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诗 (1955)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宋景诗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1955年拍摄的《宋景诗》是对中国古代战争还原度最高的电影
看到知乎上有人讲武学爱好者有个巨大的误区是广东福建不产马,所以南方武师的格斗不让穿甲,不让用太长的兵器。而北方拳师的假想敌是骑兵,穿甲、用长兵器、蒙古跤。 里面还讲到1955年拍摄这部《宋景诗》,说: 这是对中国古代战争还原度最高的电影。从清代流传下来的骑兵列队...
(展开)
> 更多影评 11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中国,老电影【1949——1965】【故事片】 (易老邪)
- 新中国的好电影 (易老邪)
- 复兴之路 (沙加1110)
- 十七年电影(一) (电影云云)
- 【华语百佳】 (易老邪)
订阅宋景诗的评论:
feed: rss 2.0
宋景诗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90 条 )
36 有用 呜呜呜的小小虎 看过 2018-08-23 17:16:53
当官的哪个不是狼心狗肺,怎么会让你占便宜,他娘说的,老人家就是活明白了
11 有用 彼得潘耶夫斯基 看过 2021-11-05 13:51:02
宋景诗最开始是一个起义领袖,和其他的领袖没有什么不同,在电影中,甚至起义的口号也是“有田同耕……”,跟太平天国一样。因为贫困,朝廷的税收,普遍的饥饿,导致有承担的农民的造反,宋景诗也从其中出来。这个故事拍摄于1955年,明显受到了当时关于群众路线、人民造反,甚至关于共产党得天下原因的暗示。宋景诗的超出之前时代的局限性的地方,在于他意识到一个造反者不能只顾自己,为了大局,他选择带领处于不利情境中的队... 宋景诗最开始是一个起义领袖,和其他的领袖没有什么不同,在电影中,甚至起义的口号也是“有田同耕……”,跟太平天国一样。因为贫困,朝廷的税收,普遍的饥饿,导致有承担的农民的造反,宋景诗也从其中出来。这个故事拍摄于1955年,明显受到了当时关于群众路线、人民造反,甚至关于共产党得天下原因的暗示。宋景诗的超出之前时代的局限性的地方,在于他意识到一个造反者不能只顾自己,为了大局,他选择带领处于不利情境中的队伍先后加入白莲教和天平天国,或与之合作,这体现了普天下劳动者相互之前的道义的联系,也成为后来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叙事的一部分。在人物造型上,对英雄采取了正面仰拍的机位,而小人物、坏人则采取俯拍等,显示其不同的气质风度。在某种意义上,对农民英雄的塑造,不仅是内容上的变革,而且意味着一种全新的镜头语言。 (展开)
19 有用 ILM 看过 2014-08-31 01:02:37
看了这部传说中为军迷高度赞扬的电影,其实过誉了。电影整体比较混乱,时代的烙印比较明显,战争场面有夸张的地方,但很多细节很好,有亮点,导演的调度很不错,对中国古代战术感兴趣的可以看
12 有用 мая 看过 2018-03-11 23:20:43
7.5,场面挺宏大的,17年电影难得的史诗气质(难得还看到了有模有样的阵法),当然限于时代限制,肯定或多或少对农民军有很大美化,其中最出彩的还是张翼,有那么股草莽气质
9 有用 炎夏 看过 2022-05-17 15:58:26
前几日划水知乎,在一则问题「电影《师父》里会不会夸大了咏春,北方的武术真的打不过咏春么?」之下看到有趣且醒人的见解,遂特意补掉。战争场景确实有旧日影子,这里唬不了人。影片质量也属上乘,“分区描绘”、叙事深度、主题勾连皆有所得。唯一可被挑剔的漏洞,是联合导演之一的郑君里先生,早在49年以前便有登峰造极之势,新时代的作品偏向周正而较少艺术性,可叹可惜。说到价值,赴宴鸿门前的一句“我去探探虚实”,既显示... 前几日划水知乎,在一则问题「电影《师父》里会不会夸大了咏春,北方的武术真的打不过咏春么?」之下看到有趣且醒人的见解,遂特意补掉。战争场景确实有旧日影子,这里唬不了人。影片质量也属上乘,“分区描绘”、叙事深度、主题勾连皆有所得。唯一可被挑剔的漏洞,是联合导演之一的郑君里先生,早在49年以前便有登峰造极之势,新时代的作品偏向周正而较少艺术性,可叹可惜。说到价值,赴宴鸿门前的一句“我去探探虚实”,既显示了农民领袖的果敢性格,又突出了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文明架构之下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可见一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