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 短评
317 有用 Sabrina 看过 2019-05-03 00:41:58
看了豆瓣的简介,我倒是觉得这八个段落,就是导演自己成长过程中,真实梦境中,一步步的思考、成长。从一个小男孩,到青年、壮年最后要面对死亡由恐惧到释然的过程。因为中间部分是一个社会人对战争的恐惧、核爆炸的恐惧、死亡的恐惧。当然梵高那一段落其实也一直是导演未竟的梦想,他想成为一名画家,但自觉天赋还差了些,恐怕无以为生。前面两个段落和最后一个段落,都是独自最为自然人,小时候没有走入社会和老了脱离社会返璞归真状态,所以景致美轮美奂。黑泽明是日本导演中视觉效果最为大气磅礴的一个,在日本导演拍摄的和室中,他的最开阔,室内空间高、阔、广,这个可能跟他的身高也有关系,《乱》中,那个室内特别宽的地板,以及地板和深褐色木质墙壁以及和谐的木门,是我看过所有日本电影中最为喜欢的。本片导演基本上已经是按照遗作来拍的。
211 有用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02-07 13:06:12
构图与色彩绝对大师水准,但如果以“梦”的标准来衡量,后三个故事还是太有逻辑性、太多直白的说教了。前三个梦都借鉴了将自然拟人化的民间传说(狐狸娶亲、桃花节、雪女/死神),第四个隧道梦(血色灯泡同文德斯[美国朋友])反思战争与愚忠/奴性,反映了日本国民的集体无意识,第五个梵高的梦视觉效果绝美,平面画作三维化,堪称色彩盛宴,而且日本人进入梵高画境后突然会说法语&老马丁饰演的梵高则以英语与其对话也很符合梦境的非理性特质——日常的语言区分不再重要。第六个梦预言了核事故灾难,彩色的辐射云成为“死神的名片”。第七个梦则跃入后末世场域,长角的食人魔、变异的巨型花朵与荒漠废土上的血红水潭令人触目。最后一个梦恍若桃花源,云淡风轻地直面死亡,颂赞复返自然的和谐生活。(8.5/10)
104 有用 。 看过 2018-09-08 18:26:45
我跟黑泽明绝对八字不合,除了看的第一部《罗生门》外没一部喜欢的,之前北影节的时候《梦》凄惨迟到又睡过全场…没想到这么快就觅得重看的机会。《梦》是那种看之前我满以为自己会偏爱的电影,结果全片看下来发现只喜欢初梦“太阳雨”,有着孩童梦境中常有的误入秘境、诡奇危机、些许的恐惧以及缺乏逻辑的怪异美感。此后的一系列大型环保科教小剧场都有着各式各样让人喜欢不起来的地方。“桃园”美则美矣,浅白;“暴风雪”保证在五分钟内撂倒你的失眠症患者之福音,让我旁边的男生不住点头;“隧道”如此直白的战争反思;“乌鸦”同斯科塞斯饰演的梵高一样虚假和过劲;“赤色富士山”“哭泣恶鬼”和风奇观搭配低劣特效与简单说教;“水车村”恐怕是黑泽天皇心目中的乌托邦形象,但在我爱到不行的尾声到来之前盘桓着他借老者之口倾吐的育众“大智慧”。
6 有用 DONT_BOTHER 看过 2022-05-21 19:48:12
太美了!色彩的极致盛宴。这样一个梦,我欣赏着梵高的画,踏入他的画中去寻找他,那时人们还都笑他是个疯子,他一刻不停地画啊画着。“你的耳朵是怎么回事啊?”“哦,我在自画像的时候,耳朵怎么也画不好,就割掉了。我要去画画了,没空跟你闲聊。”我追寻着他的足迹,驻足在他一幅幅的画中。最后我看着他远去,走入画中,隐匿了足迹,我也从画中隐去。他的每幅画啊,都藏着一个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