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个家”:李安《喜宴》中的婚姻与家庭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同性婚姻、父母催婚、假结婚、闹腾的喜酒·····这些当下能够登上新闻头条的爆炸性话题,李安早在1993年的作品《喜宴》中就拍过了,足见导演的前卫和敏锐。或许是台湾社会的转型,或许是李安的海外背景,使得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社会与文化变迁中的喜剧与悲剧,尤其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如今,相似的故事正在我们身边发生。
1.代际分歧
高伟同是独子,一人在美生活。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却迟迟不见动静。身在台湾的高父高母焦急不已,催不管用,干脆直接将相亲对象送到美国见面。有天,突然收到儿子说要结婚的消息,兴奋地直接飞到美国。
见到儿子,高父在花园里告诉他一件隐藏多年的秘密:当年他从军并不是响应抗日号召,而是为了躲避爷爷为他安排的婚事。已上了年纪的高父,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早日抱上孙子,延续高家的香火。
高父那一代人生长于五四时代,正是思潮涌动之时。其中的重要一脉就是反封建家庭,追求婚恋自由。恐怕正是凭借当时的社会思潮,高父才敢拒绝父母之命,做出从军逃婚的举动。现如今,高父已为人父母,他才能“理解”老一辈的用心,还是延续香火重要。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方知父母恩。”两股观念较量后,最终他走到了自己曾经反对的地方。
2.纠结的儿女
可高父高母不知道的是,他们的儿子是个同性恋,在美国有情投意合的伴侣。对于自己同性恋的身份,高伟同一直不敢告知父母。纠结之处正在于此。一方面,高伟同是新思潮新社会长大的人,在当时的美国,尽管同性婚姻还未合法化,但同性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他也不以此为耻。但问题的另一面在于,该如何面对传统的父母?高伟同始终没有勇气说出真相,对父母安排的相亲,只能一本正经地敷衍了事。
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这种纠结还尚不明显。一旦与父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高伟同的摇摆再也无法回避。看着病恹恹的父亲,高伟同心中很是不忍。
3.皆大欢喜
高伟同的伴侣想出了个完美计划。大陆来的女房客顾威威没有绿卡,生活困窘,随时都有被遣送回国的可能。那么,高伟同和威威结婚,不仅可以应付高父高母的催逼,还能让威威获得绿卡,岂不两全其美?
说干就干。谁成想,原本完美的计划,因为高父高母执意要办隆重的中式婚礼而意外不断。李安不厌其烦地展示婚礼、喝喜酒、闹洞房的种种细节。借助外国友人的疑问,李安亲自露面,说出了他对这些礼节的看法: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闹腾的喜宴过后,威威意外怀孕。高伟同不堪忍受,对高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粗通英语的高父其实也知道原委,为了抱孙子,他假装不知情。当被问起为何如此时,他说:为了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