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文/璐璐
第一次看完《其后》这部电影,我是有点被震撼到的,震撼在于,影片时刻散发出迷离、哀伤的气息,和我时不时能发现到的,导演对日本大师风格上的模仿和致敬,被巧妙地安排在各式各样的场景里,有些场景真的叹为观止,以为那就是大师拍出来的。
再看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今天了,观感略微下滑,不过,它已经在我脑海里变的足够清晰,所以可以稍微聊聊这部电影。
《其后》是由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的是发生在日本明治末年,一对夫妇和他们的朋友之间的爱情故事,爱情这个词有点浅,应该说是“畸形的爱情”,代助、平冈和三千代在大学时代是朋友,代助和三千代相爱,而平冈也爱慕三千代,最终代助把三千代转让给了平冈(因为没看过小说这里的具体细节我也不太清楚...)。三年后他们再次相见,代助发现三千代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他们都有旧情复燃之意,而碍于家庭、朋友和社会关系等原因,三人的关系显得十分复杂尴尬。影片最后,没有人获得幸福。
《其后》中的三人关系和费穆的《小城之春》相似,不同的是,在《小城之春》里,身体患病的是丈夫礼言,好友志忱和礼言之间也不存在“转让女友”这种事件,相反的,本片中,妻子三千代才是患病的那个人,在孕期患上了心脏病,未出生的孩子夭折了,丈夫平冈也因事业失败后破罐破摔,对妻子态度严厉刻板,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三千代本身性格温和软弱,处在弱势的一方,生活的并不好。其实,这样的处境才符合传统东方家庭的结构和特征,尤其是,明治时代的日本仍然是以男权为主的社会,大多数女人的命运被男人掌握,她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导演用现代的观点来解构这三个人的爱情关系,特别是代助这个主要人物,他是富家子,而又没有固定的工作,成天游手好闲向家里要钱度日。他对三千代的爱情怎么回应,对平冈的做法怎么不满而又无可奈何,他在这段关系里懦弱的体现,对家里的婚事安排怎么躲避/推脱......诸如此类的处理做法和方法,都是在现代社会人们会去做的事,所以我们进入这个故事是没有太大难度的。
影片中,代助的父亲家里挂着“诚者天之道也”的牌匾,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大概是诚信是自然的规律,代助和他朋友平冈的妻子关系暧昧,甚至还有旧恋复合的嫌疑,是不诚的,违背了规律,打破了平衡,这是本片主题的一种变奏与讽刺。出现了两次,恰好是首尾处,都是代助和父亲讨论他的情感问题时,在尾处镜头倾斜,正对着他的父亲,父亲大声训斥他,后景处是牌匾,画面冲击感十足。最后,代助独自一人失落地走着,或许这是对他“不诚”行为的惩罚。
《其后》的整体氛围是内敛含蓄的,就和女主人公三千代的性格一样。每场戏都是在极其安静的环境下进行的,观影过程中,一旦进入了故事,观众轻微的动作可能都会破坏氛围带来的浸入式观感,而且有几场雨戏,对男女之间的情意绵绵和文艺格调的刻画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森田芳光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导演的技术派代表人物,你可以从他的代表作中窥见他的某些风格特点,构图、摄影、镜头内的调度和剪辑等等,这和他早期做过这方面实验的经历不无关系。
影片以缓慢后撤慢慢升起来的长镜头开场,代助起床缓缓向前走最后生了个懒腰,环境音为背景,节奏舒缓。紧接着,出现了“固定镜头+移轴”的经典“森田芳光式”的镜头组合,规整、舒服。《其后》里,有多处风格极像大师小津安二郎的戏,比如,在代助父亲登场的那场戏里,风格突变,低机位轻微仰角拍摄,越轴正反打对话剪辑,都是小津的经典手法,最最明显的是,父亲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是笠智众,熟悉小津的朋友对他不会陌生,他一直在小津的电影里扮演父亲的角色。对于我这种日本老电影的爱好者来说,这场戏真的非常惊喜(后面还有一场类似的)。虽然是突然出现但并不突兀,和本片气质相符,森田芳光很聪明。笠智众的父亲角色一直在劝代助赶快结婚,和他在小津电影里的“催婚职能”也很像。
本片给我的感觉是,故事似乎不是重点,或者说,导演对情节的连贯性不太重视,其实缓慢的节奏对连贯性也有某种程度上的消解,而是紧抓人物对事件的反应,这种叙事手法(没找到合适的词姑且这么说吧...)像另一位大师成濑巳喜男,人物心里的苦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他们默默无语、忧愁的表情来表现,同时,本片内敛、收的方式也似成濑。而在调度方面,本片人物经常来回穿梭在屋廊之间,且多为室内戏,这些调度摄影方面的风格也和成濑的电影有很多相似之处。
还有几处景深镜头的运用和沟口健二有些相似,不过我不太确定,就不细说了。
我对森田芳光还有另一点深刻的印象就是“怪”,他的电影里会出现很怪的元素,比如《家族游戏》里最后的饭桌戏以奇怪的就餐方式和愈演愈烈的拉扯动作颠覆了传统东方文化的规则。在《其后》里也有,比如:
这样奇怪的场景,可能是导演的恶趣味,也可能承担着时间过渡这样的功能,挺新奇的。
当然,音乐在电影中的使用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其后》的节奏偏慢,除了特殊的叙事手段,是靠轻悠的钢琴曲调来“修整”的。本片的音乐不同于森田芳光的另一代表作《宛如阿修罗》中诡异的乐调,和主题的表达、氛围的贴合有密切的联系,诡异、短促、重复使用的音乐与“女人都是阿修罗”这样略显尖锐的观点相契合,而本片音乐恰好能为整体氛围带来朦胧如梦的质感。
另外,中段有一处把过去和未来的三人一起游玩/生活的交叉剪辑在一起的蒙太奇段落,虽然不太长,但简洁利落地说明了三人关系的因果变化。
另外,题目之所以用“花样年华”也是因为看完这片让我想到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观感几乎完全一样,像梦一般的爱情,这里只有情绪的起伏和伦理的拷问,而“花样年华”在本片里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是以前碎片化的回忆),可以看成是对几段恋情的讽刺,也可以是我的愿望,无具体指代。
还有一些东西没想好怎么说,待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