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启示录的影评 (492)

关于最后一段(导演评论音轨摘录)
关于刺杀国王:国王的死去,新国王的诞生,是亘古不变的历史循环。生是为了死,死是为了新生。充斥在生死之间的,是horror。原始人因为horror臣服于新国王,强大的老国王在频死时刻也充满horror,而刺客又何尝不对horror充满畏惧呢?在荒谬的世界里,群体举行祭祀活动来表达对h...
(展开)

《现代启示录》:《黑暗的心》文本的电影解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于2000年推出了《现代启示录》长达192分钟的最终版本,此时距1902年康拉德《黑暗的心》一书正式出版已近一个世纪。不同于奥逊·威尔斯曾试图完成的,“完全忠实于康拉德的剧本”[3],科波拉的电影是“一种对原文本的折射”[4]、是罗伯特·斯坦姆所谓的“... (展开)
建议片名改为,《疯》
如果是冲着马龙·白兰度去看的,可能失望会更多一些。 《现代启示录》看起来像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马龙·白兰度在《教父》之后的二度合作。 然而,真正的男一号,其实是马丁·辛。 马丁·辛凭借和泰伦斯·马力克的长片处女作《穷山恶水》成名,紧接着参演了欧洲灾难片《...
(展开)

“进步恐惧症”也是一种令人恐惧的心态,活在过去还是当下?我选择拥抱进步。
首先说说电影表面的东西:个人觉得全片情节较为单一,影片以男主执行刺杀任务贯穿始终,随着主角一行人的逆流而上,导演带领大家见识了战争所带来的人间黑暗、人心扭曲以及附带的地狱般的苦境,镜头语言出色,色彩交织鲜明,沿路的景色描述亦梦亦真,犹如日本的浮世绘,刻画了...
(展开)

弗朗西斯·科波拉:《现代启示录》并不是一部反战电影【译】
作者:David Neo / 《卫报》(2019年8月9日) 校对:Issac 译文首发于《虹膜》 1887年,芬兰船长古斯塔夫·尼鲍姆创建了炉边酒厂(Inglenook),占地1680英亩,被誉为「纳帕山谷女王」。这里有280英亩的葡萄园,一座安妮女王风格的维多利亚式宅邸,以及一座宏伟的石铁混合的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