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什么时候,我们能心安理得地死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由王家卫发掘,并且一举拿下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意思就是说,家里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寿双全者;家族兴旺;年纪在八九十岁,这样的死者葬礼可谓喜丧。
本片全部由非职业演员演出,演员的台词和行为都透露着生活流水般的自然,让电影真实得像是一部纪录片。
主人公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今年86岁了,带着孙子住在一间山间小屋里。

老人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不过,整部电影只出现了三个,另外三个一直没露过面。
由于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二儿子、三儿子、三女儿担心她死在她自己家里,没人发现的。就聚在一起开会,想要把老娘送到养老院。
尽管老人不愿意,但三个孩子把敬老院的定金交了。

老人就说,想去几个儿女家住两天,回来再说。
二儿熄惦记着老娘的房子,想等老人去敬老院了,就搬到母亲的老宅,把自己的房子留给女儿。

二儿子的女儿打算去城里打工,想把孩子寄在这里,让爸妈帮她养。

二儿媳话里有话的说“我是伺候老还是伺候小啊,孩子这么小哭哭巴巴,你奶奶这么大年纪在铺上睡着。你问问你奶奶,我年轻的时候她帮我带过孩子吗。”

老人把钥匙交给了二儿媳,去到了城里三儿子家。
进门换鞋,铺白毛巾的“专属座位”,吃饭用的“专用碗筷”这就是三媳妇的欢迎方式。

三孙女在饭桌上说自己一个小姐妹去浙江打工了,她也想出去见识一下大城市,不想一辈子呆在这个小地方。

三媳妇一口否决了,奶奶却悄悄支持她。
最后老人来到了三女儿家。

三女婿开了个小卖铺,有个熟客来买东西提醒他们“七十不过夜,八十不过夜。小心点,别吃不了兜着走,被大舅子得便宜耍乖。”

没想到真的被这张乌鸦嘴给说着了
突然有一天,老人嘴歪了,还会不停的哈哈哈哈大笑
老太太得了“笑病”。

晚上,老人听到女儿跟女婿在屋子外面说话。

女儿说“等到我老了不能动了,我不上敬老院。我上吊喝药,给孩子省点钱。”
屋漏偏逢连夜雨,外孙出车祸死了。全家都处在悲伤之中,老太太不想再在这添麻烦了。

临走时,她把自己的镯子给刚守寡的外孙媳妇戴上了,她说“一个人的日子不容易,你还年轻,你再找一个吧,日子比你想象的还长呢。”
说着说着,大家都哭了,老太太却又笑得停不下来。

然后,老太太又回到了那个已经不属于她的“家”
二儿媳不希望她回来,可是她还是回来了,盛饭的时候把碗重重放在她面前甩脸子。老太太又不可抑制地笑了出来。

二儿媳骂她,天天半夜三更笑,瘆不死人。他们把老太太领到外面石头砌成的柴房里,从此不和老太太一起吃饭。

老太太每天拜菩萨。二儿媳看老太太不爽到处找事大骂“天天拜菩萨拜疯了吧。
二儿子还把菩萨给摔碎了
这下老太太的信仰也没了。

然后他们让老太太住到了牛棚。每天只给她送一碗饭,其他时间都不会来看她。

终于,二奶奶死了,老太太终于可以搬进敬老院了。
她把一直不停在绣的几副鞋垫交给儿子,让他和其他的儿子分了。

又把传家的玉镯子给了二儿媳。
二儿媳立即眉笑眼开,问还有什么好的吗,再给我点,还对老太太嘘寒问暖。

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太太早早就起来了,她看着一直带在身边的黑白的全家福,拜了拜碎掉的菩萨,还是说着那句:“菩萨保佑孩子们都平平安安。”

然后笑了起来,是笑还是哭我们也不得而知。
她从口袋里慢慢拿出一包老鼠药,看了一会,倒在手里,吞下了。

天亮了,敬老院的人来了,才发现她手里握着那张黑白照片倒在了地上。
已经走了。

出殡那天,只有两个孩子来了,其他几个孩子只寄了钱过来。
村长说老太太生前喜欢听戏,看电影,于是请了一个女人上台跳舞热闹热闹。

老太太在照片里微笑着看台上穿着暴露的女子跳艳舞,还有好色的村民一起跳。

老太太走后,几个儿女的生活依然继续着。
有一天,在烙饼的二儿媳走到同样的门槛摔倒了,同样的事情仿佛在循环。
与老人相关的电影,总是戳到很多人的泪点。大概是因为我们都有父母,我们也都会老去。
看完这部电影neets酱心中感慨万千,父母需要的只是你们能多些时间陪陪她,就算你没有时间经常回来看看,起码也不要不负责任的往敬老院一丢。
百善孝为先,珍惜父母还在的时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