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之岛——电影中的《无题》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影片刚刚荣获第6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它浓烈的个人风格让人很难不去注意到它的导演——韦斯·安德森,这位导演带有非常鲜明的个人风格,在画风方面,并不追求唯美和可爱,而是带着一些黑色幽默,他的电影里看得到血、人物脸上的黑眼圈、斑点,不会有那种刻意的煽情,温馨处只有人物眼中大颗大颗的眼泪。节奏很快,一开始想要跟上他的节奏不太容易,但不知不觉你会跟上他的节奏,大概是因为入戏的缘故。
《犬之岛》是一部温馨的喜剧,尽管没有如同《疯狂动物城》中那毛茸茸的兔子般的可爱,没有《大鱼海棠》中华美壮观的景致,没有任何一句台词“发人深省”,但是看着并不让人感到沉重,导演在客观而紧凑地叙述中,用一个个巧妙的镜头和令人联想的情节将故事娓娓道来,不,应该是简单粗暴地呈现出来。
你可以把它当成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片来看,一位企图铲除狗类的市长与他的阴谋集团一起制造了狗流感,把所有狗放逐于垃圾岛,所有市民都被洗脑,支持狗类的教授被秘密杀害,教授研究出的治疗狗流感的血清也被销毁。这时候,市长收养的孤儿侄子站了出来,为了寻找自己的爱犬,孤身架飞机来到垃圾岛,在狗狗们的协助下,一起找到了自己的爱犬——点点,然后回到了城里,揭穿了市长的阴谋,取代了市长成为了新的领导人,狗狗们重获新生。
但你很难不去联想到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细节。
将狗狗们流放垃圾岛、关进狗狗集中营以及狗狗研究所,似乎都在映射着二战时期的某些事实,无辜的狗狗,被虐待、被当成试验品、被作为阴谋的牺牲品,他们本该是人类的好朋友。
被误会的垃圾岛原著民——被称为食狗犬。其实只是一群备受人类折磨的可怜的狗狗们,他们因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首领受苦而决定替他解脱,他们吃了首领只是因为已经饿到快死去了。他们为自己悲惨的命运而落泪、为自己吃掉首领的行为而懊悔不已。他们显得比人类更加有情有义,这些原著民也似乎是在映射某些原著民曾经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同样悲惨的命运。
狗狗和小男孩一起寻找点点时路过的风景有废弃的俱乐部、荒芜的草地,山丘和艳丽颜色的火山,这极容易让人联想到福岛核事故之后被遗弃的那些土地,实际上根本就是。
片中一直支持小男孩的交换生女孩,她的身份是一位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女孩,她有独立的见解、有思想、坚持己见、永不放弃,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与日本的关系,只是这种关系在我看来有些过于美好了。毕竟导演就是美国人,美国人追求真相和民主,他们深信这一点,实际上这是所有人类的追求,只是他们以此来标榜自己并且表达得相当直白和理直气壮。
片中强烈的日本元素让人享受了一场日本文化盛宴,片头片尾三个敲鼓的人,贯穿影片始终的具有日本风格的配乐,主人公的日语,相扑,日本风景,所有的元素都是日本本土的,让人感觉到导演对日本的文化非常了解,甚至是一位资深的日本通,片中表现制作寿司便当的细节出神入化,将活鱼切头去尾、将活螃蟹斩断脚、将还在活动的章鱼腿剁碎,似乎是默默表达了人类无时无刻对其他动物的残忍本性,做成了精致的便当再用来杀死同类,为了阴谋为了利益,不惜牺牲同类和朋友,不惜颠倒黑白,这其实是人类真正的历史,不得不说影片似乎表达得太过直白了。但也许我不该说得这么直白。但无论是电影或者谁去表达这一切,历史仍然继续,这是人类的本性,不会因为有人记录有人发现就停止,导演在结尾给出了happy ending,也许是对人类真善美和感情的呼唤,不得不承认,人类是有这些美好的东西存在的,也许这也是人类还对未来抱有美好愿望的原因。虚伪的市长在最后一刻虽然很生气但是仍然选择了妥协,选择了认同侄子,而且自愿捐出了自己的肾来拯救侄子,说明他还是没有完全泯灭人性,也暗示着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而新事物却是继承了旧事物的某一部分而存活的,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多么一致,而导演正是学习哲学的。我相信这也表达着他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说说这部电影的笑点,竟然不是用台词和情节去搞笑,而是用动画本身的动作和节奏,狗狗们独具个性的反应、小男孩有点神经病的行为构成了本片的笑点。
上海电影制片厂引进这部片子时只给英文配了字幕,这一细节十分用心,因为在这部影片中,只有狗狗们和美国人用英语,其他日语部分有的用同声传译装置传达,有的根本没有字幕,让我们站在了与狗狗一样的视角,狗听不懂的,我们也听不懂,这样更加能够理解狗的世界,也许导演本身就是希望我们的角色代入是狗狗们吧。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刷很多遍的好电影。它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印迹,如同李商隐的那些《无题》诗一样,多年以后,依然值得后人们拿出来品读、猜想和深思。