难,但是有信仰的人一看就都明白。 我爱神。爱造物主。爱存在的magnificence。 即便我饱受折磨。 爱是罕见的,因为有价值的东西当然是罕见的,所以才有价值。 看的对死亡心驰神往。恨不得马上死去。到那时才能真正领略世界的广大美丽,才能...  (展开)
王凤麟2016 2016-04-30 22:01:44

伊甸园里两棵树 ——评电影《生命之树》

伊甸园里两棵树 ——评电影《生命之树》 鲁迅曾在《野草》里这样写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这句话曾引起广泛解读和广泛争议,支持的一方赋予种种哲理内涵、情感因素、情态状况和写作技巧,反对的一方认为鲁迅只不过是在装逼。现在...  (展开)
關於軟體動物 2013-06-26 08:11:53

「你把我放在極深的坑裡,在黑暗地方,在深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相較於荷索的<新創世紀>同樣想要闡明與接近神,<永生樹>居然有布萊德彼德可以說是<新創世紀>的好萊塢版,更別提導演其實甚顧慮觀眾的重口味還攝影了宇宙跟恐龍(好吧這樣提起來是有點奇妙對吧),而同樣旁白的部分<新創世紀>隨荷索的心情有時影文呼應但更多時候是遠離,而<永生樹...  (展开)
红脑不吃就凉了 2011-05-19 04:27:41

生命之源,就算剧透也没关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没写过影评,这篇也不算是影评吧,只是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希望有高人指点。有剧透,不过我觉得这片子剧透不剧透都没什么关系其实。 电影稍微有点长,有些人是看了一半就走了,一共138分钟,长时间的纯视觉(虽然画面很美)还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当然也不能否认某些夸好...  (展开)
壹颗贰颗杨梅 2023-10-04 14:55:01

生命之门,终归会步入。

看不懂一些圣///经象征。 中间很长一段星空宇宙细胞大海阳光水母水草沙漠草地森林河流石头活着死亡五彩斑斓奇形怪状爆发变幻无穷无尽配上激昂又迷幻的音乐像一场真实的白日梦。 实际上我后面看了解说才知道这是一场从创世纪讲起到人类社会的漫长生命演变过程。 除去漫长而魔幻...  (展开)
管加小朋友 2022-02-04 02:44:42

生命之树:以生命的视角解读“父权控制下的家庭教育问题”

说实话我本来是为了目睹本片的摄影之美而来的,片中确实开头部分有几个镜头惊艳到我了,具有震撼的视觉之美,摄影的风格也在延续导演一贯的自然主义风格,对“风”的使用,对自然光的使用,相较于天堂之日,摄影的光影层次、构图变化等形式感虽然丰富了,但对自然的那种敬畏感...  (展开)
tuxuehhshfg 2020-09-05 11:40:18

太美了,写写本片包含的多种细节和观感

太美了,震撼之作。 电影气质太过特别,以至于我无法定义它是怎么样的片子。既像纪录片,又像游戏CG过场(无贬义,单从观感看),中间又好像是故事片(但摄影和大量的内心台词又让它无法被定义为传统的故事片) 我把这部片子的感觉定义为与自己对话的电影。 1.摄影机强烈的在场...  (展开)
腹有诗书肚子大 2013-09-21 14:27:17

这是模仿天地玄黄,还是借鉴国家地理啊。

修女们曾教导我们,活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秉随天性,一种是慈悲为怀。你必须选择一种活法。悲悯不是为了给自身带来愉悦,而是包容他人的轻视、遗忘、憎恶,包容侮辱与伤害;天性使我们只图享受,让一切随己所愿,并希望掌控命运,不会偏离正轨。即使前路一片光明,还有爱意浓...  (展开)
亢蒙 2012-02-08 21:39:24

《消解上帝》

我猜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叙述(拍摄)方式的困惑。泰伦斯·马力克无疑是个装逼的导演,但他这次装得相当成功。如果你坚持看完了整部电影,你最后一定会发现它和宗教的紧密关系。泛化宗教主题后,它其实是在展现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展...  (展开)
Hin. 2022-12-09 23:45:42

6

一部颠覆掉所有电影的电影 看这部电影是极痛苦的。不只因为它晃动的挑战观众底线的镜头语言——艺术上的和谐被完全抹去,换来对现实骨感记录,还在于它对于梦的颠覆,对于我们没有勇气面对的现实的回归。而这种颠覆是痛苦的。所有的电影都在造梦,但生命之树反对梦,反对高高在...  (展开)
Vinchat 2021-02-17 05:13:30

生命之树观后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作为一个普通观影者,我必须承认有很多地方没有看懂,比如那些天地雄黄、宇宙洪荒的镜头,或许这是契合“生命之树”的主题,但是从观影的体验来看,它只让我费解和犯困。 除了这样的设计之外,影片讲述了一个美国乡村家庭的故事,一个父亲,一个家庭主妇,三个孩子。每一个人物...  (展开)
幻影舞者 2020-04-23 16:42:42

幸福的唯一方式就是去爱

要看懂《生命之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导演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了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是:幸福的唯一方式就是去爱,但想要理解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影片3小时零8分的片长一样道阻且长! 影片开篇引用了《约伯记》上的两句经文,要想读懂这两句经文,我们得要先了解一...  (展开)
瑶瑶 2016-06-26 19:57:47

生命的意义在于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马利克喜欢仰角拍摄,喜欢秋千,连续看了三部他导演的作品都是如此。松散的旁白,大量无声画面容易让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 本部还好,开始揭示一个孩子的死亡,但并未表明死亡原因和究竟是哪个,这也给影片制造了一些悬念。之后通过地壳变动和形成,产生单细胞生物,植物,恐...  (展开)
zing 2013-10-17 22:22:55

偶尔脱节,但还是耐人寻味的好评

看第一遍能看懂的绝对是对圣经很熟悉的。 因为刚刚接触圣经,所以我看了两遍,是个好片。 首先,开场的几个镜头转换就比较吊胃口,配的台词又琢磨不透,在以前的我来说,应该会睡觉或弃片,但在二十分钟后的几个与上帝的对话时的场景拍摄,实在是好看的要命,虽然台词很贬低上...  (展开)
江声走 2013-05-13 10:44:25

全新的宇宙形象和陈旧的宇宙观

泰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拍电影以“闲笔”著称。早年他拍《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的时候,仿佛并不是要拍一个20世纪初的美国农村故事,而是执意要拍他心中的德州田园风光,游离于叙事之外的环境镜头几乎覆盖了叙事线索。而在《细细的红线》(The Red Thin Li...  (展开)
诱导师 2013-03-22 01:14:59

约伯之子

“我立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那时晨星一同歌唱。神的众子也都欢呼吗?” 电影用《圣经》约伯记第38章中的第4节和第7节作为开始。 约伯是上帝最忠实的仆人,以虔诚和忍耐著称。魔鬼考验他,把他变得又穷又病;他却在贫困中祝福上帝,诅咒自己的生日。真神曾两次对撒...  (展开)
缈沨 2012-11-16 17:41:03

生如夏花,死若秋叶

泰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的最新力作《生命之树》(Tree of Life)在2011年获得第64届戛纳影展金棕榈奖,随后又入围20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名单。但这些殊荣并不能使这部看上去艰深难懂的片子受到待见。《生命之树》的观影体验趋于极端性,赞美者大加褒扬,而反...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9 20 后页> (共393条)

订阅生命之树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