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疮百孔的生活也有美丽瞬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情。人与人的亲密关系的形成根基不在血缘,只是血缘容易罢了。小偷家族,虽无血缘,却恰好成了彼此存在在这孤立世界上的确证,彼此生活的依赖。欢乐苦恼都在一起,几平米的空间也是六个人的家。不在地方大小,也苦于生计愁难,但大家在一起,才觉得活得有滋味儿。
一家是社会上的超低层,做着被主流评价否定的行当:偷窃、骗钱、出卖肉体…影片展现了这样一个家庭,颠覆了大众的普遍想象。肮脏的勾当。看影片时却只觉得是心地极好而美丽得不得了的人们。在最肮脏的活动下只是一颗追求着最质朴的情感,抱有最纯真的渴望的心灵。
纯洁与肮脏的强烈矛盾。
然而只是进一步推向了影片的核心。如此纯洁,而符合我们(处于各个社会地位的人)对于人的最基本设想。极强的人文主义,一下子就把离大众远的他们拉到对等的位置上:同为人罢了。而在此基础上,肮脏更多的让人想到命运。命运如此,生来如此,无从挣脱。
只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设想越来越偏离这般的纯洁了。不是以前没人设想过人性恶,也不是现代没人讲人性善,只是现代不信了,大家各说一套各有道理罢了,谁都认可,谁也不信,相对或虚无,抱守自己混乱的交杂的观念行为。社会边缘人群反而如此纯真地活着。影片着重表现,只觉得这般人性好美。也是导演对社会现状的反应吧。现状的表现在影片中就是小女孩的家暴。
奶奶骗钱。却是养活了一大家口,玲刚来的时候,奶奶注意到她爱吃面筋,就吹了给她,还回了要养她。是亚纪的依靠。不过是想老有所依,最后的日子不是孤零零,不是死了都没人知道,无处安放。
爸爸偷东西,补贴家用。还教孩子偷东西,只是因为他只有这一门手艺。只知道这样养活自己。只会这样教给孩子,这样教他们生活。虽然不对,却是他作为父亲的全部。全部努力,全部的爱。不过是想成为爸爸,能做成孩子的依靠。
妈妈偷东西,埋奶奶,“拐卖”小孩。她是一个有魅力的女性,她做的都没错,没有一件是出乎情理的。只是杀了前任,这一大件过去的事,又让人胆寒看不透。果决而情感强烈。但不能生育。不过是想成为妈妈,在害怕自己成为自己讨厌的妈妈那样的人的同时,其实是无法抵抗想要成为妈妈的天性倾向,可以给小女孩买裙子,剪头发,一起洗澡给她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小孩就是说讨厌、累赘,但当被他全心全意的依靠着时,人感觉时被充满的。
后半截情节陡然而下,爸爸放弃了,妈妈也放弃了,认清现实了。但同时,镜头一转,放到两个孩子上,祥太在电车里做了爸爸的口型,玲一直在唱着奶奶教的歌,捡着玻璃珠,并且玲回家去时显然并没有再将母亲当作母亲。实际上,影片给观众的答案是他们早已是一家人,就是一家人。社会对他们肮脏活动的处理将他们分散开来,但却无法分开他们的心了。互相思念着的人们,大概也就是亲密的人了。若是大家还没有正经的血亲,这样,就是亲人了吧。他们,就是家庭了啊。
沉重,为无奈的人生。悲剧,作为人而追求崇高的目标。底层的处境,依旧是人,依旧是人生。人而有人性;人生而复杂。
这样的矛盾处理,留给观众悲剧的讽刺吧。不近人情、忽视情理的法制,不平等的社会下底层人糟糕的生活状态。什么被讽刺了,什么被展现了。
总之,千疮百孔也是人生,人生是人的生活,人嘛,总归是人啊。那么美丽的瞬间闪闪过过,在千疮百孔里,反倒可能是边边角角的寻常,意外的温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