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 Made in U.S.A. (1966)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美国制造的影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美国制造:看电影,却意外读到一首好诗
片子不长,就1小时20多分钟的样子,却看着很累, 明明演员也算养眼,台词里的字也看得明明白白,就是不明所以, 大致的内容应该是女友寻找男友死因,在这一寻找过程,她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最后终于查清真相…… 然而无论是台词,还是场景,或是情节的推进,看上去就是一个个碎...
(展开)

这其实是戈达尔的一篇散文,关于语言、政治与虚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美国黑色电影与侦探故事的外壳,本质如同Anna的自白,带血的迪士尼电影,因此是政治的。故事其实有点“难看”,因为它从本质上就在质疑语言、叙事与虚构的合理性,就像酒吧里的对话,同时无意义而又有意义的事物是否会存在,整部电影都像是围绕这个命题的essay film,而在这里... (展开)
浓烈色彩下的死亡制造
死亡在《美国制造》中是浓烈的色彩碰撞,在保尔口中“诞生、死亡与我同在的事物的寿命”,这是时间空间被制造的消亡,或是记忆的消亡,人在制造的死亡中记忆消亡,这种制造是战争,是左也是右,是所爱的人的消失――死亡,是谎言,是政治,是黑幕,是秘密警察。文学可能是出路...
(展开)
> 更多影评 8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Criterion Collection标准收藏版 NO.265~NO.502 (蒸桑拿的冰激凌)
- 弄潮儿们的心·浪潮 (Nineveh)
- 德勒兹两卷本《电影》提及的电影 (Feline)
- 【The.Criterion.Collection】 (握不住的灵魂)
- Jean-Luc Godard——戈达尔全导演作品 (爱慕肚滑)
订阅美国制造的评论:
feed: rss 2.0
美国制造的短评 · · · · · · ( 全部 684 条 )
7 有用 持人的摄影机 看过 2022-02-25 14:26:31
7.0/10。①女主来到一个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法国小镇寻找她情人被杀的真相。②一种「混乱无序的浪漫」(正如又时尚又酷/美的女主到处找情人被杀的线索,过程中还因此卷入混乱的黑帮斗争)的氛围的营造:时尚、浪漫、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许多丝滑的高水平运镜/场面调度(营造优雅浪漫感);突然出现/停止的声音(配乐、飞机声、静音等);忽快忽慢的叙事节奏(比如突然开始大谈理念);时间或空间跨度大的剪辑;拼贴... 7.0/10。①女主来到一个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法国小镇寻找她情人被杀的真相。②一种「混乱无序的浪漫」(正如又时尚又酷/美的女主到处找情人被杀的线索,过程中还因此卷入混乱的黑帮斗争)的氛围的营造:时尚、浪漫、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许多丝滑的高水平运镜/场面调度(营造优雅浪漫感);突然出现/停止的声音(配乐、飞机声、静音等);忽快忽慢的叙事节奏(比如突然开始大谈理念);时间或空间跨度大的剪辑;拼贴(画、打字机等)。③作为角色导向的电影,大部分情节都属于展示社会境况(远)大于展示角色状态(或者说为了展示社会境况而导致展示角色状态的影像极其冗余),所以观感挺无趣。 (展开)
5 有用 十一伏特 看过 2022-02-18 16:51:36
故事部分影射摩洛哥流亡领导人本·巴尔卡于1965年在巴黎街头被绑架失踪的事件,同时又是对美国硬汉侦探类型电影(例如《夜长梦多》)的致敬创作,自我标榜为“这是部政治电影,一个迪士尼和血的混合物”。 说出的台词没有顺畅的逻辑,就像最近金广发的钝角,一本正经地胡言乱语,如同AI大数据学习黑色电影后自动生成的剧本。而稍微有解释情节的话,却总是用飞机噪音覆盖,故意不让人听见。没有必要强行理解,笑过就好。
6 有用 somnambuleNRR6 看过 2010-08-28 20:58:33
与其说披露政治黑暗,不如说是装B诗歌大巡航。
5 有用 微挺 看过 2011-06-11 12:53:09
全法语的看得我云里雾里的,不过说实话戈达尔以及新浪潮对于电影的贡献更大程度上还是在于拍摄手法的革新啊,这片里面见了很多后来所谓的前卫拍摄手法剪辑,比如一个人对着镜头独白,其实老高早在40多年前就玩过了啊。
5 有用 墓岛GRAVELAND 看过 2016-06-05 17:55:20
《美国制造》中出现的黑帮,悬疑等元素表明戈达尔在戏讽好莱坞惊悚片的“起承转合”。《第三人》式的倾斜镜头与导演招牌性的红白蓝色调搭配同时出现在影片之中,它却以激进的解构主义探讨即将到来的消费时代的不道德性并在如今一语成谶,“美国‘便成了该文化的代名词。左和右是一样的,人性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