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夕阳情 短评

热门 最新

54 薇羅尼卡 看过 2012-09-17 22:12:01

片中的这种互相珍视互相扶持的师生情现实生活中很难觅到,几乎已经像是传奇一般的所在,通过捉小偷、生日宴、寻猫咪三个故事串起来主要人物的性情灵魂。大学毕业后我有多久没有再去拜访过老师?我怀念学生时代那廖廖几位值得永远尊重的恩师。

54 木石子 看过 2020-02-10 19:54:29

第一次摩阿陀会时,全部都是男士,就连师母也无权参加;到了第十七次,妇女上席了。这个细节从侧面展示了日本现代化的发展。

36 云雾敛 看过 2019-08-25 17:15:02

从单纯的时间线来看,黑泽明最后的作品是这部《袅袅夕阳情》,而并非那部被人时常提及的《梦》。本片的内容与黑泽明处女作《姿三四郎》类似,都是讲述师生之间的故事,这样的一个呼应,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大抵是黑泽明本人在晚年享受了日本电影届巨大的尊崇,因此,最后一次用镜头说话便选择了这个颇有自指倾向的题材,完成了一份另类的自传。学生视角的选取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黑泽明许多作品中的说教意味,使观众有了一个完美的代入身份,得以去体会教授的魅力,而不为那絮絮叨叨的话语所感到厌烦。在前半段,电影趣味是极高的,在大师级的镜头运动与构图设计中,整个调度与教授的气质极为契合,最终在第一次聚会时达到高潮。但而后寻猫的段落有些过长了,大量情感戏份的出现,令人有煽情的感觉,好在最后的返璞归真又将电影拉来回来。

29 般若死火 看过 2008-03-06 05:03:07

猪脚老爷子挺可爱,但黑泽明老毛病又犯了~用力过猛外加穷教育人

40 奥兰少 看过 2021-02-13 14:32:23

黑泽明的谢幕之作,“最后”的意味非常鲜明。片尾,梦中的夕阳如火烧,儿童的游戏被晚景打断。孩子望着晚霞,字幕徐徐升起,“准备好了吗?”“还没!”回答空旷得回响。黑泽明集中最后的力量,表达了自己在老年体悟到的人生境界。但不得不说,表现得过于一厢情愿,片中诸生百事不做,只是众星捧月,如信徒般环绕老师的关系,或许黑泽明在他与他的西方追随者卢卡斯、科波拉、马丁斯科塞斯等人的交往中体会过,却实在不是世间常情。回想一下,没有三船、志村乔和仲代达矢的黑泽明,我一部都不喜欢。也难免设想,如若志村乔彼时还在世,出演这名教授,大约我也会感动落泪吧。再见,黑泽明。谢幕已毕,不喊安可了。

18 远子 看过 2016-03-21 15:50:53

“超我”让我们去追逐梦想、牺牲自我,但只有“本我”才能让我们下降,成为大地上合格的居民,为天气的变化而感叹,为猫的失踪而悲戚……对于一个敢于承认自己软弱的人而言,他永远都没有准备好的时候。

29 Mr. Three 看过 2010-02-18 14:06:54

聚会那场戏,让我想起消防员的舞会。黑泽sama的调度是绝对西式的

12 卡列宁的微笑 看过 2010-12-10 00:41:33

画面还是如油画般美丽。在影片里黑泽明一如既往地继续着对与生命的思考,没有《梦》的痛苦与绝望,取而代之的是对于生命的了悟。 《未休矣》是大师最后的绝唱,1998年大师辞世,享年88岁,在去世之时尚有多个计划尚未完成。

30 本来老六 看过 2006-02-28 16:33:18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

16 Daneestone 看过 2010-08-18 14:15:29

まあだだよ(Madadayo) “你们可以找一些真正喜欢的东西,找一些你们能够铭记的东西,当你们找到后,你们要努力地把它铭记于心,那时,若你要得到这宝藏,定要经过一番努力的。若你们用心地钻研,这会成为你们的终生职业,那是你们真正的宝藏。” まあだ かい(Mahda-kai)?!

14 十一伏特 看过 2014-03-25 20:49:02

伴着许多疑惑看完。查了下原型内田百闲(1889-1971),辞职时是1933年,而电影提示的第一个时间点却是十年后的1943年,45岁时也不会存在30年教龄;第一次摩阿陀会纪念61岁设置在战后一年的1946年;以第十七次即77岁生日当夜结束。一切巧合都指向导演自身经历,也许是在憧憬这样的闲适,まあだだよ…

6 峰峰峰峰 看过 2014-09-10 21:22:38

黑泽明八十三岁高龄,已进入一种超脱的境界,无意编造一个故事去迎合观众,而是只以一个老人闲适的心境,将晚年趣事人生感悟娓娓道来。电影最后,内田教授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又回到孩提时代,在和好多孩子在捉迷藏,孩子们不断问:“好了吗?”他却一再回答:“不,还不行!”

5 张朝日 看过 2016-05-01 00:38:17

李银河曾经在给王小波的悼词里借用了三岛在「丰饶之海」里描绘过的一个轮回生命“每到18岁就死去,投胎到另一个生命里。这样,人就永远活在他最美好的日子里。他不用等到牙齿掉了、头发白了,人变丑了,就悄然逝去。”而先生好像永远都活在十八岁以前的时光里啊。

2 黑狗成 看过 2014-06-15 20:41:06

清心之作,人生循复,黑泽明在自传中清晰回忆了小学以来每一位影响他的老师,人通过他人的开化和引导而具备了这种继续开化引导他人的能力,私心的说,黑泽没能留下足够成色的继任也是微有罪过的。

16 荔枝超人 看过 2017-01-02 20:27:58

无需多见复多求,且唱一曲归途上,此时此处此模样。老顽童段子手,想起另一外隔海这边的李翰祥。

10 希尼莫 看过 2020-03-30 20:12:12

片尾那瓶酒在日本和剧组喝过,那天晚上是杀青前夜,第二天只有最后我加的几场过场戏和海边补拍,任务难度几乎为零,所以大家喝的烂醉,要带回去的零食和酒也拿了出来,看到马上想起了这段,很难忘。本片讲一个老教授退休的故事,主角的演员调一调会好很多,毕竟讲的是一个受人爱戴的教授,而我全片看下来没有发现这个人过人的魅力,戏还是好看的,黑泽明到老还是那么虎虎生风的。

8 柴斯卡 看过 2014-06-09 00:43:26

感觉像是老年人自吹自擂,宁静致远可能确实是年轻人理解不了的美学,不过其中展现的跪舔方法足以让小职员受益终生。PS我小学时有份流传肾广的星史郎资料上说这是他的最爱电影,这究竟是为什么?

7 欢乐分裂 看过 2011-10-06 16:56:52

开场的风趣淡雅就予我强烈的夏目漱石之感,果然原型内田百闲曾师从夏目,因此他爱猫大概受益于《我是猫》,而几个学生的形象或许不无《心》、《哥儿》的影子吧;耄耋老人梦见孩童游戏,和暮年的伯格曼有无共通呢?

9 火娃 看过 2016-09-15 13:18:48

7/10。一切伤痛皆由流逝的时间所抚平,被空袭所惊吓也在热闹的师生吃肉宴中湮没。几场庆祝会体现了深厚的情景刻画功底,众人边相互奉承、笑得前仰后俯,边打起节奏跳舞助兴、歌词批判日本战后社会,故事结束于个体生命回归原点,临死梦见童年时玩捉迷藏说“还没好”,天边火红的晚霞仿佛天堂迎接灵魂。

2 yamamaya 看过 2013-03-22 01:38:11

大巧若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马鹿锅 XD),黑泽作为一个映画监督的心,似乎永远停留在40-60年代(黑泽的顶级好片似乎还是得非现代日本为舞台的作品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