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飞 短评

热门 最新

250 丁一 看过 2010-02-07 14:35:12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N,一会儿排成个B~~ 朴树是看完《雁南飞》写下的《白桦林》吧~

204 沉歌 看过 2016-02-27 15:04:26

好厉害的镜头语言,尤其是薇罗尼卡失贞和鲍里斯牺牲时的蒙太奇手法隔了六十年看仍觉牛逼,堪称伟大。两场运动长镜头对应也让我印象极深,一场是在即将奔赴前线时鲍里斯穿梭于悲痛拥吻的人群中寻找薇罗尼卡,另一场是在士兵凯旋时薇罗尼卡得知鲍里斯的死讯时痛哭着穿过激动拥吻的人群。

124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05-23 12:12:43

卡拉托佐夫的诗电影代表作,1958戛纳金棕榈。1.大量高难度与高速的运动长镜头,摄影机仿佛长出了翅膀,灵动活跃,生意盎然:送别与迎接战士时,摄影机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追随着维罗妮卡;鲍里斯飞快奔上一座座楼梯。2.两组或慢或快的蒙太奇:鲍里斯中弹牺牲时的主观镜头(旋转的白桦林)+奔上楼梯+婚礼庆典与白纱新娘的叠影;维罗妮卡狂奔时多种机位的高速跟拍镜头组接(侧拍-掠过的栏杆,仰拍-头顶极速闪过的树枝,俯拍-疾速的鞋)+跳轨自杀的想象画面。3.影片的主要剪辑逻辑:由内向外、由小景别到大景别、由部分到整体,运动长镜亦如此,这种非常规的场景展现次序强化了悬念及揭示效果。4.贯穿全片(收尾镜头亦然)的“上升”动作成为一种隐喻性母题——小我到世界,个人到群体。5.空寂街道上对两人的俯瞰;轰炸时屋内的明灭闪烁与失贞。(9.0/10)

136 圆首的秘书 看过 2018-02-24 14:14:52

毫无疑问的五星,影史经典中的经典。卡拉托佐夫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没一个镜头使用惯常机位,每一个调度都是无可比拟的天才手笔,整部电影从里到外散发着一种“我最牛逼”的狂狷之气,每一个情节点清晰透明,想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看它就好比接催泪弹,哪怕充斥意识形态的宣教,想不哭也没有可能。

143 内陆飞鱼 看过 2017-02-25 17:34:56

这刁钻的镜头,这娴熟的调度,这着魔的光影,这感性的抒情方式,蹦来蹦去的纯情浪漫,晃来晃去的冷酷残忍,一绝,应该是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电影美学之一,应该是影响了国产战争片《小花》《今夜星光灿烂》……

234 鬼腳七 看过 2010-11-21 20:22:21

你的生命已成灰烬,我的爱情万古长青

64 墓岛GRAVELAND 看过 2019-02-18 19:33:01

正如灵活自如的运镜所暗示的,《雁南飞》告别了革命,却是通过一个苏维埃式战争影片的框架下进入了“后革命”语境,个人(心理)叙事“不合时宜”地取代了国家,群体叙事,又如同安东尼奥尼以及其他欧洲现代主义,空间的迷宫作为情感的主观评论而存在,而“二战”又对于刚刚过去的斯大林时代实现了某种对位。 关键性的两(三)幕:鲍里斯的倒下与维罗妮卡的新婚在一场转镜头下并置,以及维罗妮卡的两次逆行,构成了卡拉托佐夫影像中含蓄的文学质感。 另一方面,以拉康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则《雁南飞》构成了某种幽灵学,鲍里斯没有死,至少在维罗妮卡的象征界中,她在不停地延宕着那个决定性的时刻。 在战争结束后的车站,她分发着鲜花,如同将鲍里斯的尸体分送至世界各地,一个不再拥有灵魂的身体,以及空洞的情感替代物。

217 巴伐利亞酒神 看过 2021-01-28 23:01:08

一个冷知识:在这部96分钟的经典爱情电影里,薇罗尼卡一共抽了马克27个耳光。

60 二月鸟语 看过 2015-06-01 03:37:52

4.6,一气呵成的大师之作。中间列队送别和结尾欢迎的长镜头调度大气!!弹钢琴轰炸机的伴奏,人脸和玻璃碎片、死亡的眩晕和意识的回归、人脸和树林的蒙太奇叠化。导演借鉴了不少大师元素,最后的大雁依旧,故人不在~

106 峰峰峰峰 看过 2014-05-07 19:21:16

旋转的天空战士倒下,旋转的楼梯爱情甜蜜,闪回的叠印大雁南飞。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今日去原为春来归,盼归莫把心揉碎,且等春来归。

66 蘇小北 看过 2012-06-24 02:03:36

幾處處理得非常棒的鏡頭:1.空襲之夜,維羅妮卡與馬爾克的情欲暗湧,黑色光影下的炮火閃爍,飛舞的紗簾,破碎的玻璃,臉部特寫,低機位,打光;2.鮑裏斯之死,旋轉,推拉,疊印,白色的婚紗如水般暈散,死亡與愛情的絕望背離;3.維羅妮卡的尋死,快節奏的跟拍和剪輯,火車的濃煙,汽笛拉出的緊迫感。

17 奇爱博士 看过 2020-10-07 18:04:20

大银幕太炸了,看到热泪盈眶。电影资料馆修复版2020.10.7

12 阿树 看过 2022-03-06 00:54:49

@CGV。開場戲的處理,雁南飛,躲水時俯拍鏡頭下被陰影切割的兩人,鐘聲的暗示(分別即將到來),女生父母被炸死時再次強調的鐘聲,死亡與離別的象徵。表弟彈鋼琴對抗砲火轟鳴聲多麼浪漫,馬上卻用表現主義的打光去揭示他是活在陰暗面的人,幾何級放大女生的痛苦。男生死掉的瞬間,倒下視點的螺旋鏡頭,與開場上升樓梯的螺旋鏡頭對應,甜蜜的過往終究在疊印鏡頭中變成了死亡前的想像。結尾女生穿上白色婚紗,不再以黑衣示人,直到確認男生的死訊,她與人群走向反方向,將花束送給別人,世界的勝利與她無關,她只等待與他重逢而已。然後老爸入鏡帶著她走回人群的方向,鏡頭升格俯拍,像是要回應那句電影中的詰問「人生有什麼意義呢?」對她來說不過是活下去而已,不過是整部片不太喜歡的處理,讓主調落了老生常談的主旋律,個人終究要服從集體的暗示。

8 sirius_flower 看过 2021-11-29 10:40:07

飞翔的不仅是大雁更是摇臂啊!仰头观看的姿势被摄影机塑造为直接的图像形式 与卡拉托佐夫精彩的运动镜头融合构成一种起于个体情感但最终奔向集体的表达语法,尤其是24分50起女主找男主的长镜头:在公车上到达欢送新兵集会 侧翼隔人跟拍女主下车穿过街边的几层围观人群,独自进入大街上行进的坦克队伍,同时被摇臂提起变为俯拍全景 一气呵成。这一镜在随后女主寻找男主期待的交替剪辑中达到高潮 通过颠倒格里菲斯式交替剪辑最终汇聚到同一个镜头的句法 导演扼杀了汇合,让男女主的分离成为能否再见之悬念的前兆 更将两个爱人私人的愿望在摇臂大全景的集体氛围中烘托 强化了这一生死分别的份量。男主中弹躺下的一组仰转俯拍转POV旋转镜头叠化男主飞奔上旋转楼梯终与其对婚礼的幻想和女主跳轨寻死的一组倾斜构图快速移动跟拍剪辑一样将身体知觉变为几何表意

4 方枪枪 看过 2012-11-10 14:38:25

【情深一时,后情深一世,便是一桩杯具。】秋天到了,大雁南飞,离别前的景象历历在目,但是维罗妮卡终究是等不到他的鲍里斯从战场归来。整体而言,比《士兵之歌》差点,但讲述了一个单一完整全面的战争爱情故事,电影影像很风格化,有些镜头很美,尤其是用维罗妮卡狂奔那段,摄影机乱晃,镜头语言很足

5 思路乐 看过 2021-08-08 21:36:45

【A】真正属于电影的运动长镜头,我们亲眼看着女主随着镜头一同游走,穿过人群、树丛、废墟和烟雾,无数前景构成的视觉牢笼中,她的神情始终坚毅。男主死前那段蒙太奇,彰显了叠化剪辑的优越性,幻想与现实无法分割,影像内部的黏附性便是最好的心理侧写。最后车站的长镜头,女主再次穿过无数幸福的脸庞,似乎与当年送别时别无二致。意识形态的总结无可避免,但仍然毫无必要,天空中南飞的北雁已将一切诉说。

69 米粒 看过 2017-12-28 13:52:41

卡拉托佐夫上天入地的运动长镜头呀,虽然在我是古巴里面已经膜拜过,这部没那么炫技也照样瞠目得很。女主在人群里穿行,摄影机一直跟着她跑,但还是没能在送别时见到爱人最后一面,盒子打碎了,饼干碎屑散落一地。苏修时期的典型悲剧爱情,回归“人”的故事了,那么被欧洲影界推崇也有这方面原因吧

7 csh 看过 2017-12-10 17:24:49

在意味深长的结尾处,当个人的偏执融入集体的涌流时,此前迷人的一切,竟仿佛被遮上了一层现代主义的自反之纱。

8 brennteiskalt 看过 2012-09-24 10:23:39

[雁南飞]是一个很奇妙的组合。一方面剧情走向显然是传统苏俄路线,好大、好宏观、好道德架构和伪宗教式拯救,就连核心动机“大雁”都要从个人爱情上升到最后全人类的爱情的层面上;另一方面技术又如此叫人叹为观止,而且带有强烈主观性,用光、构图、调度极为考究。离别和凯旋两场戏里,镜头穿梭于人群中寻找着女主角,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效果却那么漂亮;引诱、自杀、牺牲几段戏看得人如醉如痴。时至今日再来看这片依然能获得强烈的美的感受,大概是因为里面很"propaganda"的东西依然还停留在人的层面上。所以大概我们要感谢赫鲁晓夫?

6 Unbeliever 看过 2020-10-09 14:43:20

#2020丝绸之路电影节# 放映画幅有问题,画面上下分别都被裁切了一块,导致人物中景基本卡额头,以及下面的两行英文字幕只能看见第一行。恰好操作字幕机的集美有点凌乱,不是快了就是慢了,然后英文字幕也不全,看得我非常鸡飞狗跳。导演是奥逊威尔斯的粉丝吧,各种大仰拍大俯拍和复杂群戏长镜头调度。视听处理的技术含量还是非常高的,手段也很丰富。很好的主旋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