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剑 上意討ち 拝領妻始末 (1967)
夺命剑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28届威尼斯电影节
- 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最佳影片
- 小林正树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夺命剑的影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我为什么喜欢伊三郎这款武士
1、我为什么喜欢伊三郎这款武士 悲情: 不同于黑泽明的椿三十郎或者稻垣浩的宫本武藏,小林正树塑造的武士形象带有“悲情”的色彩,他是以一种充满着守义与誓死捍卫尊严的悲情面目出现的。 尤其结尾处,剑客死在子弹下,倒在血泊中仍不忘孙女小美,“再也不能去江户了,再没人...
(展开)

这部电影应该叫《被女性反抗精神激起的武士斗争》——日本电影里难得一见的强烈女性意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是古代日本武士和一个女人的故事。 被藩主选去当小老婆的19岁美丽少女说:被50多岁的男人看上,我觉得就像有只毛虫在身上爬一样。——形容得太好了。恶心、愤怒、恐惧。 还必须要给这个老头生儿子…太恶心了… “好比一件纯丝织成的和服被拖入泥淖”。 她自己憎恨这件事,但... (展开)
反抗精神的张扬与父亲形象的重塑
小林正树的《夺命剑》绝对是不容错过的20世纪最伟大的影片之一。作为一部黑白片,一部1967年的日本电影,一部武士题材的电影,无论从故事,还是从影像风格,都堪称为上个世纪最为优秀、最伟大的影片之一。影片的大全景户外镜头,既是优美风景之“发现”,更是以辽阔、苍茫凸显...
(展开)
> 更多影评 49篇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讽刺武士道,又处处体现武士道 | 来自布兰 | 2 回应 | 2025-04-02 12:23:34 |
最后, 奶妈赢了 | 来自疑惑 | 11 回应 | 2025-03-28 04:03:21 |
1080P 硬字幕 优化版 | 来自2o2呆羊 | 48 回应 | 2025-03-10 10:39:58 |
本片有发行蓝光吗? | 来自壞壞噠貓先森 | 7 回应 | 2025-02-22 16:59:03 |
中文字幕找不到啊 | 来自马孔多弗洛伊德 | 3 回应 | 2025-02-22 16:36:56 |
关于《夺命剑》的问题 · · · · · · ( 全部3个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电影榜★ (上)9.7-8.6分 (影志)
- 桃桃推荐|值得一看(209部) (桃桃林林)
- 今敏《造梦机器》剧组100部电影推荐 (Kaito)
- 豆瓣少数派经典(影迷级别自我鉴定) (易老邪)
- CC标准收藏版DVD (steven)
订阅夺命剑的评论:
feed: rss 2.0
夺命剑的短评 · · · · · · ( 全部 4398 条 )
170 有用 狄飞惊 看过 2011-08-30 00:32:23
“希望你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像你母亲一样的女人,嫁给一个像你父亲一样的男人。”这句说得太好了。
187 有用 狐 看过 2008-11-01 11:46:29
字幕真是太重要了。所有的评论居然没有人谈到重要的背景“御柱节”及诹访神社祭典。桥本忍的叙事自两年前的祭典始,以两年后的祭典终。前一次祭典痛苦的接受阿市,却迎来短暂的幸福;后一次祭典,却是三人的死。而全戏的一段沉闷却杀气腾腾不可忽视的段落,就是在神社祭典的太鼓声中的等待。等待死的到来!这一段太有震撼力了。小林正树无疑是气氛营造的大师。一板一眼,几乎所有画面到处都是条条框框,暗示着日本社会的森严等级;... 字幕真是太重要了。所有的评论居然没有人谈到重要的背景“御柱节”及诹访神社祭典。桥本忍的叙事自两年前的祭典始,以两年后的祭典终。前一次祭典痛苦的接受阿市,却迎来短暂的幸福;后一次祭典,却是三人的死。而全戏的一段沉闷却杀气腾腾不可忽视的段落,就是在神社祭典的太鼓声中的等待。等待死的到来!这一段太有震撼力了。小林正树无疑是气氛营造的大师。一板一眼,几乎所有画面到处都是条条框框,暗示着日本社会的森严等级;斑驳的树影隐约印在门窗之上,给人十面埋伏之感;最后伊三郎的狂怒,几乎立刻让人想起狰狞的浮世绘…… (展开)
153 有用 饿霸地煮 看过 2012-03-16 14:15:17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69 有用 赱馬觀♣ 看过 2010-11-27 10:52:48
武士电影主题,反叛未必比弘扬更吃香,否则就没有七武士的伟大。相较于传统忠臣藏的故事,小林的两部武士叛逆还是更优在,虽同样围绕幕法藩规或武士道信条展开,但它的叙事冲突集中在海外观众可以理解并移情的普世善恶与伦理,不像忠臣藏那种就连吉良拔刀与否都能成为争议焦点。两部自比,夺命剑虽不及切腹名声响亮,可笹原伊三郎却比津云半四郎感觉更为真实可信,因为藩主逼婚&逼离这个故事为他从隐忍到爆发提供了合理的渐变外部... 武士电影主题,反叛未必比弘扬更吃香,否则就没有七武士的伟大。相较于传统忠臣藏的故事,小林的两部武士叛逆还是更优在,虽同样围绕幕法藩规或武士道信条展开,但它的叙事冲突集中在海外观众可以理解并移情的普世善恶与伦理,不像忠臣藏那种就连吉良拔刀与否都能成为争议焦点。两部自比,夺命剑虽不及切腹名声响亮,可笹原伊三郎却比津云半四郎感觉更为真实可信,因为藩主逼婚&逼离这个故事为他从隐忍到爆发提供了合理的渐变外部条件, “在对阿市表示支持那一刻,他离开了径道,木屐在精心耙理的沙地上留下一串脚印。他打破了规矩,拒绝保持线上。身处何地,只凭意愿,不鸟领主。”反观切腹,津云在女儿吐血外孙高烧那条线上竟然可以毫无作为,一切交由弱势女婿自行解决?更像为了迁就叙事对比而刻意的暂时性功能隐身。 (展开)
87 有用 DrBlackWatson 看过 2012-07-05 11:31:58
伊三郎因心中坚定的决意而胜,浅野因武士精神而胜。但终因他的愚忠,断送了那孩子离开此地的最好良机。风吹过那漫过胸口的芦苇啊,两个男人在专制的狂风中绝望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