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愉 短评

热门 最新

20 丁一 看过 2010-07-24 10:15:05

长镜华尔兹,珠玑织锦文

16 冰红深蓝 看过 2021-05-06 21:09:30

马克斯·奥菲尔斯又一部优雅至极的文学改编电影,根据莫泊桑的三个短篇小说改编。[戴假面具的人]:被囚禁在纵情欢娱青春时期的老者,声色假面与衰老之躯的反差;[泰利埃妓馆]:从都市青楼到乡间一日,肉体工作者亦有为圣洁精神而感动的灵性时刻;[模特儿]:由相恋甚欢到厌倦不和,将自杀威胁付诸实施,竟真的促成对方回心转意厮守到老……奥菲尔斯的运动长镜头依旧惊艳,让人忍不住一遍遍拉片回看。尤其是四段运镜:第一段中跟随疯狂假面舞者跃动起舞的摄影机,第二段开场上升并缓缓横移、在窗外跟随观察妓院老板的长镜,教堂里转过因圣乐而虔诚落泪的群众的360度横摇,还有收尾前的跃楼主观镜头。乡间游览与森林散步时的光影景致令人想及雷诺阿与印象派作品。娓娓道来的叙事旁白、旋转楼梯及对圆周、轮回母题的钟情都是奥菲尔斯的签名。(8.5/10)

19 桃桃林林 看过 2011-03-06 08:17:43

最后一个故事,跳楼前的那个长镜头,光影结合的真棒啊。奥尔费斯的镜头无需多说。莫泊桑的三个小故事,以嬉闹开场,以落寞结束。有些人生百态。

27 aiconan 看过 2021-07-10 17:34:18

莫泊桑不愧是短片之王,七个男人嫖娼不成排排坐叨叨月色真美那块笑疯了。

8 刘小黛 看过 2011-03-19 14:40:56

幸福并不像云雀那么轻松。

10 欢乐分裂 看过 2021-07-10 18:44:20

#重看#幸福并不等于欢愉,三段故事分别阐释所谓「幸福」是何种存在——是浪荡青春结束后不顾一切再次攀缘抓住吗,是某个神祇时刻在心底激起的回宕吗,是爱恨都消失后向生活举手投降的自我暗示吗;圆融华丽的(环形)长镜目睹他们的悲喜,值得注意的是,乡间的视野是开阔的,而城市则是透过窗栅栏望进去的局促,阒寂与热闹,最终沿着来时的路归去,一切回到既定的日常,教堂内集体哭泣的超验时刻仿佛是也曾欢愉的证明。

8 火娃 看过 2019-02-06 15:45:13

8/10。《面具》中螺旋楼梯、长廊和窗口作为连接不同空间的过渡场景,四方舞的活力随着摄影机上下跃动,形成人物如牵线木偶般怪异的举止,暗讽奢侈与滥交,接着的故事一群老绅士吃了闭门亏,他们不断向熟客脱帽敬礼,始终不变的远景替代特写产生滑稽感。物品的轮换讥讽了两性关系:火车厢里商人给妓女们展示大包货物的丝带、长袜,纷纷抬腿让商人帮忙,与物欲满足共生的是情欲的漩涡,禁欲的乡村教堂外花枝招展的妓女吸引众目,圣餐时男主人撒酒疯挽留她们。镜子的意象揭示了一种受虐的爱情观:画家回家和模特激烈争吵时摄影机撞向镜墙,被物体抛碎的镜墙象征情感上的虐待,模特威胁自杀(自虐)伴随好友的钢琴曲,模特跑上台阶跳窗与初遇时画家奔上陡峭的台阶追寻模特形成对照,结尾苍老的画家推着她的轮椅走在沙滩:通过婚姻占有他的一生达到终极施虐。

3 Ocap 看过 2019-06-14 22:04:29

3.5。相比《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感觉这才真正邂逅了奥菲克斯。洛可可之美于更不加遮掩的文学性与更放飞自我的镜语中迸发。PTA前世。

22 芦哲峰 看过 2011-09-26 11:53:30

镜头与故事完美结合的典范。运镜行云流水,转换娴熟,滴水不漏;故事来自莫泊桑,让观者对人性的虚伪与虚荣会心一笑又颇感无地自容。

1 戏梦巴黎 看过 2014-01-16 22:12:14

对中间那段无感 奥菲尔斯的镜头注重光影的变化和舒展 但不会用力过度 对待人情世故的调侃也是一种温柔的戏谑 前面看的轮舞和这部是姐妹篇吗 一样的短片组合 一大堆相同的演员 还有达幸用过的吉恩赛维斯 让迦本大叔帽檐上挂朵小花可爱极了

5 YiQiao 看过 2021-07-21 20:00:34

对莫泊桑的极致转译 凝练且忧郁的文字转化为流畅而清晰的场面调度 美在这一层面上毫无折损//摄影机仿佛在这些空间中跳着舞//幸福与欢愉的不等于 大概也是某种法国人的共识//太可惜了没能看到银幕

12 鬼腳七 看过 2011-07-23 15:39:14

第一段开场的舞会镜头和第二段开场的上升接横摇镜头着实把我惊着了,奥菲尔斯眼花缭乱的优雅。还有第三段最后那个客观转主观镜头的漂亮切换,都是一等一的水准,不过话又说回来,故事层面上真不好说,莫泊桑的凝练尖锐被消磨得迟缓,算是不小的遗憾,四星半。

1 按时对话法 看过 2017-08-05 01:30:57

姿势水平不够 待重看

6 沁沅 看过 2021-07-10 18:17:28

奥菲尔斯的圆周运动长镜头在这部戏里运用多次,面具里的舞会,介绍泰利尔夫人的妓院戏,从一个个房间轮转游走,模特里最初让追求约瑟芬的上楼下楼,三个故事的主题都是寻找快乐,而幸福并不等于快乐,在这些故事里,婚姻等同坟墓,男性的快乐却都在婚姻之外,身为女性看到已婚妇女总是以黄脸婆的姿态出现,觉得很悲哀

4 censored dump 看过 2021-07-10 18:04:44

4.5/5。莫泊桑的故事特别人间、风俗,但感到一种没落的凄凉,比如旁白介绍诺曼底是英吉利海峡边安静小城——对二战后的观众已经失去了这种切入视角。在这个意义上,个人经历揭示时代的鸿沟,欢愉是已丧失之物,封存在面具、花圈和画布,这三者也构成电影的象征,水晶球般剔透地上演着悲欢。这晶体何其美妙,摇镜头如草书,潇洒地写就或虔敬(教堂洒泪)、或世俗(火车送别)的空间,《轮舞》中的脸孔和倾斜镜头一齐登场,仿佛续写“时光中的漫步”,然后被戈达尔在《影像之书》引用。电影,何尝不是面具,将注定衰败的人类经验,停留在那青春、纵情的一刻。

11 ffffff 看过 2021-07-10 18:01:44

大光明,想起另一部电影的台词“只有电影里会有为爱而死”😢😢😢

0 mo茶茶mo 看过 2012-11-06 20:25:02

在学习中....... 镜头华尔兹

3 子夜吴歌 看过 2021-07-10 17:46:19

第一次看奥菲尔斯,超级喜欢他的构图。运动镜头更是没得说,目不暇接。尤其第二段,从窗外窥视的公寓封闭环境vs开阔的田园风光全景。教堂里那个360度旋转镜头,真是跟旁白完美契合。

5 马可new仔 看过 2021-07-10 17:37:16

#上海奥菲尔斯大师影展# 居然看出了布努埃尔的感觉,不是资产阶级也有“审慎魅力”哈哈,男人无处安放的欲望,是部好电影

4 Kryten 看过 2021-07-10 17:33:19

大光明/奥菲尔斯展。欢愉与落寞。"幸福并不等于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