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自我重复,自我致敬,让我不知道下一部贾樟柯该去寻找什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江湖儿女》 6分 这种自我重复,自我致敬,让我不知道下一部贾樟柯该去寻找什么?
———————轻微剧透———————
这次贾导的自我重复和自我致敬太多了,甚至这次把他自己标签化,这是最大的不适感。且这次的电影画幅的变化也有些莫名的无缘由,一开始用的4:3 画幅到16:9,并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山河故人》中依靠时间的变化,三种不同的画幅比例,还有时代更迭的寓意。
这次的时代跨度不过18年,影像介质却有6种不同变化,可这种视听语言和文本的契合度却不高。电影中对时间变化的展现却是最傻的那一种方式,用人的嘴直接说出来或者是,靠电台的报时来说明时代,《站台》中贾樟柯对时代变化是依靠环境变化、人物衣着、生活日用品,这些东西来展现时代的变化。这些方式完全是吊打《江湖儿女》的,这些高级的展现方式都完全被贾樟柯摒弃掉了。
第一段对于企业改制,大规模的企业倒闭,大批工人下岗的描写对我来说是非常加分的。下岗潮的展现其实挺到位的,在工人之间对于命运掌控的无力,这些展现都是加分的。也许,贾导之后的发展还是乐观的,当拍出赵涛在她父亲家找出疏通下水道广告和拍苍蝇之后,马上衔接的是厂长被工人用广播指出有贪污腐败的行为。
中间“三峡好人”段落影像风格和气质都是非常亮点,里面赵涛和丁嘉丽吵架,赵涛学重庆话的感觉真是非常真实。
整部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也是我认为的在视听语言上最为突出的亮点,最后用一个监控录像镜头拍出了分镜感,这在视听语言上是有所突破的。
其实,贾樟柯这样拍一个“贾樟柯联盟”只会让他自己的路越拍越窄,当我们看完了《天注定》《山河故人》《江湖儿女》之后,特别想问一下《在清朝》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