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着去找自己的通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短评所言,观完全篇从头到尾只有一句“太浪漫”。
1.“死扣”
大四那年泡在图书馆,浅浅的翻了一年心理学相关的读物,犹记得一句“记忆是可以被创造的”,因此总会担心,自己之所以为自己的记忆就是是不是真实,有没有被夸张地成分。
“险些杀人”是自己成为自己回避不去的一笔。几年后,家里破产。家人被债权人逼到急救室,我站在急救室门前,面对着仍旧要冲进去和已经昏迷的家人要账的债权人:
“谁过线,我弄死谁。”
理解每个人的钱都有自己的难处,也理解在难处之中每个人面对希望的奋不顾身,但血气方刚的年纪,有时候懒得管这么多。
于是,“死扣”。
还记的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不许过线,不许影响我家人抢救,谁过线,我弄死谁。”就是要弄死他。也许是债权人们被这种场面惊住,毕竟图钱不图命,大概七八秒后,我被众人扯开。还记得当时的衬衫被众人撕碎,被我勒住的那个人像纸片一样从我身上“滑”下去。十几年搏击,我知道这种方式,勒死对方只要十几秒,比姜文说的长了几秒。
那时候,学法律。自以为理智,自以为正义。那一刻,知道了信仰被打破的样子。
2.“你能躲开子弹”
来来回回,兜兜转转,大多的不可信成了自己的身上的部分。我说经历多,你说花心;我说做局长,你说无趣;我说走边境,你说瞎扯;我说能预知,你说不可能……
但就像躲子弹,一来,自己知道;二来,看过知道。于是大多的人面对自己说自己大多一句“别说笑了”。一开始会说“拿枪打我”你试试,看了就知道,而久而久之相信“李三儿”也就无所谓了,爱谁谁,没工夫给你解释。但相信的,或者如父如仇,或者如妻如友。
3.忘了。
梗,笑点,技术,会有人说的。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于是乎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