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着情怀没有情怀的电影

对不起了,下面不算黑,但没什么好话。不喜欢的可以点出去了,别喷,纯属个人意见。
记得几年前看周冬雨的《同桌的你》的时候,前前女友和旁边一些人哭得死去活来,我当时多多少少也算有点感触吧,后来和女友吵架,很多次也扯上了那部电影的剧情,比如说这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我一个人办不到。然后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整场看完大家好聚好散,没看见有人掉眼泪,至于我来说,竟是一点点酸酸的触动都没有。这个我不知道是因为大家经历过时间的沉淀变得更加不煽情还是因为爱情文艺片越来越多让大家都不那么矫情还是说这部片子本身真的很烂?
calm down.好好说一下这部电影,说它不好可能是因为观众老爷们对这种爱情片的套路实在是太熟悉了:我爱你的时候我们穷得一无所有,但幸福地像拥有了全世界;我们分开之后什么都有了(主要是钱),却失去了你。而且分开的理由很狗血,弄得大家不明所以,so,就这样分手了?are youkidding me?可能有人会说现实中大家都是这样啊,很多时候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就不在一起了,莫名其妙地分手总是让人更加觉得遗憾。可是你想过吗?那是一部分现实,因为各种个性原因或者因为没钱吵架让我觉得我们世界观不合分手也只是很多现实的表面,真正的现实是:我不爱你了或者我想去爱更优秀的人。这种电影把分手刻意地做成类现实的感觉会更让人有点出戏,而不是觉得哇你好棒你怎么可以这么棒把电影拍得如此真实。
至于剧情,我前面说过了,这种套路近年来实在是太多了,爱情,尤其是真正的爱情不该是这样的;电影,尤其是想要说真正爱情的电影更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在电影的开头就知道了电影的结尾是什么样子的,我在一开始就知道了故事要怎么发展你让我怎么说你是一部好电影。也许是这部片子没有生在好时候,如果在中国类似片子还不多这种套路剧情还能深深纠动观众的心的话,也许会很好,可是现在看来...想开一点吧,现在这压根就没看头。除了把生活的场景从学校改到社会,除了把故事的背景从学生娃改到北漂者,你说你和那些市场上泛滥的青春校园爱情片有什么区别?请导演想清楚了,你面对的是全国的观众,而不是待在北京生活还过得不怎么样的渴望名利爱情的北漂者,你总得提一提自己的层次,至少把电影深度拉高一点吧。
三星,一星给刘若英的情怀;一星给演员,确实演的还不错;还有一星...算了当送的吧。除了一些矫情文艺到没谁的最后的台词,我实在记不住我还看了个什么。
对不起了,后来的我们,可能还是愿意去听听歌,这种爱情的套路,不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