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先锋 The Paper (1994)
媒体先锋的获奖情况 · · · · · · ( 全部 )
- 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原创歌曲(提名)
- 兰迪·纽曼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媒体先锋的影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从1994到2008,除了技术变旧了,一切还是新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没人写评论,那我就来开个头吧~ 今早上新闻学基础的时候看了这部电影。挺值得思考的。 整部电影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只有一个词,混乱。 所有的情节发生在24个小时之内,工作和家庭,多个线索的混乱紧凑地同时和交替进行着,并在时间这唯一牢靠的主轴的牵引之下最终走向平息,当然... (展开)> 更多影评 2篇
在哪儿看这部电影 · · · · · ·
- 哔哩哔哩 VIP免费观看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关于新闻传播 (将名)
- 我操,我是传媒人 (Hedge News)
- 1994 (青拾玖)
- “我以前偷鸡,现在做记者”(电影篇) (大猫)
- 美国新闻学院教授推荐的“新闻电影”经典案例 (小曾)
订阅媒体先锋的评论:
feed: rss 2.0
媒体先锋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41 条 )
6 有用 火娃 看过 2019-07-07 16:35:32
8/10。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媒体和人的冲突关系:面对接踵而至的职业压力,求生是第一反应。真真假假的新闻界是每个从业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哈克特在重压之下,必须找到不同寻常的事件来刺激读者,为了抢头条违背道德,把将要入职的前哨报的消息窃取;内部因为头条标题忙得不可开交,明争暗斗更是家常便饭,哈克特想尽办法阻止对手的新闻成为头条,不惜派没经验的小姑娘到争先恐后的现场媒体中拍照,他的竞争对手也一度不肯为黑人青... 8/10。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媒体和人的冲突关系:面对接踵而至的职业压力,求生是第一反应。真真假假的新闻界是每个从业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哈克特在重压之下,必须找到不同寻常的事件来刺激读者,为了抢头条违背道德,把将要入职的前哨报的消息窃取;内部因为头条标题忙得不可开交,明争暗斗更是家常便饭,哈克特想尽办法阻止对手的新闻成为头条,不惜派没经验的小姑娘到争先恐后的现场媒体中拍照,他的竞争对手也一度不肯为黑人青年的清白延误报纸的打印;最后是酒吧枪击案风波,哈克特的专栏写手因为报道官僚的丑闻破坏了一个普通人的家庭和睦。导演通过发生在一天时限的紧急事件,将新闻行业的真实状况一一批判,也运用了皆大欢喜的结局,没有彻底讽刺新闻的存在意义。 (展开)
3 有用 赱馬觀♣ 看过 2022-10-13 16:55:36 北京
两个有色人种无辜少年与关键时刻提供重要证据的玛丽莎托梅的角色,像不像两年前的我的表兄维尼?不过这回不是法庭戏而是围绕着案情真相报道的媒体戏。影片前半程不错,特别是风趣诙谐互相调侃的小报社生境的展示,但是演到第三幕高潮处,老主编染病探女,女编剧职业反思,男主老婆临盆产子的三头并进交叉剪辑,就陷入了朗霍华德作为导演始终难以克服的套路煽情……
3 有用 小贝壳 看过 2021-02-08 19:41:20
百度显示, 《纽约太阳报》于1833年9月3日出版,本杰明·戴是创办人兼总编,其口号是:“照耀所有人(It Shines for All)”。《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也是第一份“便士报”。与贝内特的《纽约先驱报》和格里利《纽约论坛报》并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三大便士报。 《纽约太阳报》一扫政党报刊死气沉沉、长篇大论的做派,而改为大量刊登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公众关心的本地新... 百度显示, 《纽约太阳报》于1833年9月3日出版,本杰明·戴是创办人兼总编,其口号是:“照耀所有人(It Shines for All)”。《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也是第一份“便士报”。与贝内特的《纽约先驱报》和格里利《纽约论坛报》并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三大便士报。 《纽约太阳报》一扫政党报刊死气沉沉、长篇大论的做派,而改为大量刊登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新闻,公众关心的本地新闻以及耸人听闻的黑幕新闻,这就为该报吸引了大量的读者。《纽约太阳报》因严重亏损于2008年9月30日停刊。 就电影来讲,里面创建的忙碌图景应该算是有点“过”?也可能我觉得有点过吧。媒体行业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应该随着工具性的革新而发生偏离。即便现在的生存状况被胁迫得愈加的难了。 (展开)
3 有用 安 看过 2016-10-29 19:38:54
类似的好多,有点疲。不过这是1994年诶。
1 有用 猪头妖怪 看过 2020-10-29 01:05:50
台词之密集、情节之紧凑,仿佛是另一部出自Aaron Sorkin之手的作品。除了令人血脉偾张的新闻理想之外,关于事业和家庭的冲突、职业女性对于生育的焦虑、两性在家庭责任上的平衡这条副线也处理得非常高效而精彩。"This shouldn't be semantics. This shouldn't be money. People will read this and they'll believe... 台词之密集、情节之紧凑,仿佛是另一部出自Aaron Sorkin之手的作品。除了令人血脉偾张的新闻理想之外,关于事业和家庭的冲突、职业女性对于生育的焦虑、两性在家庭责任上的平衡这条副线也处理得非常高效而精彩。"This shouldn't be semantics. This shouldn't be money. People will read this and they'll believe us." 这么好的作品却这么乏人问津,真是天大的错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