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天国 短评

热门

151 冰红深蓝 看过 2020-03-04 12:22:04

不仅是是枝裕和最佳,更可写入日影史十佳。1.影片触探到了繁复、异质而流动的自我绵延,直面终极问题:关于记忆与记忆的重构,关于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真谛。2.用最朴素的方式(访谈纪录与简单真诚的搬演拍片过程),传递最动人的情感;用最纯粹的方式(围坐讨论),思考最本己的哲学议题:最早的记忆在哪里?再现记忆有何意义?过往记忆与对梦境的还原甚或对未来的真切想象,何者更真实?不做出选择就是拥抱完整的人生吗?3.拍出的电影大多留白,我们仅能通过逝者的话语与零星的演绎排练,在想象中重塑他人的记忆。4.通往天国的记忆电影制片厂,亦是我看过最美妙动人的死后世界,一如[可爱的骨头]。5.今夜月色真美的凝望&天井盖。6.留下拍电影的记忆,坐在摄影棚中的长椅上回顾人生。7.夏日里,坐在公车前排,微风拂面。8.在云朵里飞行。(9.5/10)

97 尾生 看过 2015-08-23 22:51:41

相当有意思的构思,用电影记录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刻,虽然节奏略慢,但是相当值得回味。假如我现在死了,我最难忘的是小学入学时候,妈妈为我缝的刺绣书包,那是我高中之前唯一的书包。现在回想,如万晓利所唱,妈妈再给我缝个书包,让我背上它去天涯海角。

78 邝子约 看过 2017-04-22 15:21:17

录像带和电影的并置实在迷人,既然录像带能把人生的全部都记录下来,为什么在人生的最后还要特地还原情境拍一部电影呢?电影的美好意义就这么讲出来了。选择也是执着,不选择也是执着,人生所有就是执着啊。一个内核很炫技的故事,用丝毫不炫技的方式讲出来。神作。BJIFF17S9

175 桃桃林林 看过 2010-08-14 12:12:16

用电影记录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刻,这才是对电影的最大礼赞啊。开头的手持摄影呈现出一种纪实风格,将这个幻想的故事弄得像真实发生的。依然是是枝裕和最喜欢的亲情,生死之类的话题

58 圆首的秘书 看过 2013-11-24 01:16:54

是枝裕和啊,能把死亡描述得这么有人味儿,你恐怕是唯一一个了吧?太喜欢那个回忆自己红裙子的老奶奶。17.4.9 重看。感觉很不同,竟然出现了幽默感,而且这次更关注主角的心境。能活在一个人永恒的记忆里,真的相当幸福。

52 jj73浅之 看过 2010-02-28 19:57:25

“我永不能与人这样接近啊”;“我害怕再一次被人遗忘”。在经历过那么多憋屈隐忍的岁月,死后的人们才愿意敞开心扉——真是神作

199 薇羅尼卡 看过 2012-01-26 21:04:30

如果你对今生没有任何眷恋和回忆,也许就失去了来生的资格和意义。我还无法选择。

166 沉歌 看过 2014-05-20 13:51:49

少不看黑泽(清),老不看是枝。

62 kylegun 看过 2010-10-14 23:43:26

天堂业务员,回忆皆电影

23 晚不安 看过 2017-04-11 14:33:33

是枝第二部剧情长片,已经有了大师风范。无法割舍的迷影精神,对生命的终极关照,待人接物的温柔态度,凡此种种让是枝成为了今天的是枝。为逝者选取的瞬间拍摄电影片段,这个软科幻的创意居然也能拍出完全生活化的味道。如果可以,我也想要这样在电影院里启程离开。那里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而是回忆 Android

79 欢乐分裂 看过 2017-08-12 12:50:05

2024-9-8三刷;手持镜头和大量访谈,明显带有是枝裕和早期纪录片的遗风,正处于从纪录片到剧情片的过渡期,因此虽是极现实的素材内容,框架却是架空式的天国车站;出道路数与河濑直美相似,也偏爱死亡话题,以及关注老人和孩童题材;正如他本人所言,小说更注重内心及情感,电影保持客观距离。以拍摄影像再现生前最珍贵的记忆,不得不说这是热爱电影的表现形式,电影让我们留住爱,留住时光,让你知道你也曾是他人幸福的一部分。

36 喻鸣 看过 2020-10-08 21:49:11

前半段如纪录片访谈,勾勒出天国中转站的运作模式,略感聊赖之际,陡闻二十出头的Arata说和老爷爷是同龄人,心瞬间被震动,仿佛找到解锁这片的心灵密码,及至拍摄、放映每个亡者生前最幸福时刻,是枝裕和如此温柔地让人感知到:电影是雕刻时光的艺术,它再现已逝记忆,呈现人类万千悲欢。如果死亡不可避免,至少可以庆幸天国的前一站是电影。

4 Aloysha 看过 2021-05-19 15:45:14

重看。从这一部认识了是枝裕和。跟今村昌平的《人间蒸发》在我看来是一个量级的作品。最大的挑战可能在于如何在戏剧张力渐强的过程中还能够让纪录风格的结构大而不倒。更像是李沧东在《诗》中作为创作者的自我阐释:纪录片是摄影机与被摄者生成于现场的影像。你能看到是枝裕和常年耕耘于纪录片的作者自信与自觉,尤其是对于演员高超的调教功力。同时也无比认同本片对于彼岸世界的想象,和《人类之子》一样,它表明了某种创作者态度:对物质现实的高度尊重与精准捕捉同样可以抵达想象的边界。

5 醇脆 看过 2013-02-14 00:18:43

看完这部电影前后花了三年。这部片开头绝对是惊世别致的设定,把电影趣向的两极——写实和形式抽象——犹如一根皮筋拉到了一起。幻想的场景,却用写实的笔意来描摹。同时又隐喻一个虚构的电影制造空间(包括月升日出)。这个简陋的承载记忆的“草台班子”,如果是能从人世和天堂里调遣作者(而非只能在

88 康报虹 看过 2018-06-17 11:29:07

那年冬日的清晨,一行四人走在初雪覆盖的柏油马路上,阳光洒在肩头,脸上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与困倦,转角看到了一家早餐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冲散了冬日的寒冷与喧闹过后的疲惫。那顿早餐,在我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用味道刻录在了我人生的电影之中。 ——这就是我想要带去天国的那段记忆。

31 Clyde 看过 2013-06-20 12:49:35

这部电影讲了两件事:1、记忆(死亡);2、电影(记忆)。死了,去天国之前可以留下记忆,而留下记忆则通过电影,电影不死,但人必须走了。即使在一个幻想空间叙事,是枝裕和也一如既往的平实——死亡之后留下的珍贵记忆,也仍然是一些平实的碎片。而天使们,没有翅膀也没有光晕,天国车站更是简陋如斯

4 阿依达 看过 2023-04-09 08:22:22 英国

魔幻又超现实的电影,节奏超慢但非常抓人。一群因不愿遗忘而滞留在天国中转站的人。结尾的时候看到男主说,原来自己被记录在了别人最快乐的记忆里,觉得很幸福——最近我忽然有点明白了神之爱是怎样的,如此平平无奇而不爱自己的我,甚至是对自己充满鄙夷的我,竟然也是有人莫名其妙毫无理由地爱着的,这种人与人之间莫名的爱,不正是上帝。只是,我还没有把自己疗愈好,尚不能从心底感受和感激。看电影时我不时在想自己目前为止最快乐的记忆是什么,充满焦虑的童年和青春期(与父母的分离,幼儿园老师的体罚和讽刺,到处讨好别人而脏兮兮的少女时光,我似乎并不太留恋),也许是去年在希腊的旅行,也许是童年里在父亲自行车后座上抬头看星星。看着人生节点一个个过去,在被动中成为不喜欢的大人,我还是得找个办法一点点把自己中毒的心一点点治好才行。

47 蚂蚁没问题 看过 2012-12-16 19:32:05

喜欢琐琐碎碎的往事回忆,为了吃鸡肉饭穿红裙子在餐厅给哥哥跳舞,下午枕在妈妈的腿上睡觉,第一次在天上驾驶飞机看到棉花糖一样的云朵,九岁那年全家避难在竹林里荡秋千吃饭团。中转站的简陋寒碜倒显得亲切。井浦新处女秀,青涩的演技也跟忧郁型男望月的气质不谋而合。

5 深邃 看过 2018-08-23 01:08:50

@百老汇电影中心 有的电影就是明明都放完了,还是有把你钉在座位上让你继续思考的魔力。

45 不良生 看过 2016-03-06 18:19:17

我已经找到了,最想保留的那段记忆。

> 去 下一站,天国 的页面

下一站,天国 ワンダフルライフ

导演: 是枝裕和

主演: 井浦新 / 小田绘梨花 / 寺岛进 / 内藤刚志 / 谷启 / 木村多江 / 伊势谷友介 / 香川京子 / 相泽虎之助 / 吉野纱香

类型: 剧情

地区: 日本

片长: 118分钟(日本)

上映: 1998-09-11(多伦多电影节), 1999-04-17(日本)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