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影评 (1392)

安小安 2008-06-10 00:46:25

其实只有一个女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雁儿——渴望 她过早的成熟了。她的纯真过早的衰竭。 看到颂莲挽起袖子洗手时,她觉得这个新来的女孩与自己如此的相似。同样年轻。似乎同样的家境。在一瞬间她们甚至有成为朋友的可能。 可是当“四太太”的喊声响起的时候,她几乎自卫的把她隔绝在外。 她很可怜。她觉得她的命...  (展开)
林三郎 2008-12-19 14:21:02

你看见什么了?你什么也没看见!

陈佐千:你看见什么了?你到底看见什么了?胡说八道,你看见什么了?你什么也没看见!你疯了,你已经疯了。这几句话太有专断的封建家长魅力了。 还有几个梅珊的京剧唱段,很值得琢磨玩味。 1.老爷住在颂莲房里,第二天清晨,传来梅珊唱戏的声音。 《红娘》: 看小姐做出来许多...  (展开)
行色匆匆 2006-02-24 13:58:55

光明下的黑暗

灯笼,本是驱散黑暗的明亮,却成了飞蛾扑火的诱饵;大红,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家庭,本是和睦温馨的栖息之所,却成了勾心斗角的杀戮之地;雪地,本是纯洁祥和的平静,却成了上演死亡的布景;戏子,本是优雅唯美的象征,却成了世俗宗法的牺牲。所有的反...  (展开)
郭大侠可爱多 2010-06-30 21:02:15

赏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导演张艺谋1991年的作品,影片是根据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在继承和发扬原著的主旨和风格上,又贯穿张艺谋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算计,暗斗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女主人...  (展开)
𝑆𝑖𝑜𝑢𝑥 2017-12-28 22:52:14

适合在体制内工作五年以上的人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有个地方改编得特好。颂莲是自己提着行李箱来陈家的,不像是新太太进门儿,倒像是新人入职报道。 陈家就是个体制内的职场。有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点灯、吹灯、封灯。有奖励机制:锤脚权、点菜权。 点灯的太太才能锤脚点菜,不点灯的太太下人都欺负她。 颂莲说,老爷要去谁...  (展开)
mie 2014-03-20 12:33:31

满满的男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点灯,锤脚,点菜,这三个权力就是在高墙大院里的话语权。 同时,锤脚的性暗示特别明显。 在这个高墙大院里,女性获得权力的方式就是提供让老爷满意的性服务。 2.老爷一个正脸特写都没有,连中景都不给。姨太太们的脸被无数次仔细地审视。 男性是凝视的主体。 女性是凝视的对...  (展开)
aratana 2007-02-26 11:16:13

《大红灯笼高高挂》:精致过头是匠器还是大师?

最近重温《大红灯笼高高挂》,记得小时候在电影院看这片子,除了隐隐有些压抑外基本不明所以。所以所谓重温,之前却并没有在心里留下多少记忆。 所以再看过后还是觉得惊诧,这惊诧不再是来自所谓的意识形态,而是忽然发现老谋子的形式感、象征性着实是太强、太强、太强了。甚...  (展开)
乔大卡D 2009-05-15 21:00:24

妻妾成群和红灯笼之个人比较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完了《妻妾成群》马上看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前者细腻的文风在头脑里还犹未散去,后者阴森的场景就把我拉回了现实。 张艺谋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对《妻妾成群》的原著做了几个改动,凭记忆记录如下: 1、原著开头的颂莲是被抬进陈家的,且是陈家花园。而在电影中颂莲是自己走进陈...  (展开)
点点 2006-06-23 21:28:26

寓言

今天是第二次看《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宿舍和倩一起。割却一年前初识的震撼,现在可以更好地思考这部影片的好处。最喜欢的还是它简洁的叙事风格。寓言的文字总是很精炼的,何况是政治寓言,这种隐匿和保留也恰恰成就了它的精彩。点到即止,不事渲染,完全靠场面调度、镜头语言...  (展开)
Lantern 2008-09-23 23:56:14

卓云这个女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女人的友谊都是有条件的,在同一境况下,在经济条件,情感遭遇,工作业绩彼此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气息比较吻合,女人之间是很亲密的,亲密得让彼此都一种知己的感觉。 一旦哪一块开始发生变化,女人的心态也就跟着失衡了。 女人跟男人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走得远...  (展开)
来来 2017-01-08 23:49:44

浅析《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色彩与构图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张艺谋最喜欢大红色,《红高粱》是血红色的高粱,《黄土地》是穿大红衣服的翠巧,前者表现一种原始而热烈的生命力,后者表现落后婚俗体制下的逃脱。在这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仍然使用了大量的红色,与前两部影片不同,该片更强调一种色彩的对比——用灯笼的大红色与...  (展开)
FluorineSpark 2015-08-02 12:10:57

男人眼中的女人之争

很多年前还小的时候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除了鲜艳的蓝红色彩之外,根本不记得什么了。而现在再看,却觉得能把一个除了女人还是女人的电影拍得这么厌女,也的确是张艺谋和苏童的本事。 这也是我对最近几乎所有宫斗剧清宫剧穿越剧的最大反感。的确,这些电视剧和电影无一例外都...  (展开)
圣墟 2017-05-16 19:11:37

红灯高挂,宿命己沉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1991年的作品,这部作品在国内外获得很多奖项。影片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比如,在刻画人物上,画面上都是显而易见的,影片是根据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在继承和发扬原著的主旨和风格上,又贯穿了张艺谋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厚重的历史...  (展开)
来不及迷途知返 的青春 ゆ 2010-12-20 19:08:14

没有春天的剧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影片一开始便看见颂莲那泪眼婆娑的脸,那缓缓滑落的泪与那哀伤的神情似乎隐喻了她悲痛的命途,奠定了全片哀伤悲凉的基调。本片以颂莲为核心人物,讲叙颂莲这一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在陈府这样一个阴森清冷、处处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中,为了占一席之地,性格逐渐转变...  (展开)
xiemu 2010-12-18 22:49:56

我们都是一群姨太太

一个女人,锁在一个深宅大院里,没有自由,没有爱情,没有安慰,靠什么活下去呢? 颂莲,在那个时代里,已经算作一个勇敢强悍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有一种很硬的东西,这种茂盛的生命力在巩俐一开始倔强的眼神里就显露无疑。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她如何能赢过残酷无稽的生活? ...  (展开)
E3F058 2017-07-27 18:26:33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像叙事再创作的胜利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 苏童小说讲的是一个富家姨太太发疯的故事,张艺谋电影讲的是一个身处旧时代的女人如何被无形的意识形态摧残的故事。 写作《妻妾成群》时,苏童大概二十六岁,处于人生中第一个创作高峰期,此前有不少作品散见于各家报纸杂志。...  (展开)
Jane艾嘉佳 2020-09-10 23:31:37 #《大红灯笼高高挂》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大红灯笼高高挂》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有一个细节藏的很深。颂莲的悲剧其实与黑格尔的悲剧美学不谋而合,并且,颂莲一个人就上演了一整部《安提戈涅》。 01颂莲疯了 有很多人说,影片最后,新娶回来的五太太将是下一个颂莲,这是封建礼教下大家族女子的无奈循环。 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想,这不是影片最想说的。至少,...  (展开)
Lies of Lies 2014-10-13 00:09:18

橘生淮南

地理迁移 《妻妾成群》原著的地点虽未指明,但普遍认为是在江浙一带。而张艺谋将故事移植到山西乔家大院。这一迁移使得很多元素发生了改变。据原著所描绘,陈家的院子是一个“花园”,院子里有紫藤花和其他为数不少的植物,而乔家大院光秃秃的,只有砖瓦。好处是,贫瘠的环境映...  (展开)
诺兰-夏 2017-07-13 14:22:03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女性主义解读

一、女性的“物化” 1.概念简介 “物化”是文学批评范畴的概念,由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首次提出并引用。“女性作为失去话语权的弱者,常被作为物化描写的对象。” 伊安•艾斯勒在《圣杯与剑》提到“当人类进入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时代后,女人便只是男人的一根肋骨而已”。...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69 70 后页> (共1392条)

订阅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