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赞美诗 短评

热门 最新

8 荒也 看过 2017-05-10 01:10:33

每看一个新导演电影,感觉电影观要刷新一次。何况杨索还这么特别。一种近乎不自然的造型感和舞台美,却端放在一个绝对敞开的空间--匈牙利那独有的高原和大地的肌理里。长镜头也是妙用,中远景和近景特写同时连用,不是舒缓慢游,而是像芭蕾舞一样跳动的摄影,同时牵引视线的调度。

15 lcsun 看过 2012-04-03 15:03:20

楊索是運動長鏡頭的祖師爺這點毋庸置疑,鏡頭長且耐看。用連篇累牘的歌舞來表現農民起義事件,反差很大的表現手法。導演會不會有點偏執或強迫症?另外,曾經的中國人民老朋友在脫離XX主義陣營後都湧現出一票藝術成就極高的電影人和作品,我是不是發現了什麼?

9 冰山李 看过 2008-12-25 10:48:46

9.2;怎么可能不为最后一个镜头动容

4 米粒 看过 2017-01-02 07:37:30

更像嬉皮士公社

7 La Roca 看过 2009-03-04 21:29:57

利用象征性的影像把无产阶级的斗争的过程在一个半小时里全部表达出来,真是不俗的电影

5 欢乐分裂 看过 2013-06-12 21:27:44

长镜保持了镜头内叙事的流畅完整,穿梭自如的调度,但很容易沉闷;“左”的很明显;大远景如教堂着火,实在很像老塔啊!

2 不流ᝰ 看过 2015-04-26 06:30:45

一部操场电影

13 银河里的风 看过 2017-04-09 01:10:13

围成一个圈开枪会不会打到自己人?

5 57 看过 2014-03-14 21:23:42

现在才看杨索,真是不俗。政治歌舞片、长镜头之神,完全用象征的办法,象征血、死亡、和平、革命,最后象征胜利。简直一个巨大的戏剧现场,但又不等于戏剧。正好呼应了最近在想的有关舞台艺术和电影的关系,作为另一门讲述戏剧的语言,电影必须越过它,然后回到自己,他的长镜头就是一例。

24 小易甫 看过 2012-03-27 14:41:41

豆瓣上就是有一批人,看到长镜头就跪下舔导演臭脚。在这么空旷的地方进行场面调度还有什么可说的,结果却是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在内容上全部受到束缚,连构图都不完整,至于那些所谓的隐喻,早已经被嘈杂的马戏团彩排遮盖了。

4 峰峰峰峰 看过 2015-02-07 18:23:44

融民歌舞水染丹,逆天长镜唱红歌。象征诚可贵,长镜价更高;若为政策故,两者皆可抛。

2 非想 看过 2012-08-02 22:15:19

社会地位和话语权成正比,掌握技能-获得相应社会地位-掌握话语权-甚至有的人走上统治之路,不可能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强大的话语权,社会阶级也如是,当一个阶级诉求升级时,渐进的步骤是一个大的酝酿过程,红色是无产的革命标志,结尾女人举起了缠有红布的手枪,暴力革命拉开序幕。

1 看过 2024-02-03 18:39:15 中国台湾

Cinefan一二三月展映@ HKAC,表达的东西就这么点,长镜头调度再牛逼也空洞重复无聊。最后一想不还是男人和马、毫无意义的纵火和女人裸体。杀来杀去看个两三回合早就疲了,睡一觉醒来啥也没错过型电影。不如之前看的《红军与白军》。

6 brennteiskalt 看过 2015-08-15 03:15:57

杨索的[红色赞美诗]是一部编舞精细到疯狂地步的歌舞作品。这部形式至上的作品布置了无数象征符号,但你却不愿意去细细琢磨,因为没有哪个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框架下真正起到了作用。杨索本质上是把摄影机降级成了他舞群中的一份子,然后借此剥夺走观众一眼看到全貌的权利。为什么要这样毁掉一部音乐剧?

0 Y2K-nostalgia 想看 2021-07-15 08:16:06

写意长镜头,通过很多象征式的戏剧舞台调度完成表意。敢把实景舞台化,这是怎样的想象力。

4 十一伏特 看过 2021-09-18 23:14:00

几十个运动长镜头连接而成,镜头运动是如此丝滑,演员调动走位是如此精准。本质其实是类似东方红的舞台历史音乐剧,放置在一大片草原上,模糊掉时空转移,反映几十年来回反复的社会斗争。但人家这样诗意电影的表达,就显得高级许多。 模糊感觉下,是分为三幕历史,最后再来一幕返场,由弹吉他的歌者串联回顾反思三段经历。工人联合起义,对抗军队镇压,有军官同情倒戈,被处死;单方面信仰社会主义,抵制宗教(烧毁教堂的几个镜头最短,大概是火烧一遍不能重来),再和宗教和解;和军队停战,庆祝舞会后被军队全部镇压牺牲。 三裸女的出场总和战争前后出现,最后也是由红衣女子开枪消灭了所有压迫者。

7 鬼腳七 看过 2014-02-17 15:54:03

片如其名,活生生的诗。调度和构图,以及运动势能节奏都太好了

3 stknight 看过 2012-04-04 21:06:34

“杨索”三部曲之《红色赞美诗》,全片仅有28个镜头,象征手法运用颇多,形式主义做到极致。看到军队围着农民只开一轮枪就全倒的时候就觉得有点假,再看到最后红衣女子开枪的时候我只想笑。

4 奥兰少 看过 2021-09-21 00:55:51

9.20 11th BJIFF No.8@英嘉。4k修复版。比之前在上影节看的几部杨索观感都好。以“赞美诗”为名,不止是对电影里一系列充满诗意的运动长镜头的提炼,也提示了观众,作者将驱逐叙事以最大程度容纳诗性的抒情与象征。当然,人物也不具有个体的心理空间,而是作为阶级符号整体出现。对女性身体的展示,也不具有色情意味,而是一如既往,以此透视权力可以通过公开羞辱和对身体进行微小控制而得以实施。值得注意的是,长镜头里不断绕圈的摄影机,拉伸出一种宏阔的图卷感,似乎也暗示了历史的总逃不过循环。

3 椒盐 看过 2021-09-20 23:04:59

1.5 真是倒了血霉了,人生第一场北影节就看了个这,粗暴的把电影置换成长镜头组接的舞台剧,既没有电影的特性,也没有戏剧的张力,满篇的符号真的是现代性低级趣味之大集合,安哲在尤利西斯的凝视中也曾用过这样的形式,但当时我看的真的是眼泪都流下来了,诗的电影比任何类型都需要现实,唯有最真实的现实才能真正衬托出诗眼,艺术能够使现实脱离,而非脱离现实,空喊革命的口号与从白天拍到黑夜的长镜头一样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