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观后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被影片海报和戛纳获奖吸引进影院,看完后在朋友圈力荐。 海报已清晰标示出片中家庭的三组人物关系,奶奶-小姨亚纪,爸爸-儿子祥太,妈妈-女儿由里,因为描写的都是底层小人物,我以为和今敏的《东京教父》类似,但看完后觉得还是不一样,今敏是用喜剧手法写悲剧,是枝裕和是用纪录风格写正剧。 这个捡来的六口之家生活在东京一隅,父亲母亲小姨虽然有工作,但主要依靠偷窃及奶奶的养老金过日子,苦中有乐。导演用大量镜头展现家庭成员们各自或一起的生活,对人物之间的真正关系隐约点到即止,留白残忍的一面,铺垫儿子祥太(剧情转折人物)在家庭教育与道德感之间的心理冲突。在后半小时里,观众所担心的,依靠羁绊组建的家庭在现实面前轰然崩塌。这个无血缘关系的六口之家生活的故事,在我看来,有些奇情,富于理想化,导演是枝裕和采用与角色平头齐起的小津安二郎式摄影风格,温和细腻的叙述笔调,体现导演是尊重和肯定这个家庭爱的内在价值,但他又通过祥太的视角,批判了这个重组家庭外在的脆弱不堪(如孩子受教育问题)。 列举两点让我触动之处: 一、洗衣房主管通知信代和另一女工即将被裁员,信代问“为什么是她们”,主管回答“因为你们俩的时薪最高”。不裁不能干的,倒裁最能干的,无语,不理解日本的劳动法。 二、结尾回归原生家庭的由里站在自家阳台一角,向外张望,眼神有期盼也有迷惘,这里是她当初被父亲治注意并带走之处,她盼着再次选择这个温暖有爱的家庭,但也知不可复得。这个结尾升华了主题,是点睛之笔,体现出是枝裕和用镜头语言感染观众的成熟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