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特河 The Ister (2004)

导演: 大卫·巴里松 / 丹尼尔·罗斯
编剧: 大卫·巴里松 / 丹尼尔·罗斯
主演: Philippe Lacoue-Labarthe / Jean-Luc Nancy / 汉斯-于尔根·西贝尔伯格 / Bernard Stiegler
类型: 纪录片
官方网站: www.ister.com
制片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语言: 法语 / 德语 / 罗马尼亚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04-01-23
片长: 189 分钟
IMDb: tt0397477
5星
40.0%
4星
42.9%
3星
12.4%
2星
3.8%
1星
1.0%

伊斯特河的短评 · · · · · · ( 全部 34 条 )

热门 /  最新 / 

1 Whimsicat 看过 2018-11-22 22:19:33

学者拍的电影真不是给人看的,看电影比看书更累……至于艰深不艰深我觉得水平也就那样吧,但风景ppt配哲学课程字幕这个形式真的简直了……不盯着字幕看,你会跟着风景视频获得晕车晕船的生动体验昏昏欲睡;如果在神烦的风景背景下盯着字幕看,则会陷入巨大的压抑……

2 Eco 看过 2021-07-21 22:47:47

海德格尔1942年演讲课程的伴随物,也是对荷尔德林《伊斯特河》的伴随物。liquid image,在斯蒂格勒有关技术的访谈中交叉剪辑着沿着伊斯特河逆流而上的城市、历史与政治的影像,冷眼旁观的同时不避其诲。画面与斯蒂格勒、南希、拉巴尔特的访谈内容基本上是各说各话,这倒还好,但前后大量重复出现的镜头,影像的随意性,不明导演意图何在了。全片的镜头语言其实乏善可陈,但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部分画面缓慢的变换(慢... 海德格尔1942年演讲课程的伴随物,也是对荷尔德林《伊斯特河》的伴随物。liquid image,在斯蒂格勒有关技术的访谈中交叉剪辑着沿着伊斯特河逆流而上的城市、历史与政治的影像,冷眼旁观的同时不避其诲。画面与斯蒂格勒、南希、拉巴尔特的访谈内容基本上是各说各话,这倒还好,但前后大量重复出现的镜头,影像的随意性,不明导演意图何在了。全片的镜头语言其实乏善可陈,但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部分画面缓慢的变换(慢镜头的画面有正常变白再变回正常),模拟一种呼吸感,呼应了谈话所涉及的“停顿”与“精神”。全程盯着字幕走,真的是本雅明说的“分心感知”了。 (展开)

3 Eureka 看过 2021-08-07 01:48:22

(在camera stylo,经导演授权的北京首映) 论文电影/公路电影,就电影而言很业余。影像重复得很多;几个章节之间、甚至伊斯特河的诗句与紧随其后的影像之间的关联性都比较弱;“呼吸”那段突然出现的实验性的处理有点浮于表面;文本与影像没有形成一种复调的对话关系... 缺点可以列很多,但是瑕不掩瑜。斯蒂格勒真的是个好老师,他生动的姿态、不徐不驰的讲述、时不时穿插的幽默都在电影中得以展现,开篇的普罗... (在camera stylo,经导演授权的北京首映) 论文电影/公路电影,就电影而言很业余。影像重复得很多;几个章节之间、甚至伊斯特河的诗句与紧随其后的影像之间的关联性都比较弱;“呼吸”那段突然出现的实验性的处理有点浮于表面;文本与影像没有形成一种复调的对话关系... 缺点可以列很多,但是瑕不掩瑜。斯蒂格勒真的是个好老师,他生动的姿态、不徐不驰的讲述、时不时穿插的幽默都在电影中得以展现,开篇的普罗米修斯拯救了全篇“故事”的匮乏,是真正的诗意担当 论文电影真不适合大家一起看,应该自己慢慢看,时常暂停查查资料才好。三小时连续的哲学轰炸看得人太累了。 (展开)

3 看过 2011-02-09 13:04:42

荷尔德林的诗啊海德格尔的句,不如河边的野鸭子。哲学基础主义的全面失败也意味着这部电影的主题的溃败,只剩下了美学

1 sirius_flower 看过 2021-12-29 11:43:04

非常精彩的影像化讲座 通过斯老师的技术哲学阐释将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研讨班与他技术追问讲座里涉及的多瑙河作为视觉素材的基础 从黑森林的源头到下多瑙流域的古希腊城邦遗址 人类历史在其对地理自然的外化器官进程中逐渐获得在神话时代被爱匹米修斯所遗漏的techne。其中南联盟、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中下游国家的政治现状及其和米苏帝国的关系是另一条体现技术问题的地缘政治面相的线索。南希对技术与起源问题和拉库拉巴特... 非常精彩的影像化讲座 通过斯老师的技术哲学阐释将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研讨班与他技术追问讲座里涉及的多瑙河作为视觉素材的基础 从黑森林的源头到下多瑙流域的古希腊城邦遗址 人类历史在其对地理自然的外化器官进程中逐渐获得在神话时代被爱匹米修斯所遗漏的techne。其中南联盟、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中下游国家的政治现状及其和米苏帝国的关系是另一条体现技术问题的地缘政治面相的线索。南希对技术与起源问题和拉库拉巴特对技术与国社问题的讨论作为深化和命题自反。这片子回头来看是对斯老师最好的纪念,对位法的多声部剪辑也意外的好,这片子应该常看常新 (展开)

> 更多短评 34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伊斯特河的影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Eco 2021-08-09 12:39:48

影像何以呈现技术? ——《伊斯特河》刍议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将逐渐从视觉的暴政,从影像本身,从叙述直接而具体的要求中解放出来,像书面语言一样成为灵活和精微的写作手段。 ——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 抛除那些晦涩拗口、催人入睡的关于技术哲学的访谈内容,这部电影从表面看太好理解了,它是海德格尔1942年演讲课程...  (展开)
. 2021-02-15 16:52:22

斯蒂格勒、南希盛赞:这是第一部哲学的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贝尔纳尔・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哲学(philosophical )的电影。 法国哲学家尚-吕克・南希(Jean-Luc Nancy): 这是第一部关于哲学(of philosophy)的电影。 《电影手册》杂志: 一段引人入胜的哲学之旅 同济大学陆兴华教授戏言: 看这部片...  (展开)
Adieudusk 2009-07-30 02:16:35

reviews

Reviews The New York Sun 'Incisions on the Rock' By Adam Kirsch 15 August 2005 Copyright 2005 The New York Sun, One SL,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In the beginning, Western philosophy was profoundly mistrustful of the written word....  (展开)
Eco 2021-07-26 16:57:46

图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海德格尔1942年演讲课程的伴随物,也是对荷尔德林《伊斯特河》的伴随物。liquid image,在斯蒂格勒有关技术的访谈中交叉剪辑着沿着伊斯特河逆流而上的城市、历史与政治的影像,冷眼旁观的同时不避其诲。画面与斯蒂格勒、南希、拉巴尔特的访谈内容基本上是各说各话,这倒还好,...  (展开)
一颗糖 2022-01-31 05:14:05

Lines & Notes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man is a fundamentally technic beings technology forms systems. that has a dynamic and may sometimes disrupting human time it calls “time out of joint”(注:是哈姆雷特的一句) man, like other living beings, like to conserve himself as he is two memories: ...  (展开)

> 更多影评 5篇


讨论区   ·  ·  ·  ·  ·  ·

伊斯特河 来自Lucernaire 2022-04-03 21:24:57
导演之一Daniel Ross链接页面有误 来自间歇失声 2020-08-07 08:05:03
谁有这部片子。 来自巡阅使 8 回应 2016-07-17 16:39:29
The Ister的第二种英译 来自Adieudusk 2011-09-18 07:13:23
The Ister 一诗的一种英译 来自Adieudusk 2011-09-18 07:08:06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6条)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伊斯特河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