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99%的观众都不知道的知识点,让我来告诉你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纠结于真相似乎要陷入毕赣营造的陷阱里,深究之前,作为一个当地人,体会到了导演想要表达的“情绪”。尽管这部电影丰富的内涵不是一下能说明白的,我还是忍不住要掰扯掰扯。
从我自认为比较有发言权的地方说起,入梦之后有三段侗族大歌!第一段是坐绳索飞下来的背景音乐,名为《五月蝉歌》,在敬神仪式中全村老小共唱,第二段黄觉和汤唯被锁在台球室,飞下来的背影音乐也是大歌,第三段汤唯拉黄觉去看旋转的房子,用的是男女对唱的山歌,是情歌。这三段侗歌真的是神来之笔,又有神秘感又有了情绪。
我相信走进电影院的朋友们99%都不知道这个区别,侗族大歌被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用的人不少,但我觉得毕赣这里用得是最聪明的。
尽管这是一个非常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但这个点真的很重要,凯里是讲苗话的,拍摄地是剑河县、丹寨县、凯里市,南侗的歌原则上不应该出现在这些苗族人聚居的地方,但在毕赣眼中,族群的区分是分不清的。
移民和族群带来了文化上的混杂,是这部电影的底色。毕赣眼中的凯里是他镜头下的样子,文化意象很丰富,也克制了说教的心态,让观影的人自己写答案。
以凯里为首府的黔东南州从清朝起是巫疆苗疆最核心的地带,在建国之后三线建设来了一大批外来建设者,毕赣祖上便是从外省迁来建设凯里,电影中大量火车、矿井、工厂都是三线建设者在黔东南建造的,可想而知,外地人的童年记忆是工业化的,是离散的。而在凯里这座小城生长的我,也是有着充满工业化的童年。
© 本文版权归作者 momo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