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中有哪些值得称道的细节之处?
查看话题 >《小偷家族》中有哪些值得称道的细节之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小偷家族
一个很好的影片应该表现什么,这部片子给了很好的阐释-----冰冷冷的现实和尚存一丝温暖的人性。当然一个悲剧氏的结尾会更加令人感动。
有时候不禁会觉得这部片子和徐峥的新作“我不是药神”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出奇的丧,主人公都是底层最可以触及到的人物,在同样冰冷的社会下,“都犯了错”的两种人,看似得到了相应的惩罚,却莫名的丧失了温暖的人性。
其实,片子的主线很简单,导演枝裕和用了最普通的方式讲述了柴田一家六口一起生活的故事。从每天最寻常的吃饭,饭后娱乐,起床上班,你完全会沉浸在这个幸福的一家当中。
不过在这样的一家中,刚看影片总会感觉很不舒服,正和这主题所示,家中的每个人在能力之余总会偷些什么。
从故事的一开篇,“父亲”柴田治便带着孩子祥太在商店偷东西,熟练的动作让人不禁胆寒,身为母亲的信代也利用自己在洗衣店的工作,去偷取衣主们未取出的小物品,老奶奶初枝把敲诈前夫孩子家的钱当做“养老金”,而刚刚被收养下来的小女孩树里,随后也融入到了这个小偷家族,成了偷盗合作的一分子。
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你便会发现,这样的一个小偷家族,却从没有做过什么大案,相比于欧美范的“惊天魔盗团”之类却远远不足。这样的一家,“妈妈”只是偷了别针,“儿子”祥太带着妹妹也只不过偷了一些日用品和吃的,或许也就是“爸爸”柴田治偷个最贵的东西“两条鱼竿”,可是到了最后却又没有卖掉,而奶奶厚着颜面也不过要回每月三万日元的所谓养老金。(先不要听着三万很多,各位可以了解一下人民币到日元的汇率。)
看到这里,你不禁就会感叹,他们这样算是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小偷吗?不为了钱,而是为了一顿饭,为了生存。连到了最后,当这一家人被捕后,警察都懒得向他们偷窃的方向定罪,判了他们“弃尸”和“诱拐”。
其实也正是在快结尾的被捕处,影片才进入了高潮,本就带满沉重的笔调一下子更戳中了观众泪点。被捕和对柴田治夫妇的审问,一下子将一个多小时散乱的电影完全串联起来。好似散文中的形散神聚。
当柴田治被审问到“你让这么小的孩子去偷盗,内心会不会感到愧疚的时候。”柴田治很无奈地望着警察,“我只会这些,我把我会的都交给了他们。”而当信代被控告“弃尸”和“诱拐”的时候,信代不禁摇摇头“我弃尸了吗,我只是把她从被抛弃的人那里捡了回来。”
被审问时的每一句对话,无一不映回电影的前面,勾出一条又一条导演所想表达的意义:是柴田夫妇他们错了吗?不,他们献出了人性中最美的一幕;是警察错了吗?颠倒是非?不,奉公执法的警察们也没错。而一群都没错的人却演出了一场悲剧,或许只是这个社会错了。
当看完电影,有人问我,把一个小偷家族的生活描写的这么好,会不会人人都羡慕起小偷的生活,一个个都好吃懒做。我说“肯定不会的,他们是因为贫穷而且偷取补贴家用,这样的生活谁会羡慕!”可到后来,我终究还是越来越羡慕这样一家的生活,不是懒散,而是人性最后的那一丝温暖。
记得徐峥在《我不是药神》中感叹“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而我在第一次看完《小偷家族》后也不免感觉到柴田一家的心酸,果是一种穷病。可当第二刷的时候,不禁想起,如果没有贫穷,柴田一家还会这样令人吗?
或许,这世界上还有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