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悲歌 短评

热门

2 翟墨子 看过 2013-10-24 12:55:30

干嘛非给白色花朵上的蜜蜂绑条黑线,飞起来那就是放风筝一样夸张,还非要给特写o(╯□╰)o干嘛贫困潦倒食不果腹的诗人会长得又高又壮又白又胖,而吃跑了撑了的都是面黄肌瘦o(╯□╰)o.........不是诗人,是歌手,高兴了扯嗓子K一曲,郁闷了扯嗓子再K一曲,不服不行!至于人物,不能更讨厌。

9 荒也 看过 2016-01-25 05:10:13

被选入2005年《时代》杂志电影史上永恒的100部。由古鲁·杜特自导自演,改编自真人真事,落寞的诗人和妓女之间灵魂的触碰。也饱含对印度文明凋落的痛心。大量诗歌的吟唱,恰如其分平衡了宝莱坞电影里的歌舞元素。运镜也是诗意的,很是喜欢。英年39岁于家中自绝性命的又一天才,唏嘘哀哉~

2 持人的摄影机 看过 2020-11-12 07:46:21

8.8/10。①两条线交织:诗人男主落魄无名贫困被人看不起,后因别人谣传他死了竟使他的诗洛阳纸贵;男主与欣赏他诗的妓女女主的爱情。②渲染诗意:一些段落以唱歌跳舞代替台词来渲染气氛/抒情(最喜欢初遇妓女和两段);各种调度很不错的丝滑优美的运镜(唱歌时的标志性推拉镜头【从大特写到全景的各种景别】好有意思)。③大量以低调打光渲染悲伤/心事重重。④表演太浮夸(男主相对较好,女主次之,但两人也都有过于浮夸的时刻);大量表现主义光影,但都用的没有道理;作为传统情节剧,有些歌舞部分有点影响叙事节奏,或者让人觉得不合现实逻辑地突然;一些喜剧的插科打诨有点打乱氛围;结尾升华到谴责社会的那段太说教(这逆光真是。。);女性角色的塑造充满了导演的男性凝视和普信。

3 杨小槑 看过 2022-07-04 23:34:15

9.跳脱出印度公式电影大环境,拍了一部浪漫主义的,以好莱坞式的命运神话为策略的社会问题片,揭露社会贫困和畸形的拜物主义。一段段调度精妙的歌舞道不尽这世间的伤感和忧郁,如社会观察家一般的诗人歌唱着生命的痛苦。(说实话,超时空歌舞那段,皓月当空的云上之舞,令我第一时间联想到好莱坞默片时期那部名作《孤独》,两者有着异曲同工的构思巧合)500

4 小舞舞 看过 2016-10-23 22:05:43

当爱情被舒适的生活打败,当友谊被金钱的诱惑出卖,当诗人的尊严被世俗践踏,当虚伪和欲望代替了人性和真情,乱世文章不值钱,身为一个诗人在这不恰当的年代,唯有逃离这个世界,心灵才不必再漂泊了吧。

0 唐朝 看过 2021-05-07 09:43:46

新印度电影的代表作,独立后的印度在建设现代国家过程中,人性面临的社会困境,世俗社会的价值观与个人理想信念的冲突。本来新印度电影针对宝莱坞电影,抵制歌舞和虚假梦幻,但是出于市场顾虑等原因,很多新印度电影也加入了大量歌舞元素。它们批判性大于造梦性,呈现印度社会的贫穷和人性、价值的扭曲。本片中,诗人自始至终命运蹉跎,诗出版了,但自己却“死”了。失望至极的他,放弃被神化的身份,带着关心在乎他的妓女出走。

6 冰山李 看过 2009-10-21 13:15:12

难怪这么自恋,原来真的自编自导自演

2 ┢落┦ 看过 2022-10-24 09:09:22 北京

维杰在圣光普照下用诗歌换回了身份,但这好不容易要回的自我,却并非本我。最后依旧一贫如洗,但换来一身洁白,向光里走去。

2 丁一 看过 2013-05-12 23:36:59

普通剧情片,看过留脚印

0 鲸鱼马戏团 看过 2022-12-05 23:41:36 河北

圣徒维吉,以自我牺牲完成对拜物社会的批判,重拾身份的过程是对彼得不认主故事的化用,“复活”时更是以逆光+门框+张开手臂完成了基督圣象。漫长的歌(没有舞)段落仍然破坏叙事节奏,虽然几乎都以推轨长镜开始蓄积情绪,但时不时给个特写看男主作深沉状就让人完全出戏。有很多精巧的构图、景深空间设计,如初恋回忆,但也有非常呆板,完全依赖蒙太奇的段落,如看跳舞的库里肖夫实验。

0 Eaves 看过 2024-04-04 01:56:22 河南

特别喜欢在男女推进拉远的游戏,互通心曲的链条就在推拉镜头中铸成。维杰与初恋电梯偶遇,场景先骤跳至一处长椅,既而更是在天宫般的布景中翩然对舞。闭锁的电梯空间却成了发挥、释放想象力的原点。这一处男女问候的对话也极精炼,而隔阂借由电梯门的关闭和电梯的上升传达出来。男性视角出发塑造的两个女性都是刻板的,纯洁与妓女的混合,与世同流合污的前爱人。反派角色脸谱化。愤世嫉俗的斥责、宽泛的社会批判不免浮浅,但也不失真性情。

1 云雾敛 看过 2021-11-02 18:30:59

相较于两年后的《纸花》,被称为印度威尔斯的古鲁·杜特尚未完全沉溺于影像调度的繁复炫目,虽然后者同样的弥补了情节剧的通俗与普通,《诗人悲歌》技术方面还是光与镜的协奏曲,主要的模式是特写与全景的相互过渡以及光的出神入化,以此创造出诗意朦胧的感觉,这也是影片内容和导演本身的双关。印度电影最大的传统——歌舞段落被完全合理化的植入,首先是女主出于自我目的的舞蹈和段段抒情的演唱,在破除突然歌舞的魔咒的同时,也对歌舞片并入世界电影正轨做了推动。而吟唱的同时抹除了舞蹈因素,单一音乐的模式,可以说对当时商业的背离,也可以说是对情感因素的首位凸显,并在此时将文学魅力置于影像同等的地位。结尾近乎直给的社会控诉,未免又流俗,但那背光和摄影构图角度,又一次的拯救的电影,而这,恰恰是古鲁·杜特最大的魅力。

1 优雅劏猪佬 看过 2019-05-06 00:02:29

【4S】战后印度电影。“诗意”现实主义,顺滑运镜,多次节奏性推进拉远摄影运动;光影浓厚,纹理半遮半掩,剪影神秘;后段死亡诗人推向升华,社会随诗歌浪漫揭露伤疤。

0 布谷卟咕 看过 2020-07-03 06:40:29

讨厌虚无主义 makes me wonder why people would fall for this kind of romantic story;悲歌太讽刺了 世态炎凉

2 赫尔佐格博士 看过 2023-04-17 12:03:22 黑龙江

男主就是特别垃圾但导演认为是个宝贝,对他不好的人都是庸俗势利的,导演过于以男主为中心思考问题,饭店老板冲他要个饭钱就快成坏人了,别太宠啊。男主大概是有着这样的导演罩着所以可以尽情讨厌,反正他会是对的,低段位杰克苏。主题的讽刺社会也是浅得把人能看笑,导演的自恋愚蠢厕品自以为是溢出屏幕的两个半小时

0 禾一 看过 2023-12-21 12:05:09 山西

相较当年看到其他的印巴歌舞片,“安静”多了。 一个诗人的“死”后悲歌——活着是真实的痛苦,“死”了是虚幻的狂欢,却与自己无关。 骚人墨客与妓者的情爱传奇,我们这里听的多了,不稀奇——稀奇的是在等级严苛的印度,这种关系何以开始与继续? 最爱精油按摩那段的野调子~诗人最后的吟叹,如同基督复活降临开示,有趣~

3 幽灵不会哭 看过 2014-05-31 13:56:34

达特这部电影对于印度电影史实在是太重要了,在对传统印度电影娱乐性的改革中,用一个悲喜交加的诗人之死提升了印度电影的社会意识和艺术水准,喜剧情节之外,大量的栏杆景框制造大片阴影,震撼的景深镜头和特写镜头交织,加上创造性的折射人物内心的歌舞场景,无不体现出影片的史诗气质。

1 мая 看过 2023-04-29 17:02:56 福建

8.5,古鲁·杜特是印度影史最有魅力的天皇巨星,他的忧郁气质在印度明星当中别具一格,这也是他完全超越四大汗、拉吉尼坎塔、卡普尔和巴克强的地方。诗人悲歌就很像是他个人一生经历的写照,穷困潦倒、尝尽人间冷暖、意外获得成功却又决绝地跟无情的社会决裂,印度电影经常也会经常表现痛苦,但一般主流电影都会在结尾回到一个比较团圆的正轨上(比如流浪者),像杜特这种从骨子里就散发着残酷的导演,确实稀有。另外一个重点反印度主流建制电影的地方,在歌舞段落的设计上,去奇观化、用唱词表达人物内心而且用很多推轨变焦的方式来放大这种体验,作为一个宝莱坞的体系内的导演,能做出这一点点的创新,就殊为不易了。

4 夏目吾冬 看过 2016-10-02 20:58:06

死去的诗人才是好诗人,无名的生活才是真生活。3.5

3 绯红少年 看过 2023-01-11 19:53:56 黑龙江

以诗歌串联和推出全片的主题,中国三千年诗歌所未能在电影中表现的,古鲁杜特做到了。死而复生,生后消失,诗人维杰所为如耶稣俯瞰众生。

> 去 诗人悲歌 的页面

诗人悲歌 Pyaasa

导演: 古鲁·杜特

主演: Kumkum / Johnny Walker / 玛拉·辛哈 / Tun Tun / Rehman / 瓦希达·拉赫曼 / Mehmood / 古鲁·杜特

类型: 剧情, 歌舞, 爱情

地区: 印度

片长: 146分钟

上映: 1957-02-19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