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 短评

热门

315 godannar 看过 2010-10-15 19:25:19

无限趋近于五星。关于小罗伯特唐尼的表演我们就不必多谈了。拍摄这部电影消磨了他所有的幸运,以至于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生生蹉跎了十数年的人生。电影唯一的遗憾不是演员不够出色,而是黑白翻译为彩色后流失的那些往昔年华。

226 握不住的灵魂 看过 2012-02-20 19:30:48

电影是拍给所有人看的,包括穷人、富人、懂英语的、不懂英语的,他的电影要拍给世上那些不懂英语的其他国家的人们观看,他要全世界都快乐。

58 桃桃林林 看过 2010-11-11 20:21:33

即便小萝卜演的再忘我,我还是无法将他想成卓别林。真是悲剧啊。作为名人传记,这片与我想象相差真远。

384 大奇特(Grinch) 看过 2008-12-29 20:17:17

小罗伯特.唐尼演技出众,犹如卓别林附身。还提名当年奥斯卡最佳男演员,不过败给《女人香》中的阿尔.帕西诺。他对英国腔调、默片表演技巧都做足功课,充分显示了他高超的肢体语言(在接下来的《穿梭阴阳间》中也有“鬼附身”的肢体表演)。不过晚年妆比较失败,扣分不少。

148 等一个人 看过 2011-05-25 22:00:51

满分是因为这是讲述大师的作品,看得我心潮澎湃的。故事完全可以讲得再细致一些,跳脱的地方太多,很多细节没有表现得很到位,影片总体素质偏上,唐尼的演技很加分

50 彐口彐 看过 2014-09-24 18:55:37

第一次看哭是在卓别林从道具库为自己设计完黑礼帽小丑造型后出来,一个闻名世界的走路姿势(背影)就在走向片场的那条土路上逐渐诞生了;很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某一天也能真的说出:“我唯一的敌人就是时间。”;结尾看哭了;唐尼最接近奥斯卡影帝的一次表演,可惜被《闻香识女人》的阿尔帕西诺拿走了

61 坐等1900 看过 2010-02-06 23:23:42

不曾想到小罗伯特唐尼有如此演技,Chaplin,一个很帅的男人和卓越的演员,站在事业的巅峰上,他从未迷失自己。沉默的是电影,呐喊的是胶片背后执着的心。

35 亵渎电影 看过 2011-02-22 18:51:16

这电影就像卓别林的传记,你看到的都是卓别林想让你看到的。即使唐尼叔贡献了离奥斯卡最近的一次表演,但终究难以在名人传记片的行列里挽回点人气。能挖掘点名人内心深层次的东西吗?好吧。我承认结尾时电影片段让人热血沸腾。★★★

83 N 看过 2011-09-06 23:12:57

根据卓别林《我的自传》改编,影片的成功一方面在于客观展现,一方面归功小罗伯特·唐尼惟妙惟肖的演绎,对于这样一部卓别林的传记片,后者的作用明显更重要。那一年他才26岁,包揽各种最佳男主角。也许天才总是习惯放纵,之后他用更多时间往返于戒毒所,甚至入狱三年。还好,浪子已回头,好戏在后头。

74 [已注销] 看过 2012-06-30 09:10:30

卓别林和他的情人儿们....只看开头结尾绝佳

77 | 看过 2009-09-26 18:36:38

悲伤的戴礼帽的小人儿

31 (๑⁼̴̀д⁼̴́๑) 看过 2018-06-16 23:47:06

第六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33 武侠小王子 看过 2010-09-19 21:08:37

又一出美国梦的破灭

31 十一伏特 看过 2019-03-10 22:49:06

抹去脸上的妆容,显露出银幕背后的一生。时间跨度长达80年,编年体的手法推进,虽然用一个虚构出的传记作家与卓别林对话形式,边画外音边帮助过渡,但总体还是偏流水账。每一幕切换近乎十年过去,选取每个阶段的重要事情,更多偏重卓别林与多位妻子的情史,创作电影的经历略轻。很多事都是浮光掠影提及,要完全明白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脉络,但只靠这部电影恐怕不够。- 我们欣赏卓别林作品时,往往会忽略他从英国移民美国的背景,一战未入伍使他失去故国情,作为异客在美国取得巨大成功,以创作去批判社会却又使他被新家园所驱逐,最终只得偏居瑞士度过余年。从艺术层面看,各有粉丝观点,但从对社会影响力上看,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喜剧演员。(PS.本片的导演正是82年甘地传的导演)

9 Mr. Infamous 看过 2023-09-11 23:59:20 北京

同是唐尼出演,《奥本海默》跟《卓别林》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嫉恨烧出的伺机报复,在麦卡锡时代烫出又一个疯狂的伤口,人的立场随着故土、故人与故事被搓揉成所谓污点,转眼又有绶带与徽章,歌颂你曾经的笑与泪,构成另一种隔空的自我快慰。但当然,诺兰有叙述技法上的超绝,而《卓别林》还是二三十年前好莱坞电影那种四平八稳的流畅好看,几番心态变动,渗入影像与历史,铸造的自然不只是经典式的表达,还有那种同声同气的坦率。唐尼确实至少值得奥斯卡提名,二十六七岁的光景,能把一代笑匠数十年间的悲欢拿捏得如此妥当,尤其是在前期,每每叫人在恍惚时察觉某种风流。所有女性角色演得最妙的是母亲汉娜,没想到演员是卓别林亲女儿。

13 李濛Lemon 看过 2022-06-22 16:00:13

命运是一连串奇妙的巧合,查理第一次出现在电影中是一段穿帮的废片,却没想到这个穿帮的路人的名字从此镌刻在影史上。出身于污泥,名利双收后利用自己的声望为底层说话。有声片时代来临时,他起先抵触,随后利用有声电影这个介质发表反纳粹宣言。哥哥说:“It’s not your business. You’re a comedic.” 但他不想置身事外,喜剧是让人发笑的东西,更可以是对抗极权与资本家的武器。讽刺的是,这样一个为世界人民创造巨量精神财富的人,不被英国接纳,后又被指责为对美国毫无贡献并驱逐出境,变成了一个没有祖国的人。结尾处理得很好,老年查理坐在灯光照不到的角落垂泪,屏幕上年轻的查理背对着观众渐行渐远。孤独的灵魂难以被看到,电影是唯一了解他的途径。

1 决意 看过 2025-03-02 19:33:53 湖北

【卓别林】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终于有时间看自己喜欢的电影,也开始看一些很老的电影,就是那时候看了特别多卓别林的电影,以前也看过卓别林的纪录片。电影很好,简单的回顾了大师的一生,儿时的贫困、母亲的病,面对初恋没能说出的“爱”,这样的他的性格,造就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0 楚子宙 看过 2024-04-09 11:33:52 北京

重点基本在卓别林跌宕起伏的感情史和因作品的政治性引起的争议上了。侧重表现卓别林的生活,对于大师的职业生涯则用几个关键片段一笔带过。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卓别林的八卦电影。小罗伯特·唐尼的表现其实可圈可点,虽然表演痕迹太明显,但鉴于卓别林大师本来就很难模仿,演成这样已经难能可贵了。结尾停在垂垂老矣的卓别林在奥斯卡颁奖现场,一看就是美国人视角。仿佛这个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是施舍给卓别林大师的,看似是双方的和解,说到底还是一种美国人的傲慢。似乎在说,小英国佬,你看,到最后还是我们原谅了你。——这假装大度的嘴脸十分讨厌!7分。

1 防晒霜 看过 2023-09-19 21:58:39 上海

能令公喜,能令公悲。去新大陆,直到晚年被驱逐出境。从舞台到电影,英国老家已经回不去了,直引《寻子遇仙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逃避电影审查戏仿原作,搬演《大独裁者》。附线是如何写《自传》,哪些写哪些不写哪些补写哪些简写,尤其是卓别林女儿演的他妈,初恋海蒂,第二任老婆丽塔,第三任波莱塔,与最后一任乌纳终老瑞士。在奥斯卡的银幕上回顾一生,在观众的欢笑声中老泪纵横。

27 袁牧 看过 2015-05-06 19:02:48

创作上矫枉过正了,整个影片竭力表现卓别林的童年阴影、爱情失败、兄弟失和、创作瓶颈、婚姻崩溃、苦逼流亡、老无所依、苟延残喘、气喘吁吁,简直是在表现一个超级卢瑟加扫把星的一生,让人几乎忘记了这是上个世纪最有名的有钱人。为了成功避开主角光环,捎带把主角也避开了。拍出个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