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致童年
草房子,一个神圣而美好的地方,它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也在我们的心里,每一个童年里。
陆鹤,杜小康,纸月,桑桑,他们代表着童年的成长。
陆鹤的光头让他感到羞愧,其实这是孩子童年的个性特征显现,人格建立的具象表现。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然后害羞于此,觉得很难堪是我们童年的真实写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接受自身的不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杜小康从首富之子,到家道中落,再到芦苇荡养鸭,最后在校门口摆摊,他是变化最大的孩子,由高到低。有多少成年人都无法承受的磨难,他都挺了过来。学会面对周围的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
纸月,孩童时期性启蒙的代表。她的俊俏温柔给桑桑,给童年的孩子们对性的朦胧认知。会让你不经回忆起童年时光中某个可爱的小姑娘,又或者是某个帅气的小伙子。
桑桑代表的是最沉重的事情,那便是死亡。桑桑最后从得病到治好,他说他已经死过一次了。是啊,小孩子一开始哪里知道死亡,哪里知道失去。直到某一天,他们会从天真烂漫中发现,原来这世上有那么多的遗憾,又有那么多的美好需要去珍惜。
蒋一轮和白雀给桑桑打开了一扇成人世界的窗户,温幼菊教会了桑桑要学会勇敢的面对疾病,面对死亡,桑乔则是浓浓父爱。
电影里面还原了我们梦想中的油麻地,还原了我们的童年。它不仅仅去还原童年,它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童年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少沉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这篇影评有剧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