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到了一代人在社会大变革中的惊慌失措、迷茫、还有坚持。
当着“关二爷”的面,老贾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借了钱没还,“关二爷”就是他们这帮人(这代人)心里的底线。
到最后都也没闹明白二勇哥到底是为啥死的,斌斌说他看就是年轻人想出头、下手没轻重。这种“想出头”就可以“下手没轻重”的年轻人,让他们这些老黑帮无法适应,甚至差点把斌斌也弄死,因为“年轻人”没有原则和底线。
巧巧他爸灌了半瓶酒,在广播里用一套五六十年代的言论开始“批判”厂长,显然他们这些“老一代”也无法适应厂长(新一代)的做法,但也就能借酒劲“批判”一下。巧巧拔了广播的电源,手搭在老头背上,老头马上就不做声了,老头也知道,自己再“批判”也无用。
因为个人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是很无奈和渺小的。
片子里,矿场可能要迁到新疆去、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等等刻画,都是在表示社会在不断变革。这些变化让斌斌手足无措,他的马仔都开宾利、开赌场了,他不愿意认怂。都半身瘫痪了还嫌上菜没规矩,都半身瘫痪了还要跟老贾争个输赢。他的这种“倔强”越发显示了他的怂,他的怂代表了一代人在社会大变革中的无奈。
作为本片的女一,巧巧体现了一些在大变化的社会中一直“不变”的东西,替斌斌扛事坐五年牢、千里走单骑找斌斌、照顾瘫痪的斌斌,有情有义;“分手了”必须当面说清楚,有原则;小伎俩蹭吃喝、骗钱,我行我素、万事不求人。巧巧才是真正的“江湖儿女”。这些不变的情义、原则在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中,显得尤为脆弱、但格外珍贵。
社会在变、江湖也在变,人心呢?有人变、有人不变、有人有所坚持。相濡以沫在这种大变化中显得很脆弱、很无奈,相比于江湖和社会变化,相濡以沫很珍贵,但最终还是不得不相忘于江湖。所以斌斌刚能自己走路,就选择了离开。不是他想离开,是他不得不离开,因为他知道,在这种大变化中,他和巧巧都无法适应,所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得不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