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师》影评:那些你恐惧的,终会成为支撑你飞翔的力量

从《摔跤吧爸爸》开始关注并喜欢印度电影,喜欢里面律动的音乐,以及那些触摸灵魂的感动,缓慢、温暖而绵长。《嗝嗝老师》一样没有让我失望,强烈推荐,值得每一个人包括孩子观看。
刚开始时,我也会被患有图雷特综合症奈娜的嗝声逗笑,可是越看到后边越笑不出来,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几乎已经注意不到她的嗝声,我想这是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成长。
一、嗝声代表什么,是一种标签与歧视,其实我们都是“嗝嗝老师”又都不是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让自己恐惧、怯懦的“嗝”,在社会生活中,显得犹如粉笔划在黑板上刺耳的声音,那么的引人注目、格格不入。我们会因为自己的“嗝”尽量让自己少发声,“所谓爱我们的人”会以他的方式将我们保护起来,可有时候我们内心知道,把我们自己封闭起来的方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也觉不是爱。这个“嗝”可能是胖、丑、矮、穷、笨、耳聋、同性恋……我们被人设置被自己贴上标签,向生活叛逆的宣泄挑战,自我沉沦。那些你伪装起来保护自己的刺,终将让自己离舞台中心越来越远,刺伤爱你的人和自己,而你的抱怨只会让对那些讨厌你的人更讨厌你,让你更边缘化。


奈娜教会我们什么?敢于接受自己的不同,敢于和世界和解握手言和,同时也在自己的努力下,拯救了一群打着“贫民窟”嗝的孩子,接受自我,融入世界,我想电影里的结局是经过美化的,但是,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方向,朝着正确的方向跑总比站在原地要好。同时,我也要说,我们要学会接受社会的多元化,接受每个人的不同,忽略每个人的“嗝”,对打嗝人最好的关怀,不是对他特殊照顾,而是把他当成普通人,忽略他的“嗝”。用生命尊重生命,影响生命。
二、是不是真的“寒门再难出贵子”?
作为同样出身寒门的我,认为是的。电影里,学校家长会奈娜班家长一个都没有来。我想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家长格局:认为读书无用。而大多数是他们被生活裹挟脱不开身。他们的目标是活着,没时间想怎么活的更好。家长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开始孩子就无形中以家长为榜样进行模仿,养成习惯,从而形成具有家风特点的传承。而这些,无疑成为影响孩子人生走向的路标。


现在同样的九年义务教育可能对每个孩子相对公平,可当减负之后,贫富真的会成为一条泾渭分明的线,将孩子推向不同阶级的两端。80%的资源为20%的富者所用,起跑线和终点线也许一样,但交通工具决定着哪个孩子跑的会更轻松。但我们总要跑下去,那样才能和别人越来越近。
当然这个时代“寒门贵子”比比皆是,“贵族败家子”也随处可见。生活永远会犒赏那些默默努力的人,也不会永远让人不劳而获。那些你流的泪、那些你所恐惧的,要么在你的抱怨中成为淹死你的暴雨、压死你的稻草;要么在你的拼搏下成为渡你的河以及御风飞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