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厂 Арсенал (1929)
导演: 亚历山大·杜辅仁科
编剧: 亚历山大·杜辅仁科
主演: Semyon Svashenko / Nikolai Nademsky / Luciano Albertini / Nikolai Nademsky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俄语 / 乌克兰语
上映日期: 1929-03-26(苏联)
片长: USA: 70 分钟 / Belgium: 90 分钟(Copy with French subtitles at Brussels Musée du Cinéma) / Argentina: 75 分钟
又名: Arsenal
IMDb: tt0019649
编剧: 亚历山大·杜辅仁科
主演: Semyon Svashenko / Nikolai Nademsky / Luciano Albertini / Nikolai Nademsky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俄语 / 乌克兰语
上映日期: 1929-03-26(苏联)
片长: USA: 70 分钟 / Belgium: 90 分钟(Copy with French subtitles at Brussels Musée du Cinéma) / Argentina: 75 分钟
又名: Arsenal
IMDb: tt0019649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兵工厂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与不动体作为参照的运动
与不动体作为参照的运动 内心活动的运动可以成为外部形状运动中止的惯性表达 /电影的本性·物质世界的复原_克拉考尔/_P54 发生中的活动 第三类对电影特别有吸引力的活动倒不是哪一类互相牵连的运动,而是与不动相对照的。电影在突出表现这种对照时,非常鲜明地证明了:客观的运...
(展开)
> 更多影评 1篇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
腾讯视频
VIP免费观看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蓝带大师珍藏系列 (蓝色马赛)
- 美国著名影评人rosenbaum最喜欢的100电影(世界篇) (ForbidenPlanet)
- 社会主义国家百大电影杰作(建设中) (人畜无害小白兔)
- 德勒兹两卷本《电影》提及的电影 (Feline)
- 我的电影——苏俄 (雾港)
订阅兵工厂的评论:
feed: rss 2.0
兵工厂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20 条 )
3 有用 峰峰峰峰 看过 2015-01-18 15:06:26
乌克兰民间叙事诗的艺术手法,采用诗的结构、节奏以及大胆的隐喻标和象征。
9 有用 把噗 看过 2013-08-20 16:59:57
杜甫仁科站在了爱森斯坦的反面:虚弱掉蒙太奇在叙事上的功效,断裂镜头的组接,于是情韵与神秘自自发延宕开来。似乎可以把他看成静态长镜头的创造者,安公非线性叙事的先驱,同时也是安哲电影里静默表演的前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开头人像静立的镜头,被复制到了戈麦斯《禁忌》里那个令人咂舌的开片。
4 有用 野毛 看过 2010-05-08 19:32:08
射不烂的工人阶级胸膛!天啊,真的太美了!
4 有用 秦诺诺 看过 2017-04-11 17:04:24
电影语言特别的丰富,各种蒙太奇眼花缭乱的同时更令人难忘的却是那些静默镜头和倾斜镜头。。。相比爱森斯坦杜甫仁科的电影更有魅力,在静与动之间,在平衡与失衡之间,在政治宣传与人道主义之间,他达到了一种近乎理想的境界。。。
1 有用 萌萌 看过 2022-05-06 07:23:35
片头的人物经常以远景的方式出现,表现出他们在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渺小。他们经常是静止的,本身就成了时代背景的一部分。军队成为了剪影,他们没有了姓名,成了战争年代的符号。所以经常从镜头的边缘行进,成了战争中边缘的存在。而倾斜的拍摄角度和不协调的对角线构图,都在暗示着时代的失衡。牺牲三个儿子的母亲、炸断腿的老兵、死于笑气的士兵……都反映出导演对于战争残酷的控诉。中间的人民代表大会,反映了统治阶级只是在利用... 片头的人物经常以远景的方式出现,表现出他们在大的时代背景下的渺小。他们经常是静止的,本身就成了时代背景的一部分。军队成为了剪影,他们没有了姓名,成了战争年代的符号。所以经常从镜头的边缘行进,成了战争中边缘的存在。而倾斜的拍摄角度和不协调的对角线构图,都在暗示着时代的失衡。牺牲三个儿子的母亲、炸断腿的老兵、死于笑气的士兵……都反映出导演对于战争残酷的控诉。中间的人民代表大会,反映了统治阶级只是在利用军队,他们所谓的民族革命是不彻底的。起义的桥段用双方突进的蒙太奇和一场室内的对峙进行交叉剪辑,对战争进行了浓缩,工人从“自由乌克兰”那里夺过武器将其推翻。利用统治者处刑工人和母亲、妻子、女儿的灵魂提问控诉了他们对于工人的残暴无情。结尾的工人之所以刀枪不入,因为他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盔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