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懂《江湖儿女》了吗?

其实贾樟柯的电影并不难懂,他一直坚持的原则就是纪录当下中国,不过《江湖儿女》的时间跨度从2001年到2018年,加上贾在不同的时间段用了当时真实的影像,所以看这部电影,算是对刚刚发生的过去一次真实的惠顾。例如开头,一群乘客坐在破旧、脏兮兮的公交车上,抽烟的,看向窗外的,冷漠的表情,以及胶片上粗糙的颗粒感等等,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小武》,更重要的是这一场景是贾在当时的一些纪录,所以无论是车、是人、人的动作和表情都不是搭景化妆所能表达出来的。我认为这算是贾最厉害的手段,他总是在不同的时间段用影像纪录很多画面,然后再以后拍电影的时候,拿来直接用,最真实的年代感不是用化妆、搭景来补充的,例如在奉节县城,两个非主流歌手在舞台上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就是当时贾的真实取材,你就会发现那个时代(2006年)的特点,红裤子、红头发、刘海甚至是街道的商铺等等,因为我们真切地经历过那个时代,所以那时的生活气息一下子扑面而来。和贾相比,第五代导演一直精心地搭景、化妆、造型去“还原真实”,感觉特别别扭。

贾的纪录有一个特点,他会插入一些新闻实事,大多数是通过广播。我个人经常被贾的一些真实影像所震撼,例如巧巧刚去奉节的时候,贾樟柯对长江游轮、长江风景的拍摄等等。印象最深的是长江两岸的城市,船上一直放着广播,而岸边山上插着175米的牌子,在这牌子以下的城市都将淹没。现在回看那些城市都已经深埋在三峡水库以下了,除了贾樟柯还有谁有过影像纪录呢?现在看来,只感觉震撼,你会想到很多,这些人搬到哪里了呢?水下之城还有遗迹吗?时间真是太了不起,它见证了这一切的变化,有种沧海桑田的感觉。很庆幸有人在纪录当时的城和人,我想这是摄影棚所给不了的。

当然《江湖儿女》不仅仅是纪录当下中国,不然直接拍纪录片好了,若真有人从01年到18年这么长地一个时间跨度里去拍纪录片,那简直不可想象,即便是贾樟柯截取了这期间的三个时间段2001年、2006年以及当下,就已经不错了。

贾樟柯作为一个算是功成名就的四十多岁老男人,他想表达的已经不仅仅是纪录当下中国,而是一些人生感悟。一般而言,聪明的老男人到最后要表达的都是一些人生感悟,虽然电影名字叫《江湖儿女》,但是舞枪弄棒,道德仁义之类的都不在贾的思考范围之内,那太幼稚了。无论斌哥还是巧巧,他们都历经人生之长河,用一句歌词,真的是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越人山人海,经历过不同的岁月也遇到过不同的感情,甚至见过各样的二货,例如徐峥出演的大忽悠;一直以为人生有了经历就明白生活是怎么回事,突然发现些经历只会对生活更加困惑。正如徐峥最后来了一句我们都是“宇宙的囚徒”,我想这也是贾的所思所想吧,纠结了一辈子,不过是宇宙的囚徒,这么大年龄了,还像个孩子一样期待着UFO,那段电音响起,以及遥远星系的画面,你会发现,到了一定阶段人都会思考宇宙观的。 贾樟柯说,斌哥有他的影子,其实他不说,看巧巧也知道了。巧巧对待感情的态度,几乎会让人把这部电影当做感情片来看待,不过它不是,感情在里面也只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阅历,人还会经历很多别样的生活,例如巧巧穿越的山河,见到的人生。只是看到最后,我对巧巧有一点感动,因为我想到了贾樟柯曾经抛弃的前妻。我想,贾在拍巧巧的时候,心里面可能也想到了前妻,会不会有一点遗憾,甚至有一点后悔,不知道,从电影中可以看出那感觉太复杂,带有一点点心疼,就好像一直信以为真的古言“五十知天命”一样,原来那是假的,其实人生之经历越多,生活之困惑越大。
欢迎关注微 信公号:麦田影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