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边缘 短评

热门 最新

49 451½°F™ 看过 2019-08-22 12:49:38

整部影片最出色的桥段是当心理医生与妓女同时介入案情后,帕尔马用一个分屏镜头将两个人一段普通的夜晚生活场景同时展现:心理医生在给疑犯打电话留言;目击证人妓女正在电话中谈生意;窗外的凶手时时窥视着她的一举一动。这个看似普通交代剧情的镜头实际上噱头十足,使得观众觉得其意义仅仅暗示了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但实际上却是帕尔马为了迷惑观众而设置戏剧悬念。因为在这个镜头中,杀人凶手、妓女与心理医生同时出现,展示了一个三角形关系(凶手杀妓女、医生找凶手、妓女找医生);又因为是分屏镜头同时展示,观众理所当然认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三个人,决不会想到其中一位可以化作两个人出现。这个镜头在某种意义上讽刺嘲笑了观众的传统观念,从而突破了传统悬疑片的逻辑发展。所以当最后真相大白时,才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76 SydneyCarton 看过 2011-03-06 16:51:46

德帕尔马在单场戏的设计和调度上来说,确实已经直逼希区柯克了,但连在一起他的戏就弱多了,尽管血腥程度要高得多,此外,他明显不如希区柯克懂女人。

29 阿茶 看过 2019-02-12 05:00:48

看了这部我终于知道德帕尔玛有多深爱希区柯克了,开场一场浴室戏不够结尾又追加一场,两段狂想首尾呼应,娼妓成为母亲;剃刀堪比Psycho那把刀。剧情也向希区致敬。画廊那段追逐游戏太精彩;前半小时故意melodrama随着一行“性病感染”一转变成horror,太黑色幽默太会玩类型了;又混杂各种软色情,整部电影相当饱和,估计没人会不爱看。80年尚还把transsexual妖魔化呢。发现德帕尔玛很喜欢用奥逊威尔斯先前喜欢用的双焦点方式来处理景深,让前后景内容能得以同时强调,有几段效果很不错。但彩色片用正中切割的半镜片拼接痕迹会比较重;主妇两段回想大概用的胶片拼接,左右画面撕裂感也会有点明显。看完只想:再来一部!6161

17 赱馬觀♣ 看过 2013-07-16 19:09:02

欲望甚炙寂寞难耐的家庭主妇凯特,只出轨一次就在抽屉里意外发现对方的梅毒病历,衰运至此还只是电梯谋杀的配菜?!此片所释放的道德信息是保守的,至少是中间偏右的。但它的表现方式却强烈的血块暴力和荤乱不挡?作品争议的焦点或在于此。诚如艾伯特在另一部电影的评论中所言:电影上的画面图景本身就在释放信息,要想挽回它的影响,你需要花费更多的多的叙事篇幅;或者,将特吕弗对野战排的评论思路稍作变动:不可能有所谓反战电影。因为所有战争片所表现的精力和冒险感觉最终会使战斗场面看着很有趣。同样,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尺度暴力式的道德劝世电影,因为所表现的精力和冒险感觉会让你的无论裸/暴的大尺度镜头看着很有趣!

51 石墙 看过 2011-10-23 02:11:18

如果没有结尾妓女的梦境此片最多就是一个精巧但不够惊艳的变态心理犯罪片,但是多出的这一个梦,竟然蕴含如此丰富的信息:一是展现了医生在精神病院杀人的阴森如地狱般的场景;二是完成了对希区柯克经典的“浴室谋杀”的致敬;三是这个关于死亡的梦境,和片头女人关于性的梦境,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对接。

8 墓岛GRAVELAND 看过 2019-09-13 23:20:50

3.5,美术馆是一个“被观看”的迷宫化空间,无论是司汤达综合征还是淫秽的Male Gaze,或者,正如影片所暗示,Female Gaze,它取代了《后窗》中的neighborhood,但与《后窗》相似的是,事件的出现源于一系列目光的找寻之后,终结了作为伴侣或作为母亲的欲望,并遵循“那里真的有......”的幻想模式。 作为凶器的剃刀闪烁着超现实的光芒,并暗示着杀戮是快感过后的残余罪疚与幻想,一切外界都依靠想象之滤镜编码,一如结尾的浴室谋杀之梦。 从《后窗》的凝视到《惊魂记》的叙事结构再到《西北偏北》中“被错认的身份”,影片中的一切元素都将返回希区柯克的各部影片之中,德·帕尔玛的唯一创新之处也许在于前计算机时代的技术迷恋与机械恐惧。

42 Carf 看过 2011-10-17 22:36:28

序幕浴室,电梯,地铁,诊所,病房,结尾浴室,六场杀戏,一场真实,二场未遂,三场梦幻,还有一幕无声追逐挑逗戏,构成这山寨希区柯克也能拍成经典。

29 Ocap 看过 2019-07-02 16:40:28

4.5。剥削壳,女性核。时下即便是号称女性主义的主流作品,也经常忌惮于干扰独立意志的输出而不愿正视日常中俯拾即是的欲望本体,这在帕尔玛如此淋漓尽致的类型化表达之后显然是一种倒退。为什么一个家庭主妇的欲求不满会成为她的死亡导火索?为什么是妓女第一个伸出了“无用”的援手,继而又被污名、被置入险境,并再次自愿成为“必要”的性符号/工具,诱发又一场惨剧来临?所有看似粗浅的猎奇转折与官能刺激,本质上皆被作者对性别社会的绝望所驱动,而结尾在梦中由被害者拾起的剃刀、醒来后象征平等的床上拥抱,无疑流露着帕尔玛的正气与柔情底色。杰作。核心表达已无关希区柯克。

7 托尼·王大拿 看过 2011-10-24 19:10:40

德·帕尔玛还真是希区柯克的粉丝,这片子首尾两段浴室杀戮赤裸裸地道明了这就是致敬——虽说软色情的擦边球打得有点过,更不用提精分杀手的设定了;但化妆实在是糙了点,这一打眼就知道谁是杀手,悬念就没了。博物馆那段欲擒故纵的戏码和小宅男的角色倒也挺有趣的。

26 云雾敛 看过 2019-03-04 16:26:41

帕尔玛真是希胖的脑残粉了,众多希胖元素最终在这部电影中彻底还魂了,当初由于海斯法典而不能有过多情色场面的遗憾也最终在帕尔玛的电影中找回了,但希区柯克即便让演员每隔几秒亲吻一次,以此来躲避审查,但骨子里依旧是英国人的典雅,女性角色大多是美丽但不带有挑逗意味的,帕尔玛生在美国,自小生性开放,所以情欲凶杀戏份接替而来,也是生猛无比。分屏裂焦滤镜在本部中被大范围的使用,即在打破了空间限制,也制造了极大惊悚悬疑氛围,并且混杂时间线的做法也为悬疑性制造了花活,但的确有过度使用的嫌疑,结尾餐厅戏份中,两人隔壁的客人,完全没有必要,虽然是体现出旁人对他们所说事物的反感,也是对少数群体的同情,但整场戏份的使用,暴露了伪双焦点的拼贴痕迹,割裂感太重了。结尾与开头的梦境呼应,极为精彩。

23 糖罐子. 看过 2018-10-26 23:18:07

三刷。近乎满分的粉丝致敬向作品,无论是悬念铺置、镜头剪辑还是蒙太奇的运用,帕尔马在往复致敬希胖的同时,亦衍化出不少独属于他自身的艺术表现手法。1.《迷魂记》:尾随及主客体对立(跟踪/反跟踪,诱惑/反诱惑)。以微小细节为起点牵引起览厅中的穿梭追逐(眼神/手套/戒指/背影),八分钟内全无一句对白,帕尔马完全倚仗视听语言,将人物的内心思绪彻底映现,并加强全片肉欲气息;《惊魂记》:双重人格、女主角死亡实现视点转递。2.两幅画作,金发女郎&猩猩暗喻犯人特质。3.六场谋杀,一场真实,二场未遂,三场幻梦:电梯场景中,以女主角眼睛推进的特写镜头营造压迫感和冲击力;精神病院则通过上升俯拍镜头渗透绝望无力的惊骇氛围;首尾浴室完美对接。4.最复杂的分屏手法:兼具闪回、双线并叙、画外元素补充。5.南茜·艾伦五颗星。

2 傻乐的猫 看过 2013-01-12 10:58:33

第2遍看有眉目了,应该把整片都当成梦境,前后俩女都是一个人梦里的化身,geek小男孩难道是导演的投射?老布就是一标准工科男啊.

27 冰红深蓝 看过 2017-01-22 11:47:14

帕尔玛致敬希胖的形式主义情色惊悚片。头尾浴室谋杀及故事内核同[惊魂记],美术馆挑逗戏似[迷魂记]。地铁追杀戏后启[凶线][情枭的黎明]。对主观镜+摇镜头(博物馆与地铁),上升大俯拍(精神病院谋杀)及分屏叙事(与[魔女嘉莉]效果稍异)的纯熟掌控。片名与镜子。PS:南茜·艾伦色诱戏根本把持不住。(8.5/10)

28 陀螺凡达可 看过 2013-08-09 07:19:02

博物馆,地铁追逐,疯人院,这三段太出色,调度真是赏心悦目。但整体上有致敬的刻意感,少了点精气神。

1 spondee 看过 2011-12-08 22:25:38

3.5。美術舘部分的運鏡細緻。細節有趣,結尾的噩夢驚醒和《魔女嘉莉》如出一轍( “安吉•迪金森的淋浴镜头中使用了替身”)

1 纯肉锅贴 看过 2017-08-31 22:44:05

音乐铺的是又满又不合时宜,听的人头疼,前面憋了一万年的东西就整个最俗套的思路,德帕尔玛真的是一直在希区柯克的阴影之中,走不出自己的道路

5 谨珍生命远傻比 看过 2015-06-28 12:41:52

都说模仿希区柯克又是致敬啥的。。。这明显拍的比希区柯克好看的多逻辑也没问题。。还是自编自导的。。。Nancy让人难忘

0 看过 2012-10-02 00:43:15

拍摄手法还是有些过时了,有点向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致敬的意思,其实仔细想想,这简直就是精神病患者的的翻拍,仅仅小幅度改编 ps: 女主角很漂亮,可惜露得不多

0 隐遁 看过 2012-06-16 10:15:59

妓女在办公室挑逗艾略特大夫的时候就已经猜到凶手是凯恩了,叙事结构上果然极像《精神病患者》,气氛营造很有八十年代的质感,诡异而又惊悚~

0 摇滚玄奘 看过 2012-01-09 20:36:29

good ,but what's the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