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的故人,宇宙的囚徒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文/奔兔吉尔
《江湖儿女》于我的十个瞬间。
1.江湖 年轻时混迹录像厅,看着港片成长的贾樟柯,从长片处女作《小武》开始,仿佛就对江湖有一种执念。《小武》一片的主人公小武是个小偷,却自诩为“手艺人”,曾经的同伙投商成功洗白,他却始终要讲义气地兑现对朋友的承诺,最后也难逃被逮捕的命运。此后,贾樟柯的电影开始屡屡出现这类“执着于道义”、“讲义气”的人物形象:《任逍遥》里的残酷青春,就是道上青年们的地下秩序;《三峡好人》则出现了模仿《英雄本色》里周润发同名角色的民工小马哥,伴随着《上海滩》的配乐悲壮死去;到了《天注定》,贾樟柯甚至直接将四起社会暴力事件打包,演变成一出现代武侠;撇开迟迟未见成片的纯武侠片《在清朝》不谈,就连最近为金砖五国首次合作的命题作文《时间去哪儿了》中的《逢春》部分,贾樟柯也不忘用一场剧组拍戏的戏中戏,来满足自己对于武侠片打斗的私心。 对此,有人说:华语导演们都有一个武侠的梦。只有拍过武侠片,才算不枉一生。我对此深信不疑,事实上,杜琪峰、吴宇森、徐克、李安、侯孝贤、杨德昌等国际大导也无一不是如此。华语电影的独有名词“江湖”,许多年来,一直是西方世界难以真正理解的东西。徐克早在《东方不败:风云再起》中就解释道:“江湖,是我们武林人士出没的地方。”随着《英雄本色》等诠释兄弟情义的香港电影出现并大火,“江湖”一词,不再停留于武侠世界的腥风血雨,而是变成了黑帮故事里的情仇杀戮。但无谓武侠或是黑帮,道义与地下秩序,却一直是江湖故事里永恒不变的命题。 继《天注定》现代武侠、《山河故人》架空未来以后,贾樟柯选择用“江湖”(戛纳放映英文字幕即Jianghu)来再次诠释乡愁与怀旧记忆,小城匪帮的设计,其实比起上述的黑帮,格局要更为狭小,土味帮派大哥大嫂,甚至是在对观众熟悉的大风大浪、神话“江湖”进行解构。贾樟柯自然无意去拍摄一部纯黑帮的演变历史,对他而言,乡愁记忆与人的命运始终是最关键的存在,而贾樟柯本人对于江湖的解释也恰好符合这一点:“江湖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用这个观点去看电影,便很容易发现,《江湖儿女》中的江湖,并不在于大同小城里的帮派斗争,而是此后巧巧与斌哥长达18年的爱情角力,以及巧巧在寻访斌哥这一漂泊过程中不断与中国社会发展对接的环境变迁。 2.儿女 从《天注定》开始,贾樟柯的三部剧情片都开始有意类型化,比起四起社会拼盘的《天注定》和刻意以时间、画幅来划分电影段落的《山河故人》,《江湖儿女》除了是近年来科长情节度最为完整的一部电影之外,亦是贾樟柯电影中视角最为女性化的存在。以土城爱情伴随18年间起伏展开的中国画卷,男性的力量被时间无情吞噬,女性的力量则在逐渐壮大伸展,曾经的江湖大哥过气落魄,如今的江湖女儿则肩挑一方。 《江湖儿女》的中间段落开始,贾樟柯开始用起了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的社会旁观手法。一路寻访斌哥的巧巧,在旅途中遇到各色各样的男人,有替斌哥隐瞒住所的刁亦男、半路骗炮的摩的司机、被讹诈的张一白和张译、以及满嘴跑火车的徐峥,除了是出于商业考量的客串,其实更是形形色色社会人物的堆砌,赵涛扮演的巧巧,就在与这些人的交错之间,不断转变自身的命运,她先是被刁亦男隐瞒实情,同时遭遇斌哥遗弃自己的真相,接着骗走了好色摩的司机的摩托车,对张一白、张译进行了无差别讹诈,最后在火车上与徐峥相遇,在选择去与留的关头悄然离开,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内心才真正开始变得强大。 3.时间的囚徒 尽管从经纬度看,《江湖儿女》有漫长的时间线串联,实则电影的内部被分割成「漂泊」与「回归」两个段落,从大同拆迁接受改造、奉节进行三峡工程大众移民,到半途流落新疆最终选择回家之路,巧巧所经之处都面临再度迁徙的漂泊命运,是为真正的宇宙之囚徒。而再度回归故乡,已经物是人非,斌哥被限制的行动力,已经是被“囚禁”的完全物化表现,而巧巧的“囚徒”状态,除了体现在对于她刚出狱的呼应,更是体现在她为爱辗转半生,却始终无法阻挡孤独与时间洪流的残酷命运。正如安德烈·萨金塞夫的《无爱可诉》中,婚姻出现问题的夫妻各自有外遇,他们的孩子突然失踪,而这并没有将本已破碎的婚姻关系重新愈合,而是使这段关系加速死去。《江湖儿女》中的现实同样无情,没有所谓的浪子回头,以探头里的模糊画面作结,留不住的终究会消散。 4.故人 谈及《江湖儿女》的拍摄起源,贾樟柯接受采访时坦言是故人的境遇令他产生灵感,大意为:有一年他回老家,发现一位儿时崇拜的“大哥”已经变成了庸常市井中的一员,当年满身的传奇荡然无存,由此感受到时间对人的改变和影响,这才有了《江湖儿女》的诞生。 《江湖儿女》有意串联起《任逍遥》和《三峡好人》中的情节,贾樟柯将个人作品序列的内部联系打通,仿佛与故人对话。再次以手持矿泉水瓶造型登场的赵涛,《江湖儿女》中的巧巧说自己看过飞碟,《三峡好人》里她的确看见飞行器升天,而《江湖儿女》里斌斌与巧巧的爱情,又仿佛是《任逍遥》人到中年的延续。 5.超现实 贾樟柯说,中国现在最大的现实主义就是超现实。《三峡好人》中飞碟、走钢丝的人、防毒面具队,《天注定》里鞭笞牛车者、青蛇,《山河故人》的关刀少年,都是在极度现实的环境下产生的荒诞与魔幻瞬间,而《江湖儿女》除了重现飞碟这一物象,更多的超现实时刻是在坟头跳国标舞、大街上狮虎同笼,以及城市建设中,乡土表演的猎奇性和呈现出的黑色幽默感,一面是文明的不断发展,一面又是落后的土味大舞台,两者的碰撞,才真正呈现出一个接地气却又莫名荒诞的社会。 6.金钱与爱情 《江湖儿女》,原为费穆导演未完成的同名遗作,后由朱石麟导演接拍。是为2010年,贾樟柯拍摄纪录片《海上传奇》,采访演员韦伟时首次听她说起这个片名,由此才产生了使用同名的想法,据采访,贾樟柯原定《江湖儿女》的英文片名为《金钱与爱情》(Money&Love),这也是对剧情最为直接的展示,金钱暗示斌哥为主的地下江湖关系,而爱情则是巧巧与斌哥辗转18年的真正主线。 7.浅醉一生 科长的电影,一大特色就是在于用声音去诠释年代感,除了反反复复使用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三峡好人》、《任逍遥》等电影中还出现过《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等更为土味的网络老歌,贾樟柯本人则非常喜欢歌手叶倩文,《山河故人》中用了她的《珍重》,十分点题。而作为吴宇森电影《喋血双雄》的主题曲,《浅醉一生》自《小武》开始就不断出现在贾樟柯的电影中,如果说《二十四城记》里只是用作怀旧,《江湖儿女》直接变为主题歌的做法就更加映衬贾樟柯那句:“粤语歌有情义,山西人喜欢。” 8.2001—2018 《江湖儿女》中再一次出现了站台,从土城公交、摩的、火车到高铁,在代步工具见证时代发展的同时,电影的年代感也在随之变化,这次一口气用了六种摄影设备的贾樟柯,除了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纪录片素材不断输出,更在制作经费升级的情况下,不断把年代感加强,2001年的段落,精准到就连斌哥用来包钱的报纸上写着“2008中国申奥成功”的新闻都一丝不差。
9.减法致胜
侯孝贤曾对谈贾樟柯,说科长自《小武》之后的两部戏《站台》、《任逍遥》太急切,把想说的都塞满电影,从而忽略了人。兴许是贾樟柯在《天注定》和《山河故人》中做了太多炫技的成分,在《江湖儿女》中,他似乎有意收敛,把大量的镜头都交由没有台词的人物静止画面,作留白处理,林强的迷幻电子乐在此时就起到了表现人物心情的最大作用,重鼓点来暗示下一场要有大事发生,但同样如此,结尾却纯粹戛然而止,一再做减法,让人看到了科长对于自己导演把控力真正的自信。或许,亦是他的一次尝试。
10.未来
如果真要去挑拣《江湖儿女》的毛病,那绝非在于赵涛入狱后直接从少女崩塌成大妈的尴尬,而是在于贾樟柯对于素材无节制的疯狂输出。由于这次没有时间划分,为了表现时代的转变,仅单一靠演员的服装、造型设计是很冒险的做法(王家卫的《花样年华》就是如此),贾樟柯此举无疑是在让电影的内在叙事更为流畅,但不似《天注定》里播报新闻般简洁,始终显得冗长。好在,《江湖儿女》无论对于贾樟柯,还是当下的中国社会,都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而此刻的华语电影,也切切实实,太需要这样的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