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给我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让子弹飞》

今年的三部贺岁电影从一开始就有互相火拼的意思,因为从第一感觉来看都属于有点实力的。而我在一开始也有了最初的判断,(这种判断当然是基于多年观影经验累积下来的,对于导演对于演员对于大概的故事等等会在观影前有一个大概的模糊概念)《让子弹飞》应该会是部有看头的片子,而《赵氏孤儿》如果没有意外的惊喜的话会是一部制作精良的还不错的规矩电影,最让我没有期待的是《非诚勿扰2》,在我看来,这种片子为什么还要拍个续集呢?就因为第一部赚钱了?!
再说回来,《让子弹飞》是我最后看完的一部,在我还没有看之前,这部片子突然以一种迅猛之姿,好评如潮的汹涌而来。那个势头简直是一波接着一波,让我这个还没有看过的人渐渐有了一些逆反心理,即使是好片也不用这么夸吧!就跟一旦一部片子被一部分人(媒体或者影评人)批评,那势头立刻就会变成所有人都跟风去批评一样,而夸奖应该也是一个道理。
我是带着一种姜文即将被“捧杀”了的心情去看这部片子的,由于经历了微妙的心理变化,本来期待的心情反而变的很刻意的压抑期待的心情,然后在看完整部片子后导致了我收获了一个巨大的惊喜!这种一下子被释放的,期待而又不敢太期待害怕失望的心情在得以被证实期待是值得的时候真是太爽了!
这整部片子就像一发射出的子弹,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干畅淋漓。此为第一感受,好看!但笑过看过之后,除了好看还有思考空间,让子弹再飞一会,再飞一会,就会有更多感受,此为第二感觉,好看又有内涵~
《让子弹飞》是一部需要被翻译的片子,虽然它比起《让太阳照常升起》已经大众了许多,但隐喻仍然是比比皆是。姜文说《让太阳照常升起》是拍给上帝看的,《让子弹飞》是拍给观众看的。我觉得这两部片子最大的区别是,《让子弹飞》是一部表面上还很欢乐很好看,甚至有娱乐性的商业片,而《让太阳照常升起》从表及里都让人看不懂,看不懂,还是看不懂~~但我知道这两部片子必然有着联系,我看《子弹》的时候好几次都想到了《太阳》,其中这两部片子的背景音乐都是一样的,还有具有象征性的火车,总是会出现的鹅,和那个李不空……总之姜文是需要被解读的,但他一定不希望被解读的太透彻~
网上有很多评论把这部片子分析的很细致,有些甚至去考查影片中的那些年份映射的历史事件,隐喻了哪些人物,有些什么政治立场,电影圈中的哪些现象……所有的分析,有些有道理有些很牵强,非要争出个子丑演卯没多大意思,我也没有能力分析清楚,我现在只想说一些对于电影本身除了表象外掩藏一些东西~~
一些关键词:“谁来给我翻译翻译”、“比喻,这叫比喻,比喻,比喻懂吗”、“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这些出现在影片中的话无疑都是在提醒观众请自动联想~~
一些符号性的东西:“麻将面具”、“火锅”、“马拉着火车”……都非常具有中国特色~~麻将也算国粹了,用麻将当面具,面具之下都是土匪,土匪的真面目谁见谁死,中国的特色就是背后的事情不能深究,谁究谁死~~葛优吃着火锅,唱着山歌,坐在火车里走马上任,火车外部看上去非常洋气,里面的本质还是中国特色,而马拉着火车则更明显的表现了,看似跟国际接轨,实质却完全没有变~~
如果中国是只雄鸡的话,那么暂且拿鹅城来比喻一下。鹅民的表现是非常到位的,电影中几乎鹅民的镜头都是模糊的。鹅民们是胆小懦弱的,面对强权甚至连怒也是要有人激将出来的。张麻子骑着马来来回回的大喊“枪在手,跟我走”那段,我其实看的很激动,表面看上去这段有些无聊,反反复复喊同一句话好几遍,但这正像鲁迅需要的那种“呐喊”,起码要喊醒了那些人,虽然鹅民们可能依然害怕。这里有些人说鹅民们盲从,我却不认为,不是盲从,而是不愿意冒险,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不敢反抗。张麻子显然很了解这一点。
六子的死那段其实也让我很感动。一个看似非常荒谬的死法,一个莫须有的凉粉事件,这真像前一阵子的“开胸验肺”事件。试想作为一个木讷憨直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面对伶牙俐齿,不怀好心的人,要怎么才能解释清楚一件无法眼见为实的事情?当强权就是要故意陷害你时,你又该如何证明自己?这个看似荒诞,又有很多人称之为暴力的片段,如果你放到现实中来看,难道现实不比这个残忍暴力,现实不更荒诞么?因此我真的要感谢姜文,也要感谢剧中演员,这段表现的太好了!
当然片子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隐喻,比如敲锣打鼓的那些女人们个个脸涂的很白,有粉饰太平的意思。进鹅城是淌着水进去的,有城中水深的意思;最后张麻子和黄四爷坐两张椅子也被鹅民拿走,有还政于民的意思,等等。细说说不完,这片子的精彩还是在于看,影评写的再好也无法表达大屏幕上的那种感觉。
我也还需要再多点时间消化消化,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