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的影评 (41)

Flanuer 2021-03-28 02:16:45

由电影与原著区别想到的

电影场景中随处可见庞然大物,包括广场式的法庭、高耸的门、建筑以及机械整齐的劳动,而个人又时常置于巨物之下,显得格外渺小,压迫感扑面而来。这些巨物,我愿将之理解为“秩序”,尤其是现代合理化的秩序。一切都井然有序,但一切都毫无生机。人像装上了发条一样重复着,不...  (展开)
第十二个月下 2020-04-21 22:55:47

一个荒诞疯狂却又无所不在的法律世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真的太压抑了,无论是黑白的影像,光影的运用,还是让人略感晕眩的镜头转换,我在观看过程中甚至一度感到生理性的不适。 不敢说自己百分百看懂了电影,电影开头与结尾都是一个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的出现与设计必然有深意,甚至暗示了全片的主旨所在,尤其是在结尾这个故...  (展开)
罗林桑德 2013-08-28 10:36:31

影评选转 - The Trial - 《改编的取舍与创作》

作为一部五十年前的电影,话痨剧本和夸张的戏剧性表演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在某些情节上的处理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除去这些时代和个人因素,不得不说这仍是一部负责任和杰出的改编作品,尤其是将原作那种荒诞、焦虑、神秘、表现主义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足以让原著读者满意。...  (展开)
迷い猫 2023-01-03 15:17:00

奥逊·威尔斯的《审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威尔斯在电影开头(先于标题和一切声音)引用了评论家Louis Chauvet刊于《费加罗报》中的如下一段话: “源于一个相对简单的想法,卡夫卡(用其小说)将我们置于一个破碎无序、荒诞不实的世界中。这个想法如下:官僚、政府、权力相互勾结,抹去了个体的存在——个体因不幸或偶...  (展开)
我沉沉睡去 2020-08-15 16:55:10

败笔

在卡夫卡的小说《审判》中,为什么要用刀杀死K,而不是用枪或炸药?因为这和小说的主题基调有关。 小说《审判》讲述银行职员K某日早晨被捕,罪名并不清楚,为此他找遍了法院和律师而毫无结果,最终被判处死刑。这部作品揭露了现代法律社会的荒诞,描述了现代人生活于其中的无力...  (展开)
凉君呀 2020-03-01 11:00:23

关于《审判》的主题

我是这样想的, 就是为什么说他在那个大门法律的大门前一直想进去——想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想要寻求法律的真谛或是得到法律真正纯净的地方,不违背和委屈自己的尊严与道德。 但看门的人不让他进去——也许是因为其无法适应法律真正的样子。 法律的门为他而开——他有机会能够适...  (展开)
大象不哭鼻子 2024-04-12 23:25:45

去卡夫卡化的《审判》影像化

(本文语境:因毕业论文研究卡夫卡,论文导师推荐我看看电影版,感受下卡夫卡的作品影像化。看完电影后我将观后感发给导师看,她说可以写到文章中,特此留存记录。以下为观后感:) 总的来说,感觉卡夫卡写的和奥逊威尔斯拍的几乎可以分成两部作品来看,电影里很多情节和画面处...  (展开)
一橘一柴 2022-08-17 22:32:53

一般般~

第一次没有一个弹幕的电影😄,可见得多芝麻小众~ 可能是拍摄水平跟现在比,条件艰苦太多,所以剪辑、转场痕迹太不顺了,书里面作为亮点的人物内心戏,电影里面毫无体现,只有台词几乎是和书里一毛一样,剧情也几乎全是照着小说走,除了有些配角剪掉之外~ 但整体来说,没亮...  (展开)
ATROPOS_ 2021-01-30 22:07:05

《审判》其实是一种反差

《审判》这部电影最震撼我的是其塑造的反差感,而正是这样的反差,增添了故事的荒诞,加重了其中的讽刺意味。 也许是因为没有提前了解过这部电影,刚放映时看到其黑白的画面其实有点惊讶。我一直不太喜欢黑白色调的电影,在我看来这种色调多少带了些古板严肃的意味,它远没有鲜...  (展开)
凯风快晴 2020-05-13 20:38:43

liar lawyer

敏锐的卡夫卡察觉到了苦难对人的改变 反思人的本质 在作品中呈现经受痛苦过的人发生的异化 当我们在生产的时候 我们的手逐渐变成了工具的形状 我们剥削着别人也被剥削着 时间长了 活生生的人变成了甲虫 影片中的细节场景意向都值得多看几遍 美国当年的大工业生产真是厉害 一路...  (展开)
午夜危机 2020-05-04 00:17:28

审判

宏伟的古代史诗景观与怪诞的超现代主义建筑的交错,诡谲阴仄的黑白布景里每一张漠然不怀好意的脸庞,每一幕荒芜压抑的外景和每一幕密密麻麻的内景使压迫感逐渐增强直至令人窒息,空间的变幻与故事的深入猛烈扼住心脏的跳动,不断冲击着视觉与意识,对白干涩却极富韵味,看似缺...  (展开)
余啸 2019-10-18 22:17:45

地狱般的夜晚,上帝般的威尔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罗密·施耐德回顾展,大光明1厅,2k修复版,8.6分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加缪 1,只有像奥森·威尔斯这样的天才,才能将不可能的改编艺高人胆大地搬上荧幕,将《审判》幻化成电影,就如同为《资本论》谱写上乐章。 2,从《柔板》到现代风格的古典,爵...  (展开)
空头 2019-06-30 08:47:26

没看过原著,只是来瞎分析一通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私以为如片头所说,这是一场噩梦。办公室里头几百号人打字的场景是对现实的复制粘贴,片中的很多场景显得宏大得无逻辑,似乎都是对于现实的放大。公民k始终处在人际关系的中心,梦是自我的;片尾k逃过被刺死的命运,也同样证明了他在梦里,人不会在自己的梦里死去。 “即使我没...  (展开)
无状态 2017-03-21 18:29:19

黑色电影教科书式的经典,导演最得意的一部作品。一段一段冗长的对话,信息量大到我接受无能。不得不赞叹威尔斯真是个天才,电影还能这么玩?人与环境的关系被他把握地如此精准,表现得如此荒诞。别致的开头,几何形构图,宏大环境的表达,多处的长镜头,融德国表现主义与卡夫卡...  (展开)
horseshoe 2007-12-16 12:17:56

莫名其妙

头一回压根看不懂的电影,刚开始还以为主角如《香草的天空》般在做梦,直到他被干掉了,就出字幕了。整部电影莫明其妙,唯一认识的演员是安东尼霍普金斯,莫明其妙的法庭,莫明其妙的情节,莫明其妙的对白,莫明其妙的结尾,电影频道放这片做甚,难道是提醒众生小心被国安局抓...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密涅瓦的猫头鹰 2022-07-15 17:35:23

审判的悖谬,体制的腐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62年由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导演的《审判》(Le procès)于美国首映。影片开头讲述了一段“乡下人”与“守门人”的故事,为影片渲染了一种凝重的气氛,奠定了影片庄肃的叙事基调,其故事背后的内涵,为K后续诉讼道路中的隐喻与铺陈拓宽了解读空间,增加了审...  (展开)
复活的守夜人 2023-06-06 00:40:29

大门的里面,是洞穴

比起法律的大门,道德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似乎更加令人恐惧。 正常就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荒诞。荒诞是人们还无法习惯的正常。 焦虑来源于社会的规训与人性的惴惴不安。 诱惑交出了负罪感的钥匙,可这钥匙却打不开任何一道门。 抛开事实不谈,正直难道不正是建立于谎言之上吗? 就如同...  (展开)
海边一棵树 2022-09-01 23:26:50

【译】奥逊·威尔斯谈《审判》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首发于《虹膜》公众号】 作者:Huw Wheldon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www.wellesnet.com (1962年) 译者按:卡夫卡在1925年出版的小说《审判》中描摹了一个异化的世界。在读者的眼中,故事不仅营造了个人面对官僚体系时的绝望感,又像是对20世纪纳粹暴行的一种预...  (展开)
刘郁 2018-05-11 20:38:15

黑色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

1.“我饰演了律师,并导演了此片。我的名字叫奥逊威尔斯。” 2.表现主义构图+黑色电影打光+超现实主义舞台设置+戏剧调度和对白 3.威尔斯觉得自己拍的最好的电影 4.内化的恐惧加焦虑的精神世界,外化的梦境逻辑剪辑 5.表情怪异的安东尼伯金斯,他的继承人是《死亡幻觉》和《夜行...  (展开)
等待 2017-03-25 22:18:41

审判

从一起偶然的酒后交通肇事出发,既展现了什么是"世事无常",又展示了人性的光辉。 这种人性的光辉体现在人的改变,著名历史学家说得好:历史就是人的历史。在本影片中,从叙事的角度来讲 女记者的转变,律师的转变,肇事者母亲的心态和善良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民的盲目,...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1条)

订阅审判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