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吸大麻那段,本的言论体现了某种社会观念或意识形态吗?
查看话题 >孤独的生活着,然后点燃火焰
全片充斥着微醺感,黄昏裸舞,空灵且颓唐。聚焦于贫富矛盾,阶级固化,年轻人就业问题,不仅是韩国,好像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处于如此困境中,所有人都在孤独的生活着。小猫和女表,串起来了整个故事脉络,一步步引出真相。爱人被抢走,被当成玩物,反映现实而具有讽刺意味,有种韩版盖茨比的味道。 东亚年轻人都活的很压抑,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罢了 。
1.足够多的留白,让观众自己思考。
电影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烧仓房》,前面展开有小说的精炼利落感,后面则有着导演李沧东对这个故事的深度挖掘。本片发力点很准,给人一种蛇打三寸的感觉,关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工作困难,失业率高。时代看似充满机会,但又处处将机会留给了上层阶级。用宗秀和Ben两个阶层青年代表的断裂且对立的生活,透露出两个阶级的差距。
在这个过程中,导演给出了很多意味不明的隐喻、象征,比如哑剧、自慰、非洲舞、一直被寻找确认的枯井、燃烧的火焰、迅速消失的反射光等等。有种既独立又起到衔接作用的感觉。而不停播放的喇叭,电视机里关于年轻人就业现状的新闻,又让电影有种呼之欲出的现实意义。这种充满仪式的引导,像诗句一样,在空白页面上,只留下最凝练有力的部分,剩余的都交给观看的人。
2.孤独、空虚、冷漠,谁将谁毁灭?
宗秀是下层青年的代表,他正处于疲惫的生活中,没有稳定工作,易怒的父亲面临牢狱之灾,他试图做一些什么但发现自己做什么都没有用。这种无力感,紧紧地包裹着他。而意外出现的惠美,给了他一种生活的转折感。惠美跟宗秀一样,也生于底层,从小在意别人的看法,孤独,寂寞,试图通过学哑剧、旅行将自己拉出这份溺水般的虚无中。
而Ben生活无忧,像无端就暴富的盖茨比,但他也有自己的痛苦,没有奋斗的方向,活着就在面临空虚。他用烧仓房这个极端的爱好,宣泄着某种强烈的情绪。而这些都不是通过台词表现的,而是通过某次相遇,某次情欲的涌动,某几个哈欠,精准勾勒出的人物内心。与所谓朋友的聚会,乏味到打哈欠,更像是对受害者女孩的筛别和祭祀开坛的仪式。
最重要的是,不仅仅韩国年轻人面临这些问题,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应对类似的问题。宗秀是个体,也是群体层面的展示。就像导演通过他和母亲的互动,展现出人和人之间情感正趋于冷漠。年少时母亲离家出走,十六年未联系,一通电话后,透露出的信息则是自己正负债五百万,整日被追债,活得辛苦劳累,希望唯一的儿子能帮忙还债。在宗秀说出帮忙解决时,她神态上并没有一丝丝的局促不安,反而心思在不断发来信息的手机上。原来,在冰冷的现代社会,血缘也可以被时间、金钱稀释。
3.电影中的死亡或许成为了一种极端的延续。
电影的悬念放在了惠美的死上。导演用不同的线索、细节,将她的失踪指向了某种不具有仇视的谋杀。她或者其他人,都曾在某段迷失的自我中不见了。但这段推理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更像是一种迷雾。在悬念的营造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不管是令人记忆深刻的配乐,还是干净的剪辑,都非常加分。有几个镜头也颇值得单独拿出来回味。Ben临湖而立,他半蹲伏在车后看对方的场景,开阔,孤寂,有种难言的美感。最后在熊熊烈火中奔向了另一个虚无的时空。而宗秀的燃烧则有种继承者意味,他完成了从点燃塑料迅速扑灭,到点燃一辆车的过渡。总觉得最后他脱光衣服,赤裸站在雪地的画面有种新生的意象。
三个年轻人的自我寻找和毁灭,达到了画面和文学性上的双赢。烧仓房,跳非洲舞,日落前的裸舞,时时浮现隐喻,处处透露悬念,短短两个半小时,深刻冷峻且严肃。平静批判、实力讽刺,承载了高密度的信息。关于肉体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思考,让人沉浸。
——————————————
微信订阅:cmf2015 ,可能是全网福利最多的电影话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